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平月静。
席银忽觉眼前落下一道青灰色的影子,接着,话便直接落在了她的耳旁。
“你第一句就问得很好。错也认得对。”
席银抬起头,见张铎半屈一膝蹲在她面前。
“知愧方识礼。席银,这一层没有人教你,是你自己悟到的。”
“奴自己悟到的……”
“对。你自己悟到的。这个道理,可延为:‘刑不上大夫’,出自《礼记.曲礼上》一篇。说的是:大夫犯了法可以杀死但是不要折磨他们。后面还有一句话,恰可恕你。”
“是……什么。”
“礼不下庶人。说的是:不向庶民苛求完好的礼节。”
席银觉得这话中似带有某种贬斥,但她不敢明问,也不敢质疑。
神色黯然地看着地上的影子。
“奴……懂了。”
谁知话刚说完,却听他道;“但这两句话,我向来喜欢反说。刑上大夫,礼下庶人。听得懂吗?”
席银怯怯地摇了摇头。
女子离儒家《周礼》过于远了,哪怕张铎解得浅显,她还不甚明白。
但那个反说,却令她莫名地心脉震颤。
刑上大夫,礼下庶人。
她粗陋的认识,不会局于文字上的解释。
所以,她理解到的意义是一副图景,常年困于泥淖的燕雀,忽听金铎撞鸣之声,振翅奋起,继而化为鹰鹤,直冲云霄。
是时洛阳天高云淡,疏朗清明。
“蠢物。”
张铎干冷地吐了两个字。
除了三分斥责之外,剩下的竟是七分失落。
这世上,慧明如陈孝,赤忱如赵谦,他们都能听明白他其意所指,但他们永不会认可他。
于是他很想眼前这个女人听明白他在说什么。
奈何她不识字,没有读过一日的书。
所以,被他骂了就悄悄的,不敢大声说话。
“席银。”
她受了重话,突又听张铎唤她,忙轻声应道:“在。”
“从明日起,江沁教你识字。”
“奴愚笨……”
“愚笨就苦学!”
她被他吼得肩膀一瑟。
“是……”
“从《急就章》开始识起。千把个字,一日百字,十五日为限,我会亲考。届时若一字识写错……”
“奴不敢!奴一定用心。”
***
席银习字的日子,过起来如流云翻覆。
江沁入不得清谈居,便在矮梅下搭了一座石台,书刀,研,笔,官纸,都是张铎给的,江沁不能私用,便用一枝梅枝为笔,以清水为墨,石台为纸张,教席银写字。
那本《急就章》是张铎临摹皇象章草的写本,去蚕头留燕尾,凝重、含蓄,笔意多隶,笔划虽有牵丝,但有法度,字字独立内敛。横、捺、点画多作波磔,纵横自然。
但其用笔之力过于刚硬,极其不适于女子临写,江沁原本说替席银找一本楷字本,张铎却不准许。而席银也有几分执意,写不像就拼命地写。光一个“急”字就写了百遍有余。
一晃十日即过。
女人手中的字迹,不过是笔画架构端正与否的差别。
而清谈居外,却是风云变化。
云州城一战,庞见大败,郑扬留下的十万大军,几乎折损怠尽。
刘必亲临云州城,叛军士气鼓舞。直入霁山山麓安营扎寨,剑指洛阳的最后一道关隘。
前线军报传回时,皇帝在太极殿上当殿惊骇呕血,被抬送回寝殿。
张奚与尚书令常肃立于太极殿外。
流云如绸,头顶失孤的燕雀之辈,哀鸣盘旋。张奚望着地上苔藓潮湿的青缝,沉默不语。
常肃道:“中书监的杖伤还未痊愈?”
张奚握拳道:“尚书令有话直言。”
常肃道:“你我皆不熟军务,连曹锦的军队驰援不急都算不到……这实在是……哎!”
他愤而拍股。
“云州城已破,我等该为陛下上何策,难道真的要南渡迁都?”
“失洛阳则是失帝威,万死之言,你也敢说!”
“那大司马有何良策?”
张奚仰面而笑:“陛下曾遣你去抚问过中书监的病吧。”
常肃一怔,而后斥道:“竖子,狂然无礼!”
“那你为何又要问他的病况。”
“我……”
“呵……”
张奚轻笑了一声,跨下玉石阶,走进流云影下。
“你也无非是看着,云州城被破,叛军逼至洛阳,放眼朝上,除了那竖子,再无人可倚吧……”
常肃跟下玉阶道:“话不能这么说,此乃国之生死存亡之际,若他能担平叛之大任,其罪自可旁论。”
张奚转身道:“枉你也是刚毅直言之辈,竟也说出此等无道之言。他上逆君威,下结逆党,此等大罪,死有余辜,怎可旁论!”
常肃上前一步,恳道:“张司马,我知道你视中书监为你张氏逆子,但我们为臣者,忠的是君,国之不国,何来君威可言啊!”
张奚顿下脚步。
一只孤雁哀鸣着飞过二人的头顶。
天风之中竟然带着一丝淡淡的血腥之气。
张奚突然仰头笑了一声。
“尚书令,你知道,中书监让吾子带了一句什么话给我吗?”
“何话?”
张奚望向那只孤雁。雁身背后是孤独的九层浮屠,金铃寒声,风送十里。
“他问我认不认:浮屠塌,金铎堕,洛阳焚。”
常肃一愣,旋即道:“竟狂妄至此!”
张奚闭上眼睛:“尚书令。你说,我该不该认。”
常肃张了张口,不知如何应答,太极殿外,宫人肃穆,但幡旗影乱。
张奚笑了一声:“你早已不是第一个言不由衷之人了。不过有一句话,你是对的。”
说着,他睁开眼睛:“我们忠的是君。
第35章 春衫(二)
常肃听出了张奚话中的萧索气。
明明是拳拳之意, 偏说得孤绝得很。他尚蹙眉深想,却见张奚已经走到玉阶下面去了。
“大司马。我还有话没说完。”
他扶玉栏朝下唤了一声,旋即一路追撵下去。
张奚却没有回头。
赭色的官袍携风繁复, 然其色,却如一块陈旧干硬的老血。
一声悠扬的金领鸣响穿破重重宫城之墙, 送入人耳, 常肃闻音,脚下一绊,险些栽倒。
勉强稳住身子之后,前面的张奚已经走到阖春门前去了。
***
西馆日暮。
博山炉中的流烟渐散。
张铎铺开霁山图志, 观图不语。
赵谦则簸坐在旁, 端着茶盏, 看着白玉屏风后的两个女子,笑得一脸痴蠢。
今日张平宣来看张铎,恰巧碰见张铎因为席银习错笔,而罚其在屏风后跪默。张平宣便铺了一张席垫在席银身旁, 陪她一道默字。
席银已经跪了快一个时辰了,早已跪得背脊发潮,眼睛泛晕, 捏笔的手也有些颤了。
张平宣偏身看了一眼屏风后面。见张铎一手压图纸,一手提标, 像是忘记了外面还有人在罚跪。便向赵谦使了个眼色。谁知赵谦只晓得傻望着她,压根儿不明白她是什么意思。
张平宣无法,只得侧身对席银道:“要不……你别写了吧。就错一个字儿, 大哥至于吗?”
席银揉了揉眼睛,把袖口朝后挽了挽,“女郎可别害奴。”
她说着,用手划过那个错字。
“今儿不把这个字写像了,奴夜里就睡不得了。”
张平宣翻了翻她压在手下的《就急章》,撇嘴道:“皇象的字体本就不是女人写的。况且这本一看就是大哥的写本,更难了。他有二十来年的功夫,你从前没捏过笔,就凭这几日,哪里写得像。”
她说着,取过一只笔,照着张铎的字,蘸墨临了一行。
而后提笔自嘲道:“你看,我也学了好几年,还是写不像。”
席银望了一眼张平宣的字,又看了一眼自个的字,不禁惭道:“女郎真厉害。”
张平宣搁笔笑道:“我的字是大哥教的。”
说起这个,张平宣有些落寞,架笔低声续道:
“大哥从前到也不像如今这样,对我,对子瑜,还有长姐,都很照顾。”
席银也顿了笔,抬头望向张平宣。
张平宣知她写得累了,索性跟她开了话匣。
“大哥小的时候就比我们稳重。我们小的时候,顽劣得很,时常闯祸闹事。吓着了就去找大哥,后来父亲问起来,大哥就帮我们顶罪,挨过父亲很多家法。如今回想起来,我很惭愧,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们当年不懂事,不晓得体谅大哥的处境,才让大哥和父亲之间,隔阂日深,到了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