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到哭了将近一个时辰,宣城公主眼睛都哭肿了,再哭不出眼泪来,涩的要命,萧宝信才叫人打水进来。
素娥亲自端水进来,也是不想宣城公主的窘态被人看到,哪怕她有心理准备还是不免吓了一跳。
好在素娥初进宫时没少背着人哭,自有一套令眼睛消肿的办法。
先让宣城公主冷热水交替敷了敷眼睛,又上手给宣城公主按摩眼周。
这时,萧宝信也暗骂了声自己大意。她倒是快意恩仇,让宣城哭了个痛快,这时若是太后召见,或者被人瞧了去,只怕会惹人说三道四。
好在素娥的手法老道,忙了小半个时辰总算初见成效,肿消下去了不少。
“待晚上奴婢再给公主敷敷眼,就无事了。”
宣城公主点点头,鼻子有些发堵,哭的久了她头也疼。
“不若奴婢给公主按按头,公主困了就睡会儿。”素娥道。
萧宝信:“是啊,公主先歇歇,带我进宫来的公公已经交待我了,要在宫里多住几日陪陪公主,咱们有话以后聊的时间多着呢。”
听到萧宝信也这样说,宣城公主才歪到了榻上,让素娥给按摩头,可是头疼的实在厉害,怎么着就是睡不着。
索性也不睡了,只是呆呆地望着头上的帷幔发呆。
直到快一个时辰,才算睡着了。
素娥起身没多说话,只是对着萧宝信扑通一声跪到地上,磕了一个头。
萧宝信连忙扶她起身,接踵而来的就是素娥扑天盖地冲进她脑中的声音——
‘公主太难了。’
‘希望萧大娘子真的像看起来这般,可别变了模样,那公主该有多伤心?’
‘人心叵测,还是不得不防——’
‘说起来,萧大娘子还是公主的姑姐……虽然听闻萧家小公子招猫逗狗不大靠谱,但有了萧家做靠山,起码以后有了归宿。’
……
一听就是个操心的命,为宣城公主是操碎了心,忠心不二的。
不过萧宝信算是也在她心里听出了话音,想是刘贵妃死后,人前人后变了模样,换了副嘴脸的人还是不在少数,所以素娥才会有些担忧。
只是话说多无益,萧宝信也不解释,只是默默地留了下来。
趁着公主睡觉,素娥带她去了隔壁的房间,分配给她一个宫女专门照顾服侍。
宣城公主这一觉就睡到了天黑,等到两人用完膳,宣城公主已经彻底醒过神来,拉着萧宝信就在她房间留宿。
两人絮絮叨叨了大半宿,直到天快亮了屋里才没了声音。
这一晚上,其实萧宝信说的不多,大多是宣城公主,拉着萧宝信就说这些日子在宫里遇到的人和事,人情冷暖。憋到心里她越想越委屈,可是说出来之后,反倒又想开了,人之常情。
就阿爹那护犊子的,现在她和阿兄就是他逆鳞,沾上死碰上亡,换了她是别人,也不会往上贴。
拿他们父子(女)三人当瘟神躲着。
直到萧宝信再也挺不住,迷迷糊糊地刚要睡着,宣城公主一句话就给她吓精神了:
“……你说,会不会是皇后杀了我阿娘?”
萧宝信几乎是下意识地一个鲤鱼打挺,起身就捂住了宣城公主的嘴。刚说了她成长了不少,就往外冒傻话。
这话就算是真的,还能找个人随便就往外说?
不知道说宣城公主直肠直肚的好,还是好傻好天真,就这么容易相信她?
“这话可不能随便说,毕竟是一国之母,你无凭无证,让人传出去还有好?”
她就不想想万一真是皇后动手,她往外随便叨叨,会被人杀人灭口?
‘可是已经有人传出去了啊……’
萧宝信吓出一身白毛汗,轻轻放开手:“公主听谁说的?”
让她这么一吓,宣城公主也懵了,半晌才道:
“宫里私底下都这么传。上半个月太后逮到几个太监在说这话,然后拖下去就给杖毙了。太后瞒着不让人和我说,但我都知道。”
第200章 算计
看热闹的不怕事儿大。
就是捕风捉影的事儿,可也够宫人们茶余饭后嚼上阵子舌根了。
一个皇后,一个贵妃,尤其之前就已经几乎闹翻了天,针尖对麦芒,这时候其中一个死了,那天然的另一个就是终极嫌疑人。
就是看热闹,说闲话,谁会管有没有证据,看官觉得是自然就是了。
没人较真,也就图个快活快活嘴。
只是闹到潘太后跟前,连宣城公主都知道了,只怕这事儿传的还不止一个两个。
“公主,别人可以乱说,你不能。”萧宝信压低了声音,因为两人睡在一个榻上,离的太近,不可避免就有肌肤接触,她就听宣城公主心里那叫一个活跃:
‘可是都说是皇后杀的。’
‘我觉得就是啊,阿爹那么宠爱阿娘,皇后定然是嫉妒的。’
‘还有太子,他一直嫉妒我阿兄。’
“我和你说,你又不是别人。”宣城公主固执地道,她和别人自然没说,可是和萧大娘子——这是她未来的姑姐,都是一家人,有什么不能说的?
即便她再不愿意,让姨母和表姐那一顿狂轰乱炸的疯狂输入,她不可避免的还是懂了些事。
她和阿兄天生与太子不对付,她不想未来夫家在朝堂上支持太子。
要是站队,也得是和阿兄站啊。
她现在把王皇后是杀刘贵妃凶手的事跟萧大娘子说了,萧家肯定就知道了,要娶她,再怎样也不能支持太子了?
萧大娘子身后有整个萧家,还有谢显。
至少萧家站在阿兄这边,谢显也就不会支持太子,而会选择阿兄了吧。
谢显除了是阿爹的心腹红人,还是顶级世家谢家家主。而谢家是足以与王家抗衡的世家,于他阿兄是难得的助力。
萧宝信除了感叹宫里会改变人之外,别无他想。
不过,这才该是宫里人该有的思量吧。以前宣城公主就是个异类,无忧无虑的令人总感觉格格中不入,或许是被刘贵妃保护的太好,被玉衡帝宠的没有任何顾忌。
萧宝信一点不觉得宣城公主这样有何不好。
如果宣城公主还像以前一样横冲直撞,不管不顾才是她要担心的。明面上敢挑战皇帝逆鳞的是没有,可保不住没人背地里使绊子。
就宣城公主那点智商,不是她低估宣城,真玩不过已经在宫里YIN浸多少年的老狐狸。
只是宣城公主那点儿谋算正好与萧家的政治方向是一致的,都立志于阻止太子登基。只是宣城公主的目标更明确些,她只要新安王当皇帝。
萧家可考虑的范围就更广些,不过既然和宣城公主结了亲,第一顺位自然也是新安王。
想到新安王,萧宝信不免就想到当初险些被刘贵妃牵了红线,当时新安王吓白了小脸,可没给她留脸面,跟身后有恶狗撵似的。
再看刘贵妃死后,萧宝信就不免唏嘘没娘的孩子难。
尤其新安王,先是从宫外带饼给刘贵妃,阴差阳错害死了亲娘,而且很长一段时间不为玉衡帝所待见,连见都不见他。
在此双重打击下一下子就病倒了,浑身高热,嘴里尽说胡说,一会儿阿娘来接他了,一会儿痛哭流涕跟刘贵妃认错,好悬没死过去。
一下子就把玉衡帝给吓着了,带御医亲自去新安王府守了两天一夜。
之后父子之间的感情才算修复,玉衡帝更拔了身边精锐宿卫到新安王府,于新安王饮食也更小心,每次吃食必有人先试菜,防备之心昭然若揭。
至于防的是谁……不言自明。
萧宝信其实倒不觉得一定是王皇后下的手。之前殷夫人因为袁九娘和袁琛的事,一个黑状告到王皇后那里,萧宝信因此与王皇后产生交集,在她看来王皇后胸怀宽广,很有智慧的一个女人,颇有林下之风。
让她相信王皇后是个背地里用毒毒杀妃子的人,说实话她不大相信。
别说刘贵妃上蹿下跳想为新安王谋前程,就是玉衡帝现在不也是上蹿下跳想改易储君?
可是,改了吗?易了吗?
连皇帝想改立储君都那么难,要考虑方方面面,世家、朝局,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皇后乃琅琊王氏,各个世家相互联因,盘根错节,天然的政治同盟。刘贵妃一个三流世家怎么和王家比?拖也拖死他们,真用不着使这肮脏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