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师傅这么一说,林溪有些明白了他的意思。
“袁师傅的意思是,这位孙知府基本已经没了升迁的机会。”
袁师傅点点头:“对,我特地让人打听了一下他是哪一年中的进士,结果发现他是未辛那一年的进士。这一年的进士,如今做到高官的,只有礼部侍郎陈大人。也就是说这位孙知府在京城也没有得靠的同年。”
一个没有背景又没有了升迁机会的知府,如果是一般人,多半会安于现状,本本分分做他的知府。即便沈默是因为站队问题,相当于是被贬到临川这里,可是只要不触犯到他这个知府的利益,他就不会听从旁人的挑唆而对沈默落井下石。
想通了这一点,林溪便道:“袁师傅的意思我明白了,明天我就去拜访知府夫人,一定想方设法把她拉拢过来。”就算拉拢不过来,也要给她留下一个好印象。
只要把知府夫人拉拢过来,有她在知府大人跟前时不时吹点枕头风,沈默就能在衙门那边打开局面了。
袁师傅发现林溪完全领会了他的意思,不由满意的点点头:“听说孙知府大人是穷苦人家出身,这位知府夫人也只是小农小户出身,二郎媳妇你去见她的时候,切忌不要轻视她的出身。毕竟能让孙知府对她这么多年不离不弃,这个知府夫人肯定不简单。”
第131章
林溪拜访孙知府夫人的时候, 淅淅沥沥的雨一点也没有停的意思。
孙夫人身边的丫鬟红锦打着伞在垂花门处迎她, “沈夫人过来拜访, 我们夫人本该亲自过来迎的,不过我们夫人每到雨天腿脚都不大方便,所以才打发我过来。”
林溪从袁师傅那里知道孙知府一家都是陕北人,南北气候差异比较大,想来是孙夫人在这临川府待了几年,身体进了些风寒湿邪, 所以才会每到雨天就发作。
林溪本来正愁找不着怎么拉拢这位孙夫人, 听红锦这么说, 心里便有了主意。
红锦带着林溪穿过一条曲曲折折的走廊, 便到了孙夫人住的正院。
院子里没有栽种花木, 只沿着走廊种了好几棵果树, 除掉桃树、石榴等几样南方常见的果树外, 还种着一棵蜜橘。
那蜜橘看上去有好几年的年份了,长得枝繁叶茂,树上结满了果子。
红锦看林溪停下来看那棵蜜橘, 便道:“这棵橘树是我家夫人跟着老爷刚到这里时栽下的,当时还以为活不了, 没想到后来越长越大, 尤其是结的果子又多又甜。”
“这棵橘树至少也有五六年了吧!”林溪似是漫不经心的说了一句。
红锦笑道:“倒让沈夫人猜着了, 这棵橘树移栽时刚长了两个年份, 如今我们老爷在这待了四年, 可不就是五六年了。”
林溪听了这话微微一笑, 然后把目光从这橘树上移开,跟着红锦往上房走去。
小丫鬟们刚打起帘子,林溪就见到了在两个丫鬟搀扶下立着的孙夫人,她忙上前几步,“孙夫人腿脚不便,何必这么客气,快坐下。”
孙夫人穿着暗红色四喜如意纹的绫衫,五官平平无奇,双手还带着从前干粗活留下来的薄茧。不过她目光坦荡,言行从容,虽然从一些细节处能看出她的出身并不是太好,不过大体上已经具备了当官太太的仪态。
林溪不着痕迹的打量孙夫人时,孙夫人也细细打量了她几眼。
早在沈默赴任时,孙夫人就在机缘巧合之下见过他一面,后来从孙知府口中得知沈默不仅是百年才出一个的三元及第,还是正经的书香世家出身。那时孙夫人就在想,也不知道什么模样什么出身的女子才配得上沈大人那样的模样和才学。
所以当林溪下帖子要来拜访时,孙夫人不仅吩咐丫鬟拿出了一套压箱底的衣裳,还特地派了自己的掌事丫鬟红锦亲自去接。
等到孙夫人第一眼见到林溪,心底便不由发出一声感叹,果真是郎才女貌,沈夫人确实配得起沈大人,不说那通身清贵的气质,单说那模样,就把一向自负美貌的钱家大小姐比了下去。
孙夫人脸上就带出了笑容,“沈夫人不用管我,你也坐。”一边吩咐丫鬟沏茶,“今年盛夫人从杭州带回来的龙井,我记得还有,正好拿来招待沈夫人。”
孙夫人吩咐完丫鬟,就对林溪道:“我素常吃的是姜皮果茶,味道有些重,想来沈夫人不会喜欢。”
林溪问道:“孙夫人说的姜皮果茶,是不是用生姜和陈皮做的?”
孙夫人不由道:“沈夫人也喝过这种果茶?”
林溪却摇头笑道:“我没喝过。不过我听夫人的丫鬟说,夫人每到雨天腿脚就会不方便,想来是寒邪入体导致的腿脚不便。而生姜有驱寒的功效,加上陈皮便有理气的功效,所以夫人一说姜皮果茶,我便猜到里面应该放了这两样东西。”
林溪这番话一说完,孙夫人脸上满是钦佩:“沈夫人懂得可真多,连这医理都知道。我喝的这姜皮茶是一个郎中开的,他说常喝这茶可以缓解我腿上的痛楚。”
林溪谦虚的笑了笑:“我在家时,闲来没事,也会读几本医书,称不上懂什么医理。不过孙夫人这病,我倒是知道一个方法。”
孙夫人受这寒邪的折磨已有三年多,如今听到林溪有个驱寒的方法,当即问道:“什么法子?”
林溪道:“我娘家祖上也曾有人在南方做官,有位先祖因为不适应南方的天气,就和夫人您一样,每到雨天,腿脚便感觉酸痛得厉害,有时候几乎不能站立。不过后来我这位先祖遇到了一位有名的神医,只用一种药草就治好了我这先祖的病。”
“什么药草?”丫鬟端来姜皮果茶,孙夫人也没注意到,而是连着追问道,“沈夫人可还记得这是什么药草?”
林溪微微笑道:“这件事是我祖母告诉给我的,所以我记得很清楚。这种药草孙夫人应该也听过,就是很常见的艾草。”
“原来你说的是艾草,这个我知道。”孙夫人道,“知府后衙原来就种着一丛艾草,我记得有人跟我说过艾草可以用来艾灸,去年还特地命人采了一些。不过从来没用过。”说着就叫人去取艾草。
林溪道:“其实不是所有艾草都能用来艾灸的。艾草采摘最好要在五月初五那天,而且要在午时这一个时辰内采摘完成。而且就算是在这个时间内采摘,阴干以后也不能立刻就用,而要等到放置三年以上。然后再用这些放上好几年的陈艾,细细搓成艾绒,然后在足三里的位置上艾灸。这样方能有效果。”
孙夫人没想到光是采摘艾草就有这么多讲究,不过听林溪说得头头是道,她心里不由多了几分信服,“什么是足三里,怎么艾灸?”
等到丫鬟拿来艾草,林溪便亲自给她示范,先把拿来的艾草搓成艾绒,“夫人先试试效果,若是有用,就可以去药铺采买三年以上的陈艾用来治病。”
林溪把艾草搓成细长条的艾绒后,就让一旁的丫鬟撩起孙夫人的裙子卷起里面的里裤,然后把艾绒平放在足三里的位置上,开始艾灸。
“艾灸的时候可能会有点疼,夫人忍着点。”
孙夫人早年经常下地干活,原本想着不过一点小疼,应该能熬过去的。可是没想到当艾绒被点燃,顿时就觉疼痛难忍,费了很大力气才没当着林溪和丫鬟们的面叫出来。
也不知道熬了多久,正当孙夫人觉得自己再也忍受不住这种痛苦时,艾绒终于燃完,那股痛楚终于有所减轻。
不过等到这股痛楚过后,孙夫人就觉膝盖处不似以往那般疼得厉害,有了些许好转的迹象。
林溪问她感觉如何的时候,孙夫人道:“我的腿好像没那么疼了。”
经此一事后,孙夫人对林溪的态度立时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是觉得对方出身好模样好,心里肯定会有些瞧不起自己,客气归客气,但是客气中带着一丝疏远。可是当林溪亲自给她示范这艾草的用法,她又感受到了这艾灸的好处后,心里立时就改变了对对方的看法,觉得大家出来的女子也不都是盛夫人那样的人。
林溪察觉孙夫人对她的态度有了变化后,便适时说出了自己的来意,说想在临川府租一处像样的宅院,又因为初来乍到,不知道到哪要找合适的宅子。
孙夫人心里正是刚对林溪生出好感的时候,闻听对方向她请教买宅子的事,便知无不言,“这个容易,明天我下个帖子,请盛夫人过来坐坐。她是我们这里的百事通,临川府的事就没有她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