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738)

若是从兵部入手,也许可以起到围魏救赵的效果。

想着,端木宪忍不住咽了咽口水,觉得喉头有些干涩,问道:“四丫头,你的意思是……”

端木绯含笑提点道:“祖父,自古以来,兵部皆掌管武职选授及兵籍、军械、军令、车驾、驿站、俸粮等,为何与我朝不同?”

这其中的原因端木宪就可以说出一大堆,大盛朝实行的是屯田制,各地卫所多是自给自足,百余年来,由于五军都督府负责养兵、统兵,因此便也是兼管着俸粮和屯田等事务,连兵籍也是握在五军都督府手里。

端木宪若有所思,是了,要想从五军都督府分权,就必须先完善兵部的制度、扩大兵部的权利才行!

端木宪薄唇紧抿,几乎用尽全身的力气才维持住表面的平静,心里波涛起伏着:自家四丫头怎么就这么聪明啊!

端木珩震惊地看着端木绯,瞳孔如星子般明亮而坚定。

他的四妹妹太出色了!

他作为兄长,也不能输给自己的妹妹。

他还需要更努力才行!端木珩在心里对自己说。

正应了端木绯的一句“烈火烹油”,随着真元观的孙道姑又救回了一个濒死之人,她“活神仙”的美名算是彻底在京城传开了,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无人不知。

相应地,前往卫国公府送礼的府邸也越来越多,当然也有像端木家这样不为所动的,有的是打算再观望,也有的是誓当“纯臣”,不打算站队。

满朝文武都不知道的是,每隔一天,就会有送礼的名单和礼单暗中送到皇帝手上。

每看到名单上的那些名字,皇帝的脸色就铁青了几分。

这些名字就像是在皇帝的心口上加了一把又一把的柴火,皇帝的心火越烧越旺。

皇帝已经快要忍不下去了,他心中唯一的顾忌只有“兵权”二字。

腊月二十九日,朝堂上按照历年的规矩举行了封笔封宝仪式,群臣们皆是长舒一口气,接下来应该可以过一个好年了。

一年终于快要结束了。

不仅是早朝歇了,国子监从上午的课结束后也放了假,要等初十才再次开课。

监生们一个个如释重负,好似放出笼子的雀鸟们般散了,端木珩收拾好自己的东西,不紧不慢地出了厅堂。

自从他重新回国子监来上课后,这里的监生们都知道他是被理藩院“赶”回来的,这段日子以来,国子监里多少有些私议之声,但是端木珩性格周正,一向人缘不错,所以,并没有多少恶论,同窗们多是有些好奇和同情。

几个同窗好友和端木珩一边说,一边朝大门方向走去。

“端木兄,反正下午就没事了,我们要不要一起去青云茶楼喝个茶?”一个青衣公子提议道。

“刘兄,我与我表哥已经有约在先。”端木珩歉然道,“不如我们改日再约……”

话语间,前面的鹅卵石小径上走来一个着蔚蓝色云纹锦袍的儒雅青年,正是陶子怀。

他们几人正好迎面对上,陶子怀脚下的步伐缓了缓,脸上露出一丝尴尬,但还是若无其事地上前与端木珩几人见了礼。

他是听闻今日国子监今日放假,所以特意回来拿过年期间的功课,没想到这么巧就遇上了端木珩。

“端木兄,刘兄,张兄……”陶子怀对着他们一一拱手。

“陶兄。”端木珩只淡淡地回礼。

对他来说,陶子怀是不可相交之人,不必费心应酬。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敢作敢为。

那日在平阳街上,他已经说了会一力承担所有的责任,一力承担意味着他会主动承担,而非像陶子怀这般转身就抢先找上官告状,非君子所为。

端木珩与陶子怀打了招呼后,就毫不停留地继续往前走去,与他擦肩而过,没再多施舍他一个眼神。

刘姓监生与张姓监生感觉气氛有些古怪,交换了一个眼神后,也追着端木珩去了。

陶子怀身形微僵,继续往前走去,迎面又走来了三个监生,熟稔地与陶子怀打着招呼。

陶子怀自打去理藩院帮忙后,已经大半月没回国子监了,那三个监生兴致勃勃地与他闲聊起来。

“陶兄,你这些日子在理藩院可还适应?”

“陶兄,看你春风得意,想来颇受重用吧?”

“……”

三人说着说着,就把话题转到了端木珩身上:“陶兄,你可知道端木兄为什么忽然又回来了?”一个着柳色直裰的监生好奇地压低声音打探道。

陶子怀闻言,神情又变得僵硬起来,脑海中浮现端木珩刚刚淡漠的态度,心微微一沉。

端木珩是肯定知道了。

知道是自己找吴尚书告状,才会害他被理藩院撵了出去。

这件事固然是端木珩自作自受,可是传出去,也难免会有人觉得是自己不够磊落。

不行,他得先发制人才行。陶子怀握了握拳,叹气道:“端木兄年轻气盛,在大街上与西北部族的人起了些龃龉,还任由五城兵马司把西北部族几个世子郡主县主都关进了大牢……”

陶子怀一边说,一边朝大门的方向望去,寒风瑟瑟,他的声音转瞬就被寒风吹散了。

第372章 狡猾

端木珩出了国子监的大门,李廷攸已经等在了大门口。

两人前几日约好一块儿去望月茶楼。表兄弟俩虽然一文一武,但是都秉性清正,少年人也算是一起打过几架,关系越来越熟稔。

望月茶楼是京中新开的江南茶楼,里头的苏州评弹还有几分口碑,引来不少慕名而来的客人。

也包括端木珩和李廷攸。

表兄弟俩没想到的是还没到望月茶楼,就在街上先遇到了几个熟人,皆是一惊。

两个少年急忙下了马,上前与对方见礼。

微服出游的皇帝带着岑隐、端木宪、游君集和简王君霁也打算去望月茶楼。端木宪也看到了长孙和李廷攸,脸上难免露出一丝讶色。

“慕老爷。”端木珩和李廷攸恭敬地给皇帝作揖行礼。

着一袭宝蓝色织金锦袍的皇帝看来比接风宴时清瘦了一圈,精神倒是不错。

皇帝养了近半个月的病,在宫里闲得发慌。

正好今早封宝仪式后,端木宪几人来见他,君臣几人难得不说公事,漫天闲聊。

当时岑隐提议要不要找个伶人来弹琵琶助助兴,皇帝对于宫里的这些玩意早就厌了,神色淡淡,岑隐便顺势提起望月茶楼的评弹不错。

皇帝起了兴致,就带着他们微服出宫了,打算出来散散心。

“这倒是巧了。”皇帝看着两个少年道,嘴角泛起几分笑意,随口问道,“端木珩,朕……我记得你最近在理藩院当差?”

端木珩不卑不亢地答道:“慕老爷,学生已经回国子监了。”

皇帝也没在意,毕竟监生的本分本就是读书,回去读书才是理所当然的。

“我记得你去年院试表现不错,要好好读书,争取明年秋闱榜上有名!”皇帝笑着道。

端木珩一本正经地应了一声,皇帝又看向了李廷攸,赞道:“李廷攸,盐引的事你办得不错。”皇帝对李廷攸也颇为满意,觉得他虽然是武将门第出身,但连盐引的事也能办好,也算是文武双了。

“谢慕老爷谬赞。”李廷攸面对皇帝时,自然是一派彬彬有礼的做派,就像是一个儒雅书生一般。

说话间,他们到了望月茶楼的门口,一个青衣小二从大堂里快步走了出来,热情地招呼道:“几位客人里面请,二楼还有雅座。”

大堂里很是热闹,一男一女正坐在大堂中央,一个手持三弦,一个手抱琵琶,一边弹,一边唱,唱的是一出耳熟能详的《七侠五义》,这一男一女皆是吴侬软语,在轻清柔缓的弦乐声中随口吟唱,抑扬顿挫,娓娓动听。

“客官,这边走。”小二引着众人上了二楼的一间雅座,雅座一面朝着外面的街道,另一面则对着大堂,打开窗户,就可以俯视大堂的情形,欣赏聆听伶人的表演。

岑隐随意地点了一桌茶点后,小二就下去了。

这时,大堂的两个伶人正好唱完了这曲《七侠五义》,引来四周的客人一阵热烈的鼓掌声,连声叫好,也包括游君集和君霁。

“好!”君霁大力鼓掌,评弹柔美,不过这《七侠五义》却是豪气冲天,听得颇为畅快。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