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身份又高,平时又礼贤下士,谦逊知礼,与萧弘的不近人情大相径庭,不少人对他很有好感,听此,纷纷点头。
“礼亲王说的有理。”
萧铭谦虚地一笑说:“不过是本王的一点拙见而已。名单之中虽只有这四十多位官员,可就怕三司审查之时,互相攀咬,又牵扯出来其他人其他事来,这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最终大半官员折在里头,这才是赵大人担心的吧?”
赵大人一听,顿时激动道:“礼亲王所言甚是。”
“二哥,你怎么看?”
萧奕扯了扯嘴角,皮笑肉不笑地说:“三弟总是最善解人意。”
萧铭并不在意,而是转向了另一边:“几位阁老,你们有何高见?”
谢阁老微微一笑,轻轻颔首。
王阁老道:“只是英王殿下今日告病未到,不然也可劝着从长计议。唉,太子殿下果决正义此乃好事,然而太过独断也让人伤脑筋呀!”
这话是说到大臣们的心坎里去了。
甭管是不是支持萧弘这一举动,这位每次都这么突然来一下,哐当砸到朝堂上,给人一个懵,他们也受不了。
“如今谁劝皇上都无用,还是要拜见英王殿下!”
“大哥告病呢,摆明了不见。”萧奕说。
“这……”
萧铭笑道:“不管如何,总得去试试,诸位都是为了朝廷,只是想与大哥商议一个章程,并非为这些人求情。再说既然太子身体抱恙,我等前去探望也是应该的。”
“礼亲王说的极是。”
这得到了大多数人的附和。
萧铭于是看向魏国公:“外祖不如一同去吧。”
其他人顿时恍然劝道:“魏国公自是一定要去的,说来要数英王面前的红人,还当今科状元郎,不如请他一同前往,也好说话?”
提到贺惜朝,魏国公的脸色便有些异样:“此处皆是朝廷重臣,他区区一个从五品侍读学士,又是英王殿下门人,并不合适吧。”
这倒是有几分道理。
而王阁老则问谢阁老:“谢老可要一起去?”
谢阁老摇了摇头,抬手歉意道:“今日阁中还有太多事,怕是不得空,几位前去也是一样。”
“谢老还真是独善其身。”
谢阁老微笑:“过奖。”
魏国公瞧着他,微微皱眉。
百官之中出了几位举足轻重的代表,和两位亲王一同前去英王府探望。
官员陆陆续续地出了宫门,谢阁老上了马车之后,便吩咐道:“你去趟翰林院,让贺惜朝即刻来府上见我。”
“是,老爷。”
贺惜朝顶着一个巴掌印走进翰林院,在众多奇特的目光下,从上峰手里更换了身份牌子。
他实在太年轻了,又因为英王步步高升,炙手可热,在一帮老学究里面简直鹤立鸡群。
这个巴掌印谁都好奇,可没人敢多问一句,就是翰林院掌院学士也没开口。
最后还是与他同期还在翰林院编修上的榜眼,忍不住小心地问了一句:“你还好吧?”
贺惜朝幽幽地看了他一眼道:“你说呢?”
见他回应了,探花郎也探出头来:“谁干的呀?”这张脸也下得了手,太暴殄天物了!
贺惜朝淡淡地说:“你们马上就会知道了。”
两人了解,便不再问了,榜眼从怀里摸出一个白煮蛋来给他:“呐,还没来得及吃,给你,别嫌弃。”
“多谢。”贺惜朝拿过鸡蛋,剥了壳,直接塞进了嘴里。
榜眼:“……”是让你敷一下。
探花郎问:“没吃朝饭啊?”
“嗯,刚从祠堂放出来。”
此言一出,两人彼此面面相觑,就是伸长脖子往这儿偷听的其他翰林都惊呆了。
这是做了什么事刚升了品级就让魏国公给教训了?
贺惜朝吃完鸡蛋,擦了擦手:“还有什么要问的?”
哪儿敢?
探花郎从桌子上拿起还半热的包子给他:“你还要不要?”
“要。”
贺惜朝是真饿了,早上刚出祠堂就被他娘气了一下,便什么也没吃,这会儿饥肠辘辘。
他三下两口吃完,接过榜眼递来的茶水,喝了一口,便处理些手头上的事情。
翰林院虽然没什么油水,可杂事也少,身上一般兼着讲学,拟诏,监考,编书等清贵的任务,如今这些都没轮上他,正好琢磨接下来该怎么办。
贺惜朝在士林之中是个传奇,靠着真本事一路案首考上来,还不带喘一下,从古至今仅此一位,到了这个高度,一般人不会再有任何嫉妒之心,只胜羡慕跟仰慕的份。特别是在京城之中,哪怕他从不出现在任何文人墨客的聚会中,提起他都是崇拜和称赞。
他自己不知道,身后已经聚集了一批追随者,要不是年纪实在太轻,威望还不够,怕是有不少投文章过来求收入门下。
能跟他同在一个翰林,其实不少书生内心很是激动,无奈屁股还没在翰林院坐热,话都没说上两句,贺惜朝就跟着英王下了江东,实在有些遗憾。
如今贺惜朝回来了,他的位置还在原来的地方,和今科通过入馆考试的庶吉士们坐的比较近。
这时他们其中有些人频频往这里看,于是他抬起头来问:“诸位,有赐教?”
几人互相看了一眼,暗暗有些兴奋,然后其中一人鼓起勇气站起来,尊敬地说:“贺大人,下官跟邵远是同窗好友,月前收到他的来信,看完对江州之事实在气愤不已。本想集合几位同僚,以及几大书院,一起向皇上呈情对吕家重罚,没想到英王殿下被困,皇上已经派出钦差,便没有再做动作。可那时定然十分凶险,邵兄书信上说不明白,不知大人可否略讲一二?”
贺惜朝闻言有些惊讶。
“英王殿下能够不畏吕家强权,以死相搏,实在让我等惊叹不已。原本下官对英王殿下无甚好感,可经此一事之后,大为改观,皇上封英王为太子,实乃英明之举。”
“极是,邵兄信中大力赞叹殿下临危不惧,大义凌然,还有贺大人足智多谋,犹如双剑合璧,披荆斩棘,让人不禁心生向往。”
贺惜朝笑道:“多谢各位谬赞,不过我会转达给殿下你们对他的认可,他应该会很得意。”
“哈哈,殿下乃真性情也。”
“只是我等遗憾,未能与殿下,贺大人一起前往江州,也羡慕邵远他们能有此经历,虽然九死一生,可人生在世,就该如此轰轰烈烈一番才不枉此生!”
“正是正是。”
贺惜朝:“……”真让你们一次,怕是得吓死了。
那十二个书生可是各个都瘦了一圈,罗黎的肚子都小了很多。
翰林院相比其他六部,环境相对单纯一些,才刚入官场的进士,总有那一股热血在,也显得尤为可爱。
贺惜朝并没有打击他们,反而端起了一杯茶,慢慢地讲述起来。
他没用多大的感情色彩,以第三者的口吻叙述,可饶是这样,也听得人连连惊呼。
就是那些老翰林们,都不由自主地走过来。
直到临近午时,阿福走了进来,凑到贺惜朝耳边轻声几句,后者便起身离开。
第203章 我想离开
狮子巷, 魏国公府
几辆马车在门口停了下来,门房收到名帖, 顿时一惊,小跑地进去喊人。
不一会儿管家带着人从里面出来, 恭敬地对着其中最大的马车道:“祖姑奶奶。”
车帘被掀开, 一个老嬷嬷和一个丫鬟扶着一个老夫人下了马车。
而另外几辆马车中, 走下来一个夫人模样打扮的妇人, 以及一个年轻的少爷和一位小姐,身后都跟着小厮和丫鬟,好奇地打量着魏国公府的门匾。
“十多年未回,国公府还是这个老样子。”这位老夫人道。
正在此时, 一声惊喜的呼唤声从门内传出。
“姑祖母。”
贺明睿走出大门,看见她便快步走过来, 行了一礼。
“是明睿吧。”老夫人笑道。
“正是侄孙儿。”贺明睿接着给那位夫人也见了礼, “表婶。”
再之后,便是表兄,表妹之间的问候。
“姑祖母,外头冷, 赶紧先进去吧。”贺明睿说着, 让开了大门。
一群人走进里面,到了后院垂花门时, 大夫人才带着人匆匆赶来,看见她们便笑道:“前两日听国公爷说姑母就要到了,侄媳还打算派人去城门瞧瞧, 没想到姑母已经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