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下过了雨,路上不太好走,不过第二天太阳一出来。太阳晒了一个上午,路上就五六成干了,反正不耽搁赶路了。
怕再来一场大雨,真把好不容易收上来的粮食给淹了,郑全刚赶紧召集了人手,把粮食装车送去粮站。
郑媛去上工的时候看了一眼,见那运粮食的马车一辆辆的,忍不住心疼。这些粮食要是分下来那得能让多少人吃饱啊!想一想,当初取消交公粮是哪一年来着?不过她也知道,这时候那些城里人就指着农村交上去的这些粮食当口粮的,这时候生产力水平不高,粮食出产也不高,她们要是不交,城里人估计要饿死一大群。
一块走的郑晓秋也顺着郑媛的目光往交公粮的队伍上看了一眼,感慨:“我要是城里人多好啊,干的活轻省不说,每个人每个月还能分到许多细粮吃。”
别看杨柳大队今年的收成好,但夏收的粮食都是小麦,这种细粮大部分都是要交公粮和交统购粮的,剩下的分到各家各户就不剩多少了。
郑媛顺嘴说:“嫁个城里人不就行了?”
郑晓秋挽住郑媛的胳膊,说:“你以为城里人那么好嫁啊,我长得又不跟你一样!”她撞撞郑媛的肩膀,悄悄问,“哎,刚刚你堂姐瞪你了。”
郑媛左右看看,正好对上了郑霞愤恨的眼神,只一眼,郑霞就赶紧错开了。
说真的,郑媛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的,有点可怜她又有点愧疚。当然,如果郑霞不主动招惹她,她是不会用泼脏水的手段把自己洗白的。这种手段其实很卑劣,就像郑全刚说的那样,明明是自己先做错了事,为弥补自己的过错,却在郑霞已经很悲惨的人生上添了又一把刀。但她不后悔这么做,人都是自私的,她不敢想象自己在县城找对象的事被揭发出来她家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命运的轨迹重新回到上辈子该怎么办?
郑霞恨她就恨她吧,想报复她的话那就尽管来,她都接着。
“你堂姐是不是真的要嫁给那个刘瘸子啊?”郑晓秋很同情地看了郑霞的背影一眼,“你大娘可真够心狠的,那刘瘸子我见过,又丑又老,我跟你说,他的鼻子还被老鼠咬过呢,都咬下来了,他娘把他鼻子尖上的肉抢回来又给他按到了鼻子上!”
郑媛倒抽了口凉气,狐疑:“真的?”这故事,都赶上奇闻怪谈了吧?
“真的啊,等有机会你见了一看就知道,他鼻子现在都是歪的,鼻尖儿上还有老大一个疤呢。”郑晓秋却说地有眉有眼的。
旁边有一姑娘听到她俩的对话,忽然插进话来说:“我也听说过呢!”
郑晓秋见有人响应她,眼睛一亮:“是吧是吧,你也听说过?”
那小姑娘说:“我还见过哩,他鼻子真是歪的。”顿了下,问郑媛,“你大娘真要把你姐嫁给刘瘸子啊?”
郑媛点点头,这话可是郑霞自己说的,应该是真的。
小姑娘“嘶”了一声:“为啥啊?郑霞姐她虽然长得不是太好,年纪也有点大了,但干活麻利啊,咋就找不到其他更好的人家了?”
郑晓秋说:“肯定是为了钱呗,那刘瘸子出的彩礼钱多啊,二百块钱呢!”她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二百块钱,三大件都能给买齐了!
小姑娘一看就是家里受宠的,过得也好,穿了件白底碎花的确良的衫子,可见家里也是有点钱的,她说:“那也不能为了这点钱就卖闺女啊……”
有人在前面喊了一声“笑笑”,那小姑娘应了一声,就跑了。
见她走远了,郑晓秋才朝着她的背影撇了撇嘴,小声念叨:“这点钱……啧啧,真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郑媛也是听到小姑娘的名字后才想起来她是谁,这姑娘的爷爷是个老八路,以前好像官职还挺高的,后来受了伤就退役了,但国家还是给了他很好的待遇,拿十六级的工资,每个月有一百多块钱。她家里人口不多,一百块钱足够花用了,还有富余,老八路也没什么重男轻女的老观念,所以这个小姑娘那可是全大队女性羡慕的对象。
别看郑媛长得好,她上辈子也对林笑笑也是羡慕嫉妒恨的,尤其有些同伴嘴里还经常说什么“郑媛长得再好那也不如林笑笑,郑媛什么出身?那林笑笑是什么出身?”这样类似的玩笑话,让郑媛心里十分愤愤不平。心存嫉妒那看人心就偏了,她总觉得林笑笑非常看不起他们农民,一副资本主义大小姐做派。
这辈子再看林笑笑,发现她只是个生活条件比较好,有些不谙世事的小姑娘而已。
第69章 :分粮食
交完了公粮,地里也下了新种子,整个夏季双抢季就算过去了。
其他人可以清闲下来,郑全刚可不行,他得和会计以及底下各个小队的队长几个人一块把村里人的工分都统计好,算好。杨柳大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人头粮,按照壮劳力、妇女、老人、孩子,各有不同,分完了人头粮剩下的就要按照工分来分,谁家的工分多那就分得粮食也多,谁家工分少那分的粮食自然也少,最后再看看这家人以前有没有从大队赊粮食,赊过的,就给他扣掉。有的人家那是年年都欠大队的粮食,但你也不能真饿着他,还得分给他粮食,万一饿死了咋办?
杨柳大队一年分两回粮食,一回在夏收后,一回在秋收后,一般秋收都是收地瓜玉米豆子等农作物,这些粮食不用交那么多的统购粮,所以分得多,夏收都是小麦,这东西大部分都让国家收走了,所以挨家挨户的根本分不到多少。
不过就算分不到多少,那也是精贵的细粮,自家舍不得吃,那就拿出去换,一斤细粮可以换好几斤的粗粮呢,农民们要求不多,填饱肚子就行。城里人的定量可比农村人好,每个月每人好几斤的白面,剩下的粮食按照七比二比一的比例,发玉米面、地瓜干、以及一些杂粮。有些过得好的人家不喜欢吃地瓜干,就把地瓜干拿去换白面。
这一天各家各户都拿着麻布袋子到了大队部,一个个喜气洋洋的。
叫到谁名字了,谁就上前,核对好了数量,负责分粮食的就把该他家的数量的粮食放到称上称好。这家人就伸着头看着那称上的刻度,就怕人少给自己称了几两。有些还会嚷嚷,说什么还不到呢得去掉袋子的重量,非让人再往他袋子里再多放些粮食不可。那麻布袋子能有多重,但分粮食的也知趣,就给他抓上一小把。大队部里摞着好几袋子的粮食,没多大会儿就少了一小半。
郑家一共九口人,郑全刚是大队长,不用干很重的农活不说,工分还是最高的那一档,再有郑天明是个壮劳力,郑媛也跟着下地挣工分,还有冯明月郑娟挣来的那零零散散的一点工分,加起来也不算很少,除了人头粮还能分到一些工分粮。而且今年收成还好,最后算下来,他们家总共分到了将近二百斤的小麦。
郑家几个劳力都来领粮食了,几个人肩挑手抬的,一会儿就把这二百斤的小麦给运回了家。
虽然麦子不多,家里人也都怪高兴的。郑天亮还闹着要吃一顿饺子,他这一喊,星星也跟着说要吃饺子,一边喊还一边去拽她妈,让冯明月也帮着说说话。
冯明月无奈地看看闺女,抱着牛牛,扭过脸来说:“要不,娘,咱就吃一顿饺子吧!”
要不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呢,沈翠云心里高兴,也觉得一家人忙了这一夏是得好好补补,可又一琢磨粮食就分了这么点儿,她还是有点舍不得,家里有粮心里不慌,哪里有刚打下粮食来就开吃的!
郑媛早就想吃沈翠云包的饺子了,上辈子死的时候最后一个愿望就是再吃一顿妈妈包的水饺,重生回来她还没这个机会开口呢。
“妈,家里不是还剩了点白面吗?既然我弟和星星都想吃,那咱就包点儿呗,也不包多,就解解馋!”郑媛劝道,顿了下,她揽住沈翠云的胳膊晃了晃,不好意思的笑笑,“我也想吃妈你包的饺子了。”
沈翠云平时可最疼郑天亮还有郑星星了,再加上闺女这么跟她撒娇,她哪还会说不行?“那……就包点?”
“哎!”郑媛跳起来,“那我去和面,妈,你来调饺子馅吧?”
沈翠云说:“行。”扭头问几个孩子,“你们想吃啥馅的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