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陈白羽觉得这个小故事和孝心没有多大的关系。不过,农村的人见识少,听过的故事更少,一般都是鬼怪或者从八卦演变而来的家庭故事。
看着被挂在禾叶上的蚂蟥,陈白羽突然的动了莫名其妙的好像不需要的恻隐之心,把它碰下水,免得被晒干了。
“小五,在‘走田’呢。”
“是啊。五婆,带小青青去走亲戚呢?”陈白羽笑着和五婆打招呼。自从阿广娶了阿云后,五婆就越来越宽心了,每天不是在家带小孙子,就是带着小青青去走亲戚。
因为小青青读书好,而且嘴巴甜,五婆最喜欢带她去走亲戚。
一开始不太喜欢小青青这个拖油瓶的五婆现在完全是把小青青捧在手里里宠。吃的,用的,比她家的小孙子还要好。
别人笑话她的时候,她就回怼一句,‘谁说男孩就一定比女孩好的?人家陈小五还能拿奖杯呢。’
如果村里有人对女孩不好,被人就会说‘想想陈小五,黄话如多威风?冠军的阿妈。’
阿云已经给阿广生了两个儿子,因为已经吸取了宠溺过度的教训,所以五婆把两个小孙子放养。
阿广为什么会有些傻气?因为吃了太多的补品,被补过头了。
所以现在五婆决定粗养小孙子,每天带出去撒尿和泥玩泥巴。和当年养阿广是完全两个极端。
“小青青越长越好了。”小青青像阿云,很清秀,而且聪明。听说,每次考试都能考第一,是个小学霸。
“哈哈。像她妈。”
“她二姑从开平回来了,带了不少的布料,我过去看看。小青青又考了一百分,我准备给她做两件裙子。”
“哇。小青青好厉害。五婆以后能享福了。”陈白羽从不吝啬夸赞。
看着五婆的日子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顺心,陈白羽也替她高兴。有阿云这个聪明人在,阿广和五婆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肯定不会再像上辈子那样凄惨。
阿广不是傻子,他只是想问题比较简单,比一般人慢而已。其实,他憨厚老实,而且心地善良。
只要阿云耐心,认真的教他,陪着他过日子,日子不会太差的。
看着五婆和小青青的背影,陈白羽心情很好。
她想要的就是农场人都能生活幸福。
“陈小五,累吗?”
这个问题,她都忘记回答了多少遍了。路过的人都要问一句,累不累?
陈白羽抿抿嘴,“不累。”才怪。
又累又热的。
脚还酸。
但是没有办法,她准备在去东莞过暑假之前,把家里的所有田全部走一边。
“小五,你今年高考了吧?什么时候能出成绩?有把握吗?也准备考京都大学吗?”
这个问题,也回答了n遍。
但陈白羽还是很真诚的回答,大家会问,是因为关心。对别人的关心,陈白羽很感激。
“好好读书,以后有大出息。”村里人一致认为陈白羽会是有大出息的人。因为这两年,陈白羽给村里的祠堂争回了两座奖杯,现正在祠堂里摆放着呢。
而且,陈白羽一直都没有停止给村里的老人写传记,有些发表在报纸上,也有些发表在《夕阳红》杂志上。
现在村委会收藏了不少相关的报纸和杂志。
农场的发展史,陈白羽也在整理着。这些年,陈明收集了不少关于农场由来、发展、变迁的故事。
陈明只负责收集,陈白羽负责整理。
村里很多人都知道陈白羽和陈明做的事情,都积极配合,想要让子孙后代都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而来?
虽然清明的时候,很多老人都会给他们讲述关于农场关于祖宗的故事,但很多东西也随着时间而慢慢的流失。
毕竟,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很多东西就在口口相传中流失了。
陈白羽想要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小五,以后要留在京都工作吗?留在京都工作,然后嫁到京都去。我听说,现在很多长得漂亮的女孩都嫁出国?是不是?”
“小五,你要多吃些,你太矮了。听说外国人都很高。”
......
中午,太阳高照的时候,陈白羽到附近的山头找她家放养的牛。一般人家都是这样做的,直接把牛赶到一个山头,让它自由自在的吃草,然后就去忙田里的活。等差不多要回家了,再过来找,然后一起回家。
陈白羽手里拿着一根小竹枝,走在她家的大水牛后面,拖着沉重的双腿回家煮饭。
是的。
回家后还要煮饭,然后煮猪食,喂猪等等。
农村的生活是别人想象不到的辛苦。
陈白羽还算好的,只是在放假的时候帮忙。像阿公阿婆这样,一年三百六十天,就没有一天空闲的时候。
忙了田里的,忙果园;忙了果园后,还有家里的活,总之就是干不完的活。即使是平时也还要编织一些簸箕或者箩筐,然后还有一些工艺品等等。
像陈白羽家,阿公阿婆白天在田里或者果园里忙活,回到家吃过饭后明明就应该是休息的时间,但他们都没有闲着,编织箩筐或者工艺品赚钱。
陈白羽放假后,也会用稻草编织一些小东西,因为阿公阿婆怕芒基或者竹篾会伤了她的手,只让她用稻草编织。
每天早上,陈白羽早早的起来,然后把家里的鸭子赶到鱼塘去,把牛放到山上去,然后开始‘走田’。
陈白羽感觉自己被晒黑了好几度。
但是没有办法,她不干,辛苦的就是阿公阿婆。
三天后,大舅进宅的前一天,外公外婆家已经很热闹了。
大舅小舅准备搬家。
陈白羽看了一眼兴致勃勃的阿爸,无奈的摇摇头,今天还不知道要怎么闹呢。
因为大舅一再的说,县城的房子也有小舅的一半,所以小舅的岳父一家肯定也会过来帮小舅舅搬家。
说起来,也是大舅做人太过分。
如果不愿意分一半给小舅,那就早早说明,偏要在这个时候才说。
这算什么事?
请帖都已经发了,小舅舅那边的亲戚连进宅礼都准备好了,大舅却说希望小舅不要搬到县城里去,希望他能留在家里照顾父母。
这不是耍着人玩么?
“小五,出发了。”阿爸把家里的单车推出来,载着陈白羽往灯火村去。
因为要帮忙搬家,所以阿爸一早就带着陈白羽出发了。
不过,他们还不是最早到的,大舅和小舅的岳家人都已经到了,正在亲亲热热的吃猪杂粥。
为了大舅进宅,外公外婆宰了一头大猪。猪肉拉倒了县城的新家去,明天要在那边办酒席,但一些猪血猪杂留在了家里。
大舅小舅的岳家人正在相亲相爱的谈论着女婿的发展,两家人对各自的女婿都很满意。
村里的人也在夸赞大舅仁义,说他拉拔弟弟一起发家,兄弟情深。
陈白羽偷偷的看了一眼大舅和大舅母,两人的脸色正常。大舅在指挥人把一些大件的家具装车,大舅母在收拾衣服等。
小舅和小舅母也在收拾东西,一个个脸上都带着喜庆。
看到小舅和小舅母脸上洋溢的笑容,陈白羽觉得大舅真的做得很过分。不过,有些事情,真不是她能干预的。
她只是外甥女,而且还不是亲的。
就想四哥说的,很多事情没有他们说话的权利。虽然爸妈对他们一视同仁,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这样。
在很多亲戚眼里,四哥和她是要远一等的。
就好像有些亲戚给压岁钱,陈白羽和四哥会比大哥他们少一半,因为她和四哥是捡来的。
他们的家人没有区分,但有些亲戚会区分。
所以明知道小舅要吃亏,陈白羽也不能多说,多做,能做的也只是提醒小舅母留个心眼。
因为阿妈没有回来,所以陈白羽代替阿妈招呼亲戚朋友。
很多亲戚朋友都是先到外婆家,然后再一起坐车去县城吃进宅的酒席。
亲戚越来越多,越来越热闹。
大舅突然找到外公,说希望小舅舅在家里照顾父母。大舅说的大义凛然,说舍不得父母,考虑再三,还是觉得两兄弟还是应该留一个人在家照顾父母。
否则,父母有什么事,他们都顾及不上。
外公直接说,既然这样,那就分家。县城的房子有小舅的一般,让大舅折叠现钱给小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