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丁一边走一边叫,“你是想请我进来坐坐吧,那你不用动手,我自己会走!”
石景宁把他拽到院墙边上,指着墙上的两道痕迹转身问老丁,“这是有人从围墙上扒下来的痕迹,我家的隔壁就是你家,我想知道是谁爬到我家来了?”
老丁张大了嘴巴,他还真不知道这事儿。眼瞅着墙上的痕迹特别明显,老丁的脸突然紫胀起来,他转身愤怒的看着自己的媳妇,
“怪不得前几天我看你把梯子搬出来,是不是你爬过来的?”
原来老丁这人虽然古板,却自诩非常正派,一向最讨厌这些偷鸡摸狗的事儿,如今老婆子在翻墙头,可是让他把脸丢尽了。
老丁的媳妇儿看了一眼墙上的痕迹,也是脸一红,却不肯承认,小声嘀咕道,“没凭没据的怎么能瞎说呢?也许是他家的狗刨的?”
第四百八十八章 如此
眼看着这两口子先争论起来,石景宁冷笑一声,“邻居,这个痕迹是谁踩出来的我没看着,如今也不追究了,但是我家养狗就是为了防贼,你心里清楚就行,不要再跑到我这来指手画脚了,现在请回吧!”
老丁很是生气,他今天跑到李春兰家里,有一半原因是受了媳妇儿的蛊惑,如今眼看这事儿多半是媳妇儿有错在先,老丁实在是无话可说,只能转身就走,他媳妇儿在后面踮着脚追着。
石景宁摇了摇头,赶着关上了院子大门。
无奈两家只隔一道围墙,老丁和媳妇儿回到家没有多长时间,院子里就传来了鸡飞狗跳的声音,看样子老丁是动手打了老婆。
石景宁摇着头,一边挽着袖子,“春兰,我来帮你做饭!”
小两口儿一起下厨做饭,李东宝则是被老丁一家给气的够呛,自己点了支烟在院子里生闷气,皱着眉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现在天气炎热,前院的大婶送来了一盆自己做的浆水,这东西是用面汤芹菜发酵而成,有一股天然的酸味儿,夏天食用生津解渴。
李春兰就打了雪白的细面条,又切了两个小菜,晚上就吃浆水面。
吃饭的时候,石景宁就跟李春兰商量起来,“春兰,你这邻居可不是善茬,这女的挨了打还不定想什么主意,来跟你作对呢!”
李春兰无奈的摊摊手,“早知道他家住隔壁,我当初选房的时候就不应该选这一间!”
石景宁微微一笑,安慰地伸手拍了拍李春兰,“春兰要我说,这事儿你也不着急,我跟城里边的领导商量一下,看能不能换到东河城里来工作,反正靠山屯那边的工作已经步入正轨,我天天留在那也没什么意思!”
李春兰就惊喜的睁大了眼睛,“景宁你可以调工作吗?那实在是太好了?”
石景宁沉思了一会儿,点点头说,“应该没有问题,反正我只是帮助指导工作,当初东河城原本就是想把我放在城里的,是我自己要求去艰苦边远的山村里!”
李东宝也赞同,“春兰就让景宁回来,你这邻居不是善茬,我估摸着他两口子不会善罢甘休!”
李春兰就看着石景宁说,“你能来那当然好!”
饭后,李春兰才领着两人参观屋里的家具摆设,李东宝自己也是木匠,对李春兰花钱买家具很是不满。
李春兰就说,“你现在忙地里的活,等你腾出手来得到冬天,这么长的时间难道我都不住房子了?”
李春兰说的极是,李东宝只好尴尬的笑了笑。
看到另一间屋里摆了张单人床,上边铺着崭新的被褥枕头,李东宝不赞同的摇摇头,“这张床应该是偶尔来人住一下,你这铺盖也整的太好了,有些浪费吧?”
李春兰叹口气,“爸,你看问题不能长远一点吗?这间屋是给爷爷准备的,要不然你跟曹婶儿搬到一块过日子,难道把他老人家一个人留在靠山屯?”
如何解决老父亲的住宿问题,这一直是横亘在李东宝的一根心头刺,没想到就被李春兰这样轻描淡写的解决了。
听到闺女这么说,李东宝心里就是一暖。
第四百八十九章 兴旺
接下来的日子里,石景宁果然向东河城提出申请,要求进城工作,上边很快就做了批复,同意石景宁进城,并且给他安排了新的岗位。
石景宁跟李春兰商量之后,选了一个阴天,把院子里的珊瑚桃树移栽进了新的宅院。
他们当初要这么做的时候,遭到了李东宝的强烈反对,他认为树不能挪动,一挪就会死,可是石景宁询问过搞园艺的人,对方说可以只要注意一些问题就行。
石景宁就是在园艺专家的指导下,挪动的珊瑚桃,也许是专家的办法真的有用,也许是这颗树有灵气,珊瑚桃移栽以后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环境,就连叶片都没有掉几个长得枝繁叶茂。
家里的狗已经被起的名字叫做大黑,它对移栽过来的珊瑚桃不感兴趣,倒是盯上了那两只种羊。
两只种羊就养在菜地的位置,早晚都由石景宁赶出去,在小树林里边放牧。
像是东河城这种小地方,城里边的人在家里饲养鸡鸭猪羊的不少,因此李春兰的举动也不算显眼。
因为在城里边有了住的地方,李爷爷提前向队里打了申请,被允许迁入东河城。
现在李春兰的小院子里终于热闹起来,住了三口人,白天爷爷就在家里照看着,再也不用担心老丁家的人翻墙头了。
只是这样一来,制作膏药就成了大难题。
因为炸取药油的时候,味道实在是太大。
原来在靠山屯儿的时候,家家户户都隔得挺远,就算是油有点味道,对邻居的影响也不大。
可是进了城住宅的密度变大,像李春兰住的这地方,一户一户小院紧挨着,她要在院子里面油,周围这一片邻居都得受到影响。
要是放弃这门生意吧,李春兰可着实舍不得,现在她的膏药卖的可是特别好,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吴铁成当初从李春兰这儿批了三千贴膏药,直接带着去了省城,如今人还没有回来,不过已经打电话联络李春兰,让他再准备一些,说是销路还不错。
李春兰在京城的时候曾经给邻家老奶奶留下几贴膏药,老奶奶用过之后大加赞赏,很快就拿着钱来,跑到舅舅家说要购买一些。
舅舅把这当个事儿跟李春兰说了,李春兰想了想,装了五百贴膏药寄到了京城,不过指明由栓子媳妇代卖,这是因为舅舅舅妈人实在是太好了,不适合跟街坊邻居做买卖。
倒是栓子媳妇儿,精明能干,再加上在家里奶孩子不能出去工作,她来做这个活最合适不过,
李春兰拿出当初在靠山屯卫生所卖膏药的窍门,告诉栓子媳妇儿,这膏药一贴定价四毛,每卖出去一贴就给栓子媳妇儿提成四分钱。
栓子媳妇死活不要这么多钱,非得把提成降成两分钱才做罢。
光是这两个销售渠道出货量就已经非常可观。
本来东河医院是购买膏药的大头,自从张院长离开以后,新来的高院长估莫是听了高云书的话,单方面撕毁合同,不再从李春兰那里进货。
不过这也难不住李春兰,因为她又接到了新的订单。
第四百九十章 黑心
东河最大的国营药店找到了李春兰,想跟她签订订货合同,李春兰原本供着东河医院的货,分身乏术,这下子东河医院毁约,李春兰刚好把原本给东河医院的货源,卖给了国营药店。
而且她这次跟国营药店签订的价格比较高,从一贴两毛钱涨成了一贴三毛钱。
膏药涨价以后并没有影响销路,相反,那些买膏药的人,都觉得很值,毕竟在李春兰这儿买两贴膏药,六毛钱就能管好长时间,彻底止痛,而其他的膏药哪怕只卖五分钱,用一年也没啥效果。
这样相比较而言,人们还是愿意选择能治病的膏药,哪怕贵一点也成。
这样算下来,卖膏药一个月的进项可不少,李春兰可舍不得砍掉这门生意。眼下,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炸制药油就成了当务之急。
这个时候就显现出朋友和人脉的重要性,吴铁成得知这个消息,把自己的一个仓库贡献出来。
他这个仓库原本就是一家小加工厂,实在经营不下去了,倒闭了事,厂房很便宜的卖给了吴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