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信没见过这么处理伤口的,一点没对自己客气。
“你别弄了。”他实在看不过眼,掏出帕子,压住伤口,给她做简易包扎:“那道法阵实在锋利,刚才若是闯进去,指不定能把我俩切碎了。”
贞白垂着眼皮,思量了一下:“刚才有一瞬间,我似乎在塔林里看到一抹白影。”
浮光一样掠过,她无法确定,怕是眼花。
李怀信手上打结,倏地抬头:“什么白影?”
贞白略微摇首:“可能看错了。”
头顶一片暗淡天色,他们走出羊肠小路,贞白刚好用积雪擦干净指尖,素白的双手潮湿,并没感到冰冷。再往前一段路,有和尚拎着把高粱扫帚扫雪,李怀信便挑了那段清扫干净的道路走,他们若无其事,就像逛院子,晃晃悠悠登上石砌的台阶,没两步,就被叫住了。
“施主留步。”和尚扶着扫帚:“佛塔不对外开设,二位若要礼佛,可到大雄宝殿或天王殿。”
贞白远眺山顶佛塔,呈八角形,阁楼式,叠涩七层出檐,翼角反翘,每檐檐角挂风铃,自下而上,逐层收分,塔基由仰莲瓣砖雕须弥座,塔刹为八角攒尖式,冠以尖葫芦宝珠,屹立佛山之巅,挺拔巍峨。
“不对外开设吗?”李怀信面带遗憾,下台阶:“本想四处看看呢。”
和尚作辑:“华藏寺戒律森严,二位施主还是不要随意走动。”
李怀信嘴角含笑,心口不一的应下了,他向来我行我素,浑身反骨,最不是个听话老实的主儿,哪儿去不去,都得自己拿主意。但也掂量着分寸,不会在佛寺里明摆着撒野,迂回的晃荡几圈,途中肚子饿,他又不愿吃斋饭,青菜萝卜炒一锅,委实寡淡,便择了间佛堂,在供桌上请了俩果子,分给贞白一个,先垫吧垫吧。中间一盘素饼,李怀信拿一个,心道给菩萨吃的应该差不离,结果咬一口,又干又硬,石头一样,差点硌掉两颗牙。
李怀信捂嘴,五官皱成一团。
“怎么?”贞白问。
李怀信:“……牙疼。”
他将素饼搁功德箱上,拍了拍沾手的饼屑,心里苦。这一路上吃不饱穿不暖,还要行侠仗义,自己当初怎么就那么想不开,放着大好的舒坦日子不过,非跑世道来受罪?
哦,想起来了,因为他那假正经的大师兄秦暮隔三差五下山历练,四处行侠仗义,然后威风凛凛的回来,一时风头大盛,屁股后面一帮吹捧大师兄的小迷弟,又爱背地里嚼舌根,总是捧一个踩一个,活活把李怀信踩成个养尊处优的废物。
这帮兔崽子一个比一个废物,还敢说他是废物,被废物骂得多窝火啊。
是可忍孰不可忍,最忍不了的就是秦暮那个假正经压他一头。
原本他也是有个仗剑天涯的宏愿,但从没提上过日程,脑子里过过英雄梦就得了,实际懒得动弹,毕竟假正经每次历练回来,都一身风尘仆仆,要么黑点儿要么瘦点儿,他实在不想搞成那副德行。后来听见背后嚼舌根,他被众弟子拿来跟假正经比,还比成个废物点心,李怀信一口老血,当即把历练提上了日程。
现在想想,他历练个屁啊,跟那帮兔崽子置气,他们就巴不得把他挤兑走。
李怀信想完这群师弟们跟他勾心斗角的破事儿,就气不顺,却从来没有自我反省过,他怎么就这么不招人待见。
用冯天的话说,他在太行,就是一反派。
因为太行上上下下都很和睦,彼此相待也恭谦有礼,循规蹈矩,唯独李怀信,高高挂起,又傲又横,傲得出类拔萃,横得仗势欺人,试问,他不招人恨谁招人恨。
冯天也试图跟他好好沟通过,让他稍稍收敛一下,不然众弟子也不服气,结果这祖宗气焰忒高的来了句:“他们有什么不服气的,仅仅是我身世比他们好这一点,他们就该服气!”
冯天:“……”
这混账玩意儿铁了心要拉仇恨。
末了丫还嘀咕:“个个心里没点儿数吗?!”
冯天:“…………”
论身世,就他妈没法聊了!
这属于天生的优越感,自胎里带来的骄横,谁敢跟他拼爹?不服不行!
李怀信回过神,就见贞白站在屋檐外,微微仰起头,盯着被积雪压盖的屋顶发呆,他走过去问:“看什么?”
刚才一堆雪滑下来,恰巧砸在贞白脚边,屋檐顶角暴露出一片圆筒形瓦珰,雕刻兽纹图样,她抬头望见,心里蓦地闪过一念,被李怀信打断。
她指:“这片瓦……”
“嗯?”李怀信抬头望,半天没看出个异样:“瓦有什么好看的?”
“它上面雕刻的图案是……朱雀?”
李怀信看清了:“嗯,朱雀,没见过吗?”
一瞧对方那副怔忪样子就知道没见过世面,李怀信不禁多解释了句:“这种是四神纹瓦珰,上面会雕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在佛寺里很常见,具有驱邪除恶,镇宅吉祥的含义。”
贞白孤陋寡闻,可他见得多,没兴趣在这儿研究一片破瓦,刚要催她走,就听见隐约传来低语声,因为相隔甚远,那人话音又压得极低,李怀信只断断续续听见‘住持、进塔、诵经’这几个模糊不明的词语,连不成句。
李怀信往旁挪几步,没有建筑遮挡视线,一眼所见斜对面,是早上那几名阳气受损的男子被一位僧徒领着,穿过甬道,时而低头交耳,时而垂眸前行。
无需多言,李怀信和贞白已经默契十足的跟了上去。
二人一路尾随,站在石阶下,眼睁睁看着僧徒将几名男子引上那座山顶佛塔,李怀信当即有点儿难以接受,扭头看贞白:“不是说和尚不打诳语么?”
说好的佛塔不对外开设呢?难道这几个没剃秃瓢的不是外人?蒙谁呐!
作者有话要说:内人内人。
第72章
登完青石踏道,上月台,条砖铺地,正对塔门,塔身基层八面,每面设壁龛,作金刚像浮雕,东西南北辟拱门,成十字形贯穿。
李怀信与贞白从门外往里探头,就见那几名男子双手合十,无比虔诚的围绕着中央一座巨大的八角形、宛如重檐楼阁的建筑转圈。
“这是什么?”贞白轻声问。
“转轮藏。”
这玩意儿太行也有,只不过没这么花里胡哨,中间一根巨柱作转轴,柱基为须弥山,刻蟠龙盘绕,上至三层,择不同方位,凿佛、金刚、菩萨造像,顶饰天宫楼阁,浅雕祥云龙纹等。
“也就是藏经橱,”李怀信道,“寺庙里用来收藏佛像与佛经的,只不过我们比较常见的是壁藏。”
贞白明白了,可是:“他们做什么?”
李怀信看几人围着转轮藏转圈,感觉挺有意思:“我也不太知道,据说香客们来转几下经藏,就能生生投胎为人而不落畜生恶鬼道,还能积攒功德,差不多这个意思吧。”
这说法就有点玄乎了,贞白不禁问:“你听谁说的?”
李怀信顿了一下:“冯天。”这小子成天看些五花八门的东西,还带自发宣传,时不时爱给同门灌输植入,美其名曰,扫盲。
很多师弟也爱听他侃大山,讲传奇,有甚者居然抱起小本本来做笔记,唯恐错过知识点,李怀信当时还嗤这帮不务正业的犊子,比听掌门传道还专心。
李怀信成天跟冯天厮混,耳濡目染,此刻想起来,突然就想捉弄人:“既然恰巧遇上了,不如把冯天从铜钱里头放出来,也让他过去转转,以后投个好胎,免得入了牲畜轮回恶鬼道。”
若不是看到那双紧盯转轮藏的戏谑眼神,贞白差点就要当真了,他们都是道家弟子,怎么可能信奉佛门,来转这个轮藏。李怀信无非只是顺嘴一说,想打趣冯天,奈何身边只有个贞白。
此时那几人已经绕开,朝内设楼梯往上,李怀信本想等他们上二层塔后跟去,奈何身后传来脚步声,窸窸窣窣,就要将他们堵个前后无路,李怀信眼疾手快,拽了贞白闪入塔室,悄无声息的,双双躲进壁切处的罅隙间,被前面一根经幢遮挡,烛火照不到,形成黑黢黢的夹角,太窄了,两个人挤在里头,面贴着面,只差分毫,稍稍一动,就能毫不负责的耍个流氓。
李怀信意识到这点,唯恐对方不安分,立刻用气音发话:“你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