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贵女(672)

作者:三春景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刘彻自动忽略了自己不太了解的茉莉,以胡椒来思考问题,点点头道:“那倒是不错…对了,棉田…”

“?”陈嫣疑惑地看向刘彻,不知道对方在迟疑什么。

刘彻的迟疑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很快他就往下道:“棉田在齐地如此之多,粮田恐怕会不太足…这几年却从未听闻青徐粮价暴涨,这是如何处理的…阿嫣可知?”

其实这个问题不应该问陈嫣,应该问管理地方的官员们才对。毕竟像是粮食、粮价这样的大事,完全是官府的工作范围。但刘彻并不觉得青徐那边的官员可以做到这个程度,她直觉是陈嫣的操作起了巨大作用。

刚刚之所以犹豫了一下,也是觉得这样太夸张了——粮食供应问题,这可以说是国家最大的问题了!如果这个问题那么好解决,国家就没有这么多麻烦了!事实上,绝大多数麻烦都是从粮食而来。

如果陈嫣真的能在这上面做到这个程度,未免让人太难以想象了。

然而,如果不这么想,那就更无法解释一切了!所以到最后,刘彻也只能接受这个听起来非常荒谬的解释。

“粮…哈!”陈嫣轻笑了一声,想了想道:“陛下这里可有地图?”

地图是非常珍贵的,但在刘彻这里,想要地图就太简单了。点了点头,就让人取来一幅绘制范围最大的地图,甚至连在大汉周围的势力也绘了出来。虽然有些简略,错误的地方也很多,但拿来示意也足够了。

上林苑有刘彻用来练兵的地方,驻扎的精兵也不少了,陈嫣并不觉得临时弄来一幅地图很难。所以直接展开地图,解释道:“陛下请看这一处!”

陈嫣指出的地方是南越,以及南越以南和周边的地区,轻轻点了点才道:“陛下以为,田地产粮多少看什么?”

刘彻其实并不了解农事,但作为皇帝,理论知识还是知道一点儿的,所以试探道:“地力、粮种…?”

就连农夫的勤劳与否都列举出来了,而陈嫣只是点头。

等到刘彻不说话了,陈嫣才道:“陛下说的这些皆是,不过最要紧的却不是这些,而是南北!”

其实陈嫣想说气候种类,但这个还要解释,所以她干脆简单粗暴地解释为南北了!

“越往南去越湿热,这似乎有些不适宜居住,然而却是适宜种粮的!中原的粟、麦、稻等,皆只能一年一熟。而在百越之地,若是细心耕作,一年二熟轻而易举。至于再往南而去,至于南越,甚至南越之南,一年三熟也是寻常…南越之难无冬日,根本不需停下耕种!”

这不是陈嫣胡说的,而是明摆着的事实。

“所以南域之国极易生存,以至于民夫怠惰,常常无所事事——随意便能温饱,自然少了许多勤劳刻苦!”

说到这里,陈嫣揭晓了答案。

“青徐之地粮价能始终稳定,靠的就是南域之国的粮食…这些粮食多是稻米!这些稻米走海路北上运来,比粟米还便宜,粮价这才不能起来。若是陛下遣人多打听就能知道了,如今青徐之地吃稻米已与吃粟米平分秋色。”

这个说法一出,刘彻立刻觉得世界观都被颠覆了。

第332章 东山(2)

陈嫣的说法对刘彻冲击性很强, 以至于他很长时间反应不过来。

这不是刘彻见识少, 而是时代所限——这个时代谁会想到大量从别国进口粮食, 平抑粮价啊!春秋战国时期国家林立,这种情况是有发生, 但都是作为反面例子出现!

比如历史上有名的齐国灭鲁国经典案例。

就是齐国在国君的亲身带动下,流行起了鲁国的一种织物。同时齐国国君还下令不许国内生产这种丝织品、对于从鲁国贩来这种丝织物的商贾给出很高的奖励。这样一来,从鲁国进口这种丝织物就变成了一门相当有利可图的生意。

大家都争先恐后去鲁国进口这种丝织品,鲁国自然也欣喜于这场贸易中的利润。于是原本勤于农务的, 也更专注于桑事,纺织更是要紧中的要紧!这种情况持续了一年, 一年之后齐国国君忽然下令, 再也不许从鲁国进口这种丝织品。

经过一年时间的折腾,鲁国几乎是全民纺织, 粮食生产都被耽误了。这个时候齐国忽然不要他们的丝织品了, 丝织品卖不出价格,同时粮食也没有存量了。这种情况下, 鲁国不用攻打就已经输了!

这个经典案例基本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将粮食安全问题看的有多重!满足自给自足,这就是一条不能越过的红线!在古代,犯禁者死!至于说从国外进口粮食以维持粮食需求,这种做法光是听听都让人觉得心慌了。

不安感相当严重啊!

这种做法, 一方面是人们想不到,毕竟在中原结束春秋战国时代之后, 中原就只有一个国家了。虽然周边还有其他的国家, 但华夏一惯的传统就是和非华夏传承的国家交往非常有限。利用周边的小国做成什么大事, 这根本不是大家习惯的思路。

另一方面,就算有万分之一的几率,被人想到了这个主意,他们也会在想到之后迅速摇头否定。没办法,这种身家性命都握在别人手里的感觉太差劲了,虽然不一定想清楚了到底后果多严重,但大家本能都是拒绝的。

而陈嫣能够这么想,也不是她多么聪明,而是现代人思维习惯上就会这么想!

其实现代人也重视粮食安全…不只是粮食安全,诸如能源安全、耕地安全…各种关系重大的‘安全’,都是很受重视的!只不过,生活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完全的‘安全’已经非常难做到了。

完全的安全就是做到自给自足没问题!然而这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对于一个工业化的现代国家来说,这更是不可能!

大家只能做到相对安全,谨守住一个红线…甚至有的时候红线也在不断后退。

以能源安全来看,华夏还曾经是石油出口国呢!当时的石油能替华夏从国际市场上换来宝贵的外汇。而后来,华夏迎来了历史性的大发展,能源消耗量迅速增长,很快由出口国变成了完全的进口国。

这个时候保守的国人已经非常不安了,但时代不会因为他们的不安而停滞,所以只能看着进口占比越来越多,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四十…当初因为百分之三十就紧张不已的华夏人,最终也只能接受进口分量甚至超过国内产量。

能保证能源来源的相对稳定,和能源生产方保持一个同盟关系,这已经是能源工作的胜利了!

现代人为了自己的现代生活,为了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只能接受各种各样的风险,各种各样的不安全。

刘彻下意识地觉得陈嫣这种靠进口粮食稳定粮价、满足需求的操作是不对的,这违反他过去的经验。但因为这是陈嫣的操作,陈嫣过去无论做什么事,都没有失手过。他很难想象陈嫣会注意不到如此明显的问题…所以一时之间他又觉得或许陈嫣也有自己的道理。

反应了好一会儿才道:“如此是不是…不合适?”

陈嫣当然明白此时此刻刘彻的迟疑,解释道:“并无什么不合适的…过去诸夏小国林立,彼此之间征伐,这才不能将稻麦寄托于他国。可如今南域诸国,与大汉十分遥远,大汉不会去征伐诸国,诸国也无能力北进。既然如此,诸国有余粮,而缺诸夏的丝绸、糖、铁器等等,彼此之间往来,有何不可呢?”

“若是担心天灾致使南域诸国减产、绝产…让嫣来说实话,就算是汉家田地耕种,也有同样的可能。”在这个时代,农业生产对抗天灾的能力基本上为零,哪里都是一样的。

“非…”消化了一下陈嫣的话,刘彻才缓缓道:“非是如此…只是…”

“若是南域诸国坐地起价,以作威胁…”刘彻说出一个担忧。确实,命脉捏在别人手里,就要考虑到被‘敲诈’的可能。

陈嫣听了就笑了:“南域诸国之间彼此相邻,反而互相征伐频繁,是不可能齐心协力的。一国抬价只是一国的事,有的小国只会想着趁别人不卖粮之时多卖些!再者说了,就算南域诸小国齐心协力了一回,还能去天竺呢!天竺一样湿热,也是粮仓!”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