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锁(72)

一旁伺候的徐智诚总算松了一口气,连忙出去吩咐人抬了水进来,服侍燕华洗漱。

这些日子太过操劳,燕华刚刚躺下没多久,便陷入了沉睡。若是没有什么别的事,他便该安安稳稳地,一觉睡到清晨。

然而梦境中,霎时火光冲天!

北昭元熙六年,冬。

“近日南面起了一伙叛军,领头的自称是前南绍的韩小将军,打着复国的旗号大肆招拢那些心怀不满之人……”

香炉里袅袅烟云升起,缠绵于笔墨书砚之间,清雅而令人心生安宁。高座之上,青年帝王神情淡淡,宽大的龙袍下是挺直的背脊。

徐智诚禁不住偷偷抬了下眼皮。

从前皇上哪有这般认真的作派?还是琉璃锁姑娘去了之后……

这个念头刚刚浮上来,徐智诚就赶紧给自个儿掐住了。

宫里谁人不知,一年前的冬日宴上,刺杀皇上的那位琉璃锁姑娘是这宫中提不得的禁忌。只不过,还有些年纪轻的小宫女爱琢磨这些个东西——毕竟那位姑娘,是真真儿有几分传奇。

身为豫王送进宫的刺客,竟然赢得了向来不近美色的皇上的喜爱,还亲自赐名琉璃锁。要知道,哪个宫女不是两个字的名儿?纵使有三个字的,那也是带了姓的,哪有这么个“琉璃锁”的叫法?

可皇上偏偏给她赐了这么个特殊的名儿。可见,是有那么些许上心的。

但小宫女们琢磨来琢磨去,谁也猜不透皇上究竟是个什么想法。

若说不上心,怎么会赐这么个特殊的名字;若说上心,又怎么会起个像是玩物一般的名儿。

若说不上心,怎么会日日夜夜带着身边;若说上心,怎么会在发现她是刺客之后当机立断,押下去赏了毒药。

但……如果真的不上心的话,皇上又怎么会在琉璃锁姑娘去了之后像是变了个人一般?

小宫女们不停地琢磨,想破了头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末了宫中突然多了道私下里的禁令——不得讨论琉璃锁。

于是这个姑娘便逐渐在大众的口中失去了踪影,像是从来不曾存在过一般。

燕华沉默地坐在高座上。

韩小将军。

韩子儒。

回忆里有少女烂漫如三月桃的笑靥,和她清凌凌的声音,像是黄莺在枝头的婉转歌谣:“从前奴婢邻居家有个哥哥,也最是爱这些舞刀弄枪的事儿……”

她当真是聪颖,什么话都说得三分真七分假。若非他一早就知道她是什么来历,只怕要生生给骗个一干二净。

“韩小将军?”那高座之上的青年帝王抬起眼,笑意里竟然带上了几分熟悉的讥讽,“他不是早死了吗?”

是不是南绍人都是这样,喜欢看着别人被自己耍的团团转?

——一年前他命人往天牢送去的,分明是假死的药啊。

真阵亡的是假逝世,假服毒的却是真丧命。

在那一句带着几分讥讽的话语过后,燕华又恢复了沉默。等到下方的使者说完,他才转头吩咐徐智诚:“宣卫将军、秦将军进宫。”

燕华猛然睁开眼。

他想起来了。

前一世韩子儒打着复国的旗号招兵买马,也试图劝大秦与他一同进攻。也不知是韩子儒的口才实在太好,还是大秦的皇帝当时昏了头,竟然真的稀里糊涂地派了军队过来——不过总算还留了几分脑子,只先派了一小队士兵。

……而后,被田将军借潼古关之险,打了个落花流水。

燕华善攻不善守,潼古关又是不知道多少年以前的旧关,早已荒废。若不是当年田将军奇才,只怕这关便要在这西北的风沙里一点点湮灭了。

而如今两军对峙百里开外,正是潼古关。

作者有话要说:解释了一下燕华前世赐死阿辞的真相(解释了一半233333 另一半马上解释)

快结局啦

感谢在2020-04-04 16:34:13~2020-04-06 13:22:1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是仙女啊 6瓶;方时赫我要追你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4章 守城

远隔千里外的晏康城。

风停云静, 晶莹剔透的露珠自荷叶边缘滚落而下, 坠入清池之中, 溅起碎珠几许。

步履匆匆的宫女自池边掠过, 裙摆掀动了微风,吹起小径上细小的微尘。她一路从花园庭院中穿梭而过,最后踏上高高的石阶, 步入大殿。

姜予辞看着眼前这匆匆而来的宫女, 她跪在地上, 声音里带着些许不易察觉的颤抖:“皇后娘娘,太后娘娘请您过去慈宁宫一趟。”

自打上次南绍摄政王对晏康城发起了冲击,即便是皇后娘娘亲自号令将士,指挥着田、卫二位将军守住了晏康城池, 王太后却借着皇后南绍人的身份, 开始对她各种刁难。

如今这已是第三回 了。

姜予辞放下手中的兵书,有些虚弱地笑了一下:“我知道了, 你退下吧。”

左右不过是个被推出来传话的宫女, 姜予辞也不会闲得无聊地去刁难她。挥退了宫女, 她便转身进了内室, 拣枝并一二宫女连忙跟了进来, 打算替她梳妆打扮。

毕竟是去见太后娘娘,妆容服饰都不能马虎了。

拣枝替她上了妆。只可惜哪怕是用上了最好的胭脂水粉,姜予辞眼下那抹青黑色依旧未能遮去多少。拣枝看在眼里,不免有几分心疼。

娘娘这些日子实在是操劳太过了。

虽然在诸位将军面前,娘娘还撑着一副八风不动的沉稳模样, 她私底下的慌张依旧还是被拣枝看得明明白白——忧心晏康城破,忧心自己指挥失误。

偏偏王太后还在一旁可劲儿地作妖,整日里拿着娘娘南绍公主的身份说事,拼命地煽动人心,也不知道到底是想做什么。

梳妆绾发毕,拣枝小小后退两步,在心底无声地叹了一口气。

晨间的阳光漫洒如金纸,在浅而薄的袅袅雾气中穿梭。微风吹动柳枝嫩叶,送来浅淡的草木清香,一片阴凉的树影间,长长的队伍缓缓走过,前后有宫女太监开路,中间则是一顶华美精致的與驾。

與驾在慈宁宫门前停下。

姜予辞扶着拣枝的手下了凤與,踏上慈宁宫前长长的台阶。王太后身边伺候的芸音姑姑已经在门口等着了,见到姜予辞过来,便上前行礼:“奴婢见过皇后娘娘。”

芸音是宫里的老人了,这般行礼的姿态连一丝一毫的错处都挑不出,精准得像是特地拿尺子比量过,但……

那面上冷淡的神情落在旁人眼里,却是叫人怎么看怎么不舒服。

姜予辞轻轻瞥了她一眼,很快就收回了目光,含笑叫了起。

芸音神情不变地直起身子:“太后已在殿中了,皇后娘娘,请。”

姜予辞微微颔首,踏入大殿。

慈宁宫屋宇高大而深阔,纵使外头阳光明媚,照进大殿的也只有那么小小一方,于是屋里便点起了盏盏烛灯,将屋中众人的影子拉得细长,于地面墙壁之上摇晃不止,宛如鬼魅精怪。

空气中弥漫着香烛的气息,想来是后头的小佛堂。香烛的味道与安神香纠缠缭绕,熟悉得像曾经的太后、如今的皇太后的慈安宫一般。

王太后争了一辈子斗了一辈子,尤喜华服美饰,金银珠宝,可最后也不过是这般青灯古佛伴余生,走上了曾经后宫中每个太后都会走上的路。

姜予辞轻轻抿了下唇,走到大殿正中,拜了下去:“儿臣见过母后,母后万福。”

许久无声。

烛光摇曳。

“啪”的一声,临近主位的烛灯忽然爆了个灯花。上首的王太后仿佛终于被这细微的声音惊醒了一般,缓慢地抬了下眼皮,视线在空中凝滞半晌,终于转向了下首的姜予辞:“哦,皇后来了啊。”

她顿了顿。

一旁的宫女立刻伶俐地奉上一盏茶水,服侍着她饮下。王太后接过帕子拭了拭唇角,方才重新看向姜予辞:“坐。”

轻描淡写地,连个像样点的借口都不愿找了。

姜予辞起身坐下。不过这几日来被王太后刁难得多了,这点事儿在她看来其实也算不得什么了。

不过还是会让人有几分烦躁。

说完那一个“坐”字之后,王太后便不再开口,只是闲闲地拨弄着手上的玉镯子。

一室寂静,屋里的气氛沉闷得像是空气都滞住了一般。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