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萌妻医仙有点甜(270)

作者:风啸烟墨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这使得白小雅直接恨上了李春兰,在白小雅看来,如果当初不是李春兰小肚鸡肠,说什么也不肯出诊,那么如今李春兰至少也要担上一半诊治渡边不利的责任,而不会像是现在这样,所有的罪责都由他们家刘丽红一个人承担。

伤心的渡边,被直接抬着去了机场,在离开医院的那一天,他看到住院大楼的门口站着一个高个儿金发青年,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他曾经的旅伴杰克。

杰克看到渡边,就笑嘻嘻的走过来跟他打招呼,“渡边,你要回国了吗?”

渡边艰难地抬了抬脖子,现在他能动的地方不多了,脖子就算是其中一个,当他看清楚杰克没有拄拐杖,没有使用任何辅助器具就轻松走路的时候,瞳孔顿时缩了一下,

“杰克,你的腿好了吗?我记得当初你伤的也很重啊!”

杰克微微一笑,“是啊,其实当时我是咱们三人中伤势最重的,只不过李医生的医术很高超,前几天我就恢复了行走的能力!”

渡边又是羡慕,又是后悔,难过的已经说不出来话,哭着被人抬走了。

杰克耸耸肩,这纯粹是渡边自找的,杰克已经跟石景宁签订了代理商合约,由石景宁代理他们公司的电子产品,在省城这一片区域进行销售。

恢复了健康以后,杰克第一件事情就是买了一套登山设备,去把省城附近的大大小小山脉爬了一遍。

由白景琦亲自治疗的白小雅,也恢复了健康,只不过她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再也不能穿高跟鞋了,否则有了高度上的差异,这跛得岂不是更厉害?

白小雅母女觉得跟李春兰结下了深仇大恨,私底下正嘀咕着该怎样报复李春兰,就被大哥白景琦一窝蜂的给带回京城了。

渡边事件对枣仁堂的声誉影响很大,尽管白景琦及时把刘丽红给赶出了枣仁堂,还对渡边进行了赔偿,可事件的恶劣影响却没有完全消除。

老字号枣仁堂出了不肖弟子,把人给治瘫痪了,这件事被有心人推波助澜,一夜之间传遍了大江南北。

枣仁堂药品的销售量一下子打了个对折,而且还有下降的趋势。

在这个节骨眼上,白景琪要赶紧回到京城去坐镇,想方设法挽回局面,而且他也再也不敢把妹妹和刘丽红这两个闯祸精给单独留在外边了。

到了这个时候,石景宁已经帮杰克联系了两个下家,又卖出去了五百台游戏机,还有五十台收音机。

代理商跟经销商不同,代理商根据货物的销售量收取提成,像杰克公司规定的是,销售利润的百分之二十作为给代理商的提成。

而经销商则是要先付款,从厂家手里买货,然后独立定价,赚多赚少都是自己的。

现在省城市场上已经有了大量的游戏机货源,零售价格有所下降,变成了九块两毛钱一个,一个游戏机能赚六块钱,石景宁的提成就是一块两毛钱。

自从政策放开以后,半导体收音机的销售价格有所下降,从一百多以上调整到了十块,很多普通老百姓立刻把这东西纳入了采购计划。

不过半导体的进价也比较高,像石景宁卖的这种质量过硬,里边的关键部件都是国外生产的,报关之后的成本价格就在五十六块钱。

石景宁在这个基础上加了二十块钱,卖给了百货大楼,可是把百货大楼的经理高兴的够呛,觉得跟石景宁交朋友真值。

光是这两单产品,石景方就得到了七百多块钱的提成,真是躺在家里就把钱挣了。

第六百一十三章 远大志向

李春兰顺利治好了杰克,算是为断骨重续打下了一片江山,那些亲眼看到杰克恢复的人,再也不怀疑断骨重续的真实性了。

不过李春兰的门诊也没有因此而变得火爆,那是因为伤筋断骨的病人毕竟还是少数。

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大灾大难,很少有人会把骨头摔到那种非得取碎骨不可的程度,也就不用纠结到底是取碎骨还是去找李春兰治疗了。

李春兰最近很高兴,直接原因就是夫妻二人的收入直线上升。

还在农村的时候,大家觉得脱掉草鞋穿皮鞋,每个月旱涝保收,能有个十来二十块固定工资就很幸福了。

李春兰完全没有想到,就在她跟石景宁结婚以后,她的收入几乎是每年一个台阶在往上跳着。

石景宁的钱到账之后,他照例取出来交给李春兰,让媳妇去存起来。

石景宁可是个有大志向的男人,再过两年不是要带媳妇儿回京城吗?那地方可是个富贵地方,没有钱就甭想过好日子。

石家老爷子偏心,一套院子也没留给石景宁,不过石景宁可是早就想好了,现在一个小点儿的四合院不过五六千块钱,以他赚钱的速度,回去的时候可以轻松买下两个四合院。

院子买到手了,先放手里存着,就准备传给下一代,如果李春兰生了儿子就给他一院房娶媳妇儿,如果是姑娘也给她一院房作陪嫁。

李春兰也有自己的资产规划,她现在对于医术的运用越加成熟,已经从九针的空间里取出第二本书开始看了。

既然刘丽红那样的二把刀都能在京城枣仁堂坐诊,李春兰就想凭自己的本事也开一家大药房,到时候可以跟枣仁堂比比,看到底谁的生意更红火。

夫妻两个都有想法,所以都可劲儿的赚钱,准备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快到周末的时候,学校的孙师傅给李春兰送了个口信儿,说他周末气功培训班开业典礼,请李春兰夫妻过去捧场。

李春兰皱眉,仔细想了想,“孙师傅,我记得不久前你的气功培训班不是刚开班吗?”

孙师傅摇了摇头,“亏你还年轻,这记性太差,那期培训班开班了不假,不过这么长时间他也该结束了呀?”

说的倒也是,李春兰赶紧诚惶诚恐答应了孙师傅的邀请。

在李春兰眼中像孙师傅这样属于奇人异士,普通人一辈子可能也碰不着一件怪事儿,但若是碰到了怪事儿,还非得孙师傅这样的高人来解不可。

等石景宁回家来,李春兰跟石景宁一说,石景宁倒是挺高兴,成天上班儿,周围打交道的人都是些知书达理的人,板正倒是板正,不过也十分无趣,倒是跟孙师傅这样的人来往起来很有些意思。

让小夫妻俩没想到的是,李爷爷一听说是气功培训班,也嚷嚷着要去。

原来他最近跟院子里的老大爷们一起练气功,觉得很有心得体会,必须要去找有经验的人交流一下,实在不行就拜孙师傅为师,学习两天也是可以的。

这桩大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周末一大清早,一家人收拾妥当就一起出门了。

孙师傅的气功培训班距离中医药大学不远,从石景宁家的小院儿直接穿过去,路程会更近。

省城的管理还是相当严格,不是哪个地方都可以随便摆摊设点,为了方便城市居民买菜,早市就应运而生。

来早市儿摆摊儿的都是省城附近的农民,起一个大早把地里还带着露水的青菜收割上来,扎成捆运进城,才五点多钟就开始摆摊占位置。

早市儿上的东西价格普遍不高,走的就是一个量,等那些晨练过买好菜的大爷大妈回家,早市也到了该撤的时间。

不过五分钟,大家把没出手的货物放上板儿车一推就走,清洁工过来打扫卫生,现场干干净净,根本看不出刚才还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

后来做生意的人更有经验,除了售卖蔬菜水果,农副产品之外,还有人卖起了早餐,这是专门要赚那些出摊人的钱了。

早市全靠口碑,那些赶早起来买菜的大爷大妈一点儿也不怕麻烦,来来回回早市能走好几趟,一趟走下来,谁家的枣儿甜,谁家的葡萄酸都摸得清清楚楚。

从药厂家属院走出去左拐,进巷子就是早市,李春兰夫妻跟在后头,看着李爷爷熟稔的跟摊贩们谈着价格品评蔬菜。

大约是带着孩子们出来很开心,李爷爷还像对待小孩一样,给李春兰和石景宁一人买了一个炸糕吃。

李春兰一边嚼着炸糕一边想,就在一年多以前她想卖点儿山蘑菇还要偷偷摸摸,生怕被人给打成投机倒把分子。

现在政策放开了,再看市场上兴旺繁荣的样子,李春兰越发觉得生活美好。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