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娇(231)

陈氏这才知道裴老安人在郁家的铺子里订了两个匣子。

送走了计大娘,她仔细地问起这件事来。

郁棠又摘了要紧的和母亲说了说,陈婆子那边也就打扫得差不多了。

母女俩梳洗了一番,吃过庙里送来的斋饭,睡了个午觉。

她们再醒过来的时候,一明两暗带个退步的厢房都已经布置好了。陈氏住了东边,郁棠住了西边,陈婆子和双桃住了后面的退步。墙上挂着的是郁棠熟悉的中堂,桌上摆着的是她们从家里带过来的茶盏,就连长案上花觚里插的花,也是应季的火红色石榴。

陈婆子还笑着指了那石榴花道:“刚刚二太太让人送过来的。”

陈氏满意地直笑,拉了郁棠的手道:“难怪你能在裴家一住就是那么多日子,裴家待客真是让人宾至如归。”

郁棠抿了嘴笑。

和母亲用过晚膳之后,就一起在厢房后面的小院子里散步。

她们遇到了同来这儿散步的杨家女眷。

杨家来的据说是杨公子的三婶娘,大家称她为三太太。三十出头的模样,五官端正,相貌秀丽,衣饰朴素却气质不凡。徐小姐虚扶着三太太,言辞间说不出的恭敬。

陈氏和郁棠不免要和她们寒暄几句。

徐小姐一直低眉顺目的,和郁棠第一天见到的时候截然不同。

郁棠不由打量了徐小姐几眼。

徐小姐则抽空朝着郁棠使了个飞眼。

这姑娘,可真活泼!

不知道杨家三太太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能镇住这位徐小姐?

郁棠仔细观察着杨三太太。

杨三太太说话不紧不慢地,还有些幽默风趣,陈氏说什么她都能接得住不说,还挺能照顾陈氏的情绪,一直围绕着陈氏感兴趣的话题在说。

郁棠也打起了精神,听着两位长辈说话。

寺里的小沙弥们来点灯。

大家就各自回了厢房。

郁棠和母亲一起泡脚的时候寻思着要不要提醒母亲几句,又觉得裴家的情况复杂,有时候未知未觉反而是好事,遂改变了主意,只和母亲说些近日里乡邻和家里发生的轶事。

母女俩说说笑笑,擦了脚准备去睡觉,双桃抱着两个匣子走了进来,道:“阿茗送过来的,说是给裴老安人的。您看,这怎么办?”

裴老安人等着匣子装经书,双桃这是在请郁棠示下,是连夜送过去,还是另做安排。

郁棠略一思忖,道:“既然是阿茗送过来的,可见这两个匣子三老爷也觉得可以用,他却派人送到我们这里,显然是要让我们拿去给裴老安人的。今天太晚了,明天我们去给老安人问安的时候带过去好了。”然后让双桃把两个匣子拿给她看看。

两个匣子一个是青竹图样,一个是梅花图样,都线条明快,层次分明,看着富丽堂皇,繁花似锦,在灯光笼罩下更是炫目不已。

郁棠被惊艳到了。

陈氏惊讶之余上前细细地摩挲着两个匣子,愕然地问:“这真是我们家做出来的?”

双桃不知道,迟疑道:“阿茗说是我们家做的。”

“真好!真好!”陈氏赞着,眼眶微湿。

就是她这不懂行的人都看得出这两个匣子做得有多好。

“阿茗还在外面吗?”陈氏问,“人家半夜三更地跑过来,阿棠,你赏几个银锞子给别人。”

这次来参加昭明寺讲经会,郁文照着郁棠从裴府得的银锞子也打了一小袋子。

郁棠想想,她还真没有赏过阿茗。

“那你就拿几个银锞子给他。”她对双桃道,“就说是太太给的。”

双桃应声而去。

陈氏嗔怪她:“这是给你做脸呢,你推什么?”

郁棠呵呵地笑,道:“我已经这样说了,您就别管了。”然后转移话题,说起了匣子的事。

陈氏这才知道原来家里能做出这样的匣子来都是裴宴的功劳。

她反复地叮嘱郁棠:“那你就对老安人孝敬一些。人家也不图你什么,而且也图不到你什么,不过是想你能讨老安人的喜欢,博老安人一笑而已。”

郁棠不住地应“好”,“好不容易才催着陈氏去歇了,双桃却又端了碗冰糖燕窝进来。

郁棠奇道:“这又是谁送的?“

那燕窝是用霁红瓷的炖盅装的,而霁红瓷向来是贡品,不可能是陈婆子炖的,况且她们也没有带燕窝过来。

双桃笑嘻嘻地道:“是阿茗刚又送过来的。说是三老爷知道您和太太还没有歇下,特意让他送过来的。”

第二百零八章 透气

裴宴有这么好心?

郁棠望着手中的冰糖燕窝心里打鼓,道:“三老爷只是让阿茗送了燕窝过来,没有说别的?”

双桃仔细想了想,道:“没说别的。”

郁棠小声嘀咕:“怎么突然想到送了吃食过来?”

她尝了一口,还挺甜的,遂道:“母亲的那碗你送过去了没有?”

双桃忙道:“送过去了。太太已经换了衣裳,是陈婆子出来接的。”

郁棠听着就三口两口地把燕窝喝了,把空碗递给了双桃。双桃放了碗,端了水过来给郁棠漱口,陈婆子端着个空碗进来了,道:“太太说,总不能白白受了三老爷的礼,让还碗的时候把我们带的花生酥送两匣子过去。”

这次来昭明寺,陈氏做了很多的点心准备送礼。

郁棠觉得可行,任由双桃和陈婆子折腾去,自己沾着枕头就睡着了,一觉到了大天亮。

双桃忙进来服侍她梳洗,嘴里念叨着:“昨天我去还碗的时候三老爷那边还灯火通明的。说是宋家和彭家这次除了女眷,宋家大老爷和四老爷、彭家的大老爷、三老爷和五爷、六爷、七爷、大少爷和二少爷都过来了,三老爷在和他们说话呢!听说明天还有什么湖州武家也有两位老爷,两位少爷,几位太太和少奶奶过来。昭明寺的知客师傅头都大了,连夜商量着厢房怎么安排。还好我们跟着裴府的人先住了进来,要不然真的会连个站的地方都没有了。”

她还唠叨道:“裴家从前也主办过庙会、讲经会的,这次来的人最多。裴老安人从南少林寺请过来的高僧肯定很厉害。小姐,要是那位高僧愿意给您和裴家的几位小姐祈福,您说,我们要不要准备什么谢礼啊?我们准备什么谢礼好?这件事要不要请教请教计大娘?”

在双桃看来,计大娘和佟大掌柜是亲家,那和他们郁家也算是有交情的人家了。

郁棠胡乱地点了点头,嘴里说着“这件事得问问姆妈”,心里却琢磨起这次来参加讲经会的这几户人家,都是当初来拍舆图的人家,算算日子,船也应该快要造好了,要说这几家的出现和海上贸易没有什么关系,她一千个一万个不相信。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郁棠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里总觉得有几分不安。

陈氏梳妆好就过来了女儿这边,见郁棠也收拾得差不多了,就让陈婆子去端了早膳过来,自己则坐在了屋中间圆桌旁的绣墩上和女儿商量起送高僧的谢礼,表扬郁文道:“还好你阿爹非让我带了两方好砚过来了。要不然,就我做的那些点心,怎么拿得出手。这山上又不比山下,拿了银子也买不到东西。可见这家里还是得有个能拿主意的人。”然后话题又转移到了她的婚事上,“你也别总听你阿爹的,把我的话全都当耳旁风。要是下次吴太太给你安排相看,你得好好地相看一番才行。这人不接触哪知道是什么性子,说不定这就是你的缘分呢……”

郁棠貌似恭敬,却左耳朵听了右耳朵就出去了。

她知道母亲的心结,可她总觉得,婚姻大事有时候得靠点缘分的,如果缘分到了,就算你兜兜转转的,这个人也是你的。没有缘分,就像前世似的,订了亲事也会突然失去。

直到陈婆子端了早膳过来,这才打断了陈氏的话。

陈氏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可她一看到女儿对自己的婚事一副无动于衷的模样就心急得不行。不过,这次来昭明寺听讲经会,可是个好主意。听说很多体面的乡绅之家的当家太太都来了,说不定女儿的机缘就在这次的讲经会上呢?

这么一想,陈氏又打起了精神,和女儿一起用了早膳,带上了昨天晚上阿茗送过来的两个匣子,正准备去裴老安人那里,有小沙弥跑了进来,道:“郁太太,有位姓吴的太太,说和您家是乡邻,有事要见您。”

吱吱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