重生七零有点甜+番外(335)

“所以还是留在家里,这样建文放心,你娘那边也放心,我也能放心。你说是不是?”

李金枝语重心长,一副“我是为你好”的样子。

话都让李金枝说了,要是个没主意或者不敢得罪婆婆的媳妇儿,可能就这样了。但郑媛不是,她心直口快,有啥说啥,直接拒绝了:“可我不放心。”

第549章 :没留下

郑媛说:“建文自己在那边,我不放心。他的工作那么辛苦,我希望他回到家的时候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房间,我希望他回家的时候能听到孩子的欢声笑语,能有口热饭吃。娘,我要是带着还在留在家里,谁照顾建文?”

“这……”李金枝被堵的讪讪的,她之前脑子里只想着自己孙子,怕郑媛照顾不好她孙子以及还没出生的那个孙子,倒是把自己儿子给忘了。她承认,郑媛说的是有那么点道理,但是,建文自个儿在部队待了那么多年,也能把自己照顾的很好,不是离了郑媛就过不下去了是不是?可包子还小啊,必须得有人时时刻刻照看着。“要不,你把包子……和知新,一起留在家里,我给你看着怎么样?”

“娘,不用了。”冯建文收拾完院墙推门进来,说,“包子和知新都大了,回去后就把他们送到幼儿园去,到时候有专门的老师帮我们看孩子,媛媛只负责接送就行了。”

“幼儿园?那是啥?”村里这边没有幼儿园的说法,李金枝还是头一次听说。

冯建文找了块毛巾擦了擦脑门上刚才干活热出来的汗,解释:“就是给小孩上的学校,我们那边单位大,孩子多,家里没空看孩子的也多,就专门给小孩办了个学校,请了专门的人给帮忙看孩子。我们交点钱,就能把孩子送过去。”

“家里又不是没人看孩子,你们花这个冤枉钱干啥?这钱是大风刮来的啊?”李金枝气道,顿了下,又说:“再说了别人看孩子,能有自己家里人尽心?再说了那老师一个人看那么多孩子,她能看得过来吗?她要是万一打了咱家的孩子咋办?”一边说一边摇头,“不行不行,我不同意。”

“这有啥不尽心的?请的人都是大院儿里的家属,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怎么可能不尽心?”郑媛说。上辈子她确实听说过很多关于幼儿园不好的报道,比如幼儿园老师虐童之类的,但家属院的这个幼儿园可不一样,老师都是知根知底的人,还都是冯建文的同事,郑媛还是很放心的。再说了,包子可比同龄孩子早熟很多,什么事儿他都很清楚,虽然平时不爱说话,但要是真在学校里受了欺负,他也不是那种怯懦地啥都不干吱声的孩子。更何况,还有知新呢,俩孩子互相照顾,郑媛还是很放心的。

冯建文和郑媛两口子你一句我一句,把李金枝心里的那点小心思硬生生地给压了下去,李金枝见确实留不下包子了,只能气哼哼地回了自己家。

冯建文不是不知道自己娘喜欢包子,他是个孝顺儿子,他娘要是想要别的,他二话不说就给了,但真要把自己儿子留在家里,他也舍不得呀。所以只能委屈了他娘。

郑媛戳了戳冯建文的胳膊,说:“晚上你回去劝劝娘,告诉娘以后我们会经常往家里寄孩子的照片。或者把爹还有娘,接到明市住一段时间。”

第550章 :邀请

“你说真的?”冯建文眼一亮,他早就想把郑全刚和李金枝接到明市享享福了,就怕郑媛有意见,毕竟之前郑媛和李金枝婆媳之间闹过矛盾,现在郑媛主动提了,他立马就心动了。然而转念一想,又遗憾地摇摇头,“还是算了,爹不会跟咱走的。”他说,“杨柳大队就咱爹一个赤脚大夫,咱爹要是走了,谁给大队里的队员们看病?”摇摇头,“所以咱爹肯定不能走。”

郑媛想了想:“爹年纪不小了吧?以前咋没想着带个徒弟出来?”

“谁说没带?”冯建文叹气,“以前带过一个,还是爹千挑万选出来的,那人可聪明了,以前爹提到他就满脸骄傲,对他比对自己儿子还亲,甚至还托人找关系推荐他去上了大学。”

“去了就没回来吧?”郑媛抽了抽嘴角,就瞧冯建文这连名字都不喊的记仇样儿,可见那人把郑家人都得罪狠了。

“可不是?爹当初为啥推荐他去上大学?还不是为了让他好好学医,以后回家接自己的班子给老乡们看病?结果他倒好,去了大学,就不回来了,留在了大城市的大医院里,还娶了院长的闺女当媳妇儿,前途一片光明。”

郑媛叹了口气,只能说水往高处流人往高处走,这也是人之常情。当年她不也是一心奔着高处去吗?只是,为此失去了什么大概就只有自己清楚了。

“我爹伤了心,后来就再没收徒弟了。”冯建文也叹了口气。

“这都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郑媛说,“你该劝爹再找个徒弟,否则他年龄越来越大,越来越力不从心,到时候他走不动了,谁来给乡亲们看病?”

冯建文笑,握住郑媛的手:“好,我劝劝。”

“爹不能去,那娘呢?”郑媛问。

冯建文想了想,站起来,“那我去问问娘吧,她要是愿意去,这回就跟在一块走。”

郑媛没意见:“行。”郑全刚不去,李金枝就算舍不得孙子儿子,也不会一直留在明市的。而郑媛并不介意偶尔和婆婆在一起住一段时间。

李金枝被冯建文邀请后,自然一千一万个乐意,她这辈子还没出过金水县,没坐过火车,自然想尝试一下。更何况还能看看自己儿子孙子生活的地方,是享福去,又不是吃苦去。可是临走,她又变了卦,跟冯建文说自己不去了。

李金枝是藏不住事儿的人,自从决定跟冯建文去明市,就见谁跟谁说冯建文孝顺,要把她接去明市享福,所以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就让老五家的程芳知道了。然后程芳就不乐意了,她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什么去享福,就是去帮郑媛看孩子去了,可要说看孩子,她家的儿子不比郑媛家的包子还小吗,李金枝几个孙子都看了,凭啥扔下她家这个,专门去明市给郑媛看孩子?

程芳不愿意了,她也不直接说,就抱着孩子天天过来,说自己家的难处。说家里没人给看孩子,她连上工都上不了,这不上工就赚不了工分,家里日子那不得越过越差?都是一个娘生的,甚至还是同胞的兄弟,怎么一个过得那么滋润,另一个就要苦巴巴的?又说,要是当初去当兵的是她家建武就好了。

三唠叨两叨唠,就把李金枝给留下了。

第551章 :恢复高考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便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个轰动全国的消息由京城迅速扩散到祖国的大江南北,一场属于全国有志之士的青年人狂欢到来了——一九七七年九月,国家教育部在京城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会议,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十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这一次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原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会议还确定,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这意味着,只要你努力,将走上一条从前从来不敢想的道路;这意味着,所有的下乡知识分子都有希望通过高考回到城市;这还意味着,巨龙已经睁开眼睛,我们的祖国即将腾飞。

所以,十月二十一号各大媒体公布这个消息后,全国人民都沸腾了。几乎每一个下乡的知识青年,以及对大学有向往的人,都放下了手里的工作,全身心地攻读书本,因为一个月后,高考就要在全国范围内举行。

郑天明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这个消息,不同于别人激动又紧迫的心情,已经复习了将近一年的他,心中有种大石头总算落了地的踏实感。

自从从郑媛嘴里得到这个消息,他就一直在等国家正式发布,然而一等两等三等,就是等不来。五月,恢复高考的消息没有传出来,但他想着郑媛总不会骗他,所以还能沉下心学习。到了七月,这是一九六六年取消高考以前,一直以来举办高考的日子,可是还是没有任何消息。这个时候郑天明已经有些着急了,他对高考抱有太大的期待,好在郑媛的一封电报稳住了他的心。郑媛电报里也没说别的,只说:安心等待,该来的马上就会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