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大将军起身在院子里来回踱,笑容就没消过。
“陛下一心想要打败蛮族,消除我边关之苦,可惜国库不足以支撑。若是大娘子的农法得以推广,便是边关自己的产量已经足够支持,何须动到关内的粮仓?”
转过身,卫青看陶倚君的眼神跟看亲闺女不差了。
“你是女子,便是赏赐也不过金银之物。阿桐和你大兄都是边关将领,无军功不可赏。这样,你有什么要求可提出来,只要不违律法,本侯定让你如愿。”
陶倚君本来想说不需要,她做这事就不是奔着赏赐去的。但话到了嘴边又打了个转儿。
“若是可以,能否暂时将赏赐留存,等到我想好了再说?”
卫青看了她一眼,颔首:“可。你好好想想,再跟你大兄商量一下,这个赏赐我估计最后会由陛下亲自赐予你,如何把握,你要多思多想。”
陶倚君慎重点头。
等到卫大将军离开后,霍去病忍不住了,拉着霍桐非要来教教陶倚君。
“阿君你这脑子怎么这时候就死了?你要么替你自己谋个出身也好啊。”
“不好。”陶倚君想都不想的回绝了,“我出身陶家就很好了,我所有的一切都是阿耶生前赋予我的,若是另求出身,岂不是否定了阿耶对我的好。相信大兄也是如此认为。”
霍去病张嘴又闭嘴,眉头紧蹙:“行叭,这事儿你自己觉得好就好。不过跟你说真的,我舅舅说要替你讨赏,陛下肯定不会拒绝的,只会加赏于你。但是长公主那边说不得会来考校你,你得有个心理准备。”
现在的皇后是他姨妈,卫皇后肯定不会损了自己兄弟的面子。但是长公主那里就不一样,不管陶倚君是不是跟霍桐定亲了,只要还没嫁过去,她就放心不了。
霍桐没有霍去病想得那么复杂,但是他也担心陶倚君的功绩送上去之后,会引来京城有些不太让人高兴的关注。
“你们都想得太多了。”陶倚君自己却一点不着急,“我说的那些农田养护和水利建设,其实在书本上都有记载,最多就是因地制宜进行了改进。你们没有接触过就觉得我很厉害,但是在京城的那些博学之人,他们会做出恰当的判断。相信我,这份数据呈上去,影响不会有你们想象那么大。”
当然了,卫大将军说要替她讨赏,这个赏赐就肯定会有,至于丰厚与否,或者能不能如她所愿,陛下心里还有一杆秤呢。
霍去病看出陶倚君心里有数,也就不叨叨了,他往廊下一躺,又开始嘀咕要把自己的那个儿子接过来交给陶倚君抚养的事。
“你是不知道,我那儿子要是再不接过来,肯定得被那女人养废。”
“既然如此,为何不送至卫大将军府上?”
“不行。”霍去病撑起半边身体,看向陶倚君,目光中有一丝无奈,“我就是舅舅养大的,现在朝中还有人在背后说闲话呢,若是我儿子丢过去,且不说合不合规矩,就说舅舅现在的地位权势,比起我幼时更显赫,自然也更不可能有人敢严格管教了。”
“你把他送我这里来,难道就不怕我放纵他?”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历史上霍去病那个夭折的儿子,我总觉得死因不单纯。
第八十三章
将粮食归仓后, 众人得了一段时间的空闲,便打算一起去草原上玩玩。
正巧遇到马家送来新鲜的羔羊, 以及正式执掌马家的新家主的一封信。
马家的争权到最后, 还是马家少主胜利了。但是自上次后,少主的性子转变很多, 现在跟马家四郎一起分别主管塞外关内的生意, 逐渐的扭转马家已经快要歪到塞外去的心。
“你们是怎么想要改变的?”
陶倚君很好奇的随口问了一句,来送东西的人是马家少主的心腹,也是他堂弟。
“其实马家一直没有定下到底要如何表态。少主之前的想法是要维持马家中立的立场。”
陶倚君听到这里, 下意思的摇摇头。
那位马家郎君也跟着叹气:“是的,只有身在局中的人才知道, 中立这两个字易说难做。马家的财富积累太多, 这百多年的发展, 族人也不少,这样一个掌握了马匹和冶金术的家族说要中立, 谁会信呢?”
但谁又知道, 马家是真的不想掺和进局势纷争中去。所以, 马家的上一代家主设了一个局, 一个针对马家后人的局。唯一知晓一二的,就是马家四郎,所以他才能成为上一任家主手中最后的缰绳。
“可你们如此做法,那些被瞒在鼓中的族人会罢休?”
这位马家郎君眼中闪过一丝悲戚而后便是坚定:“家族重于个人,只要家族能选择正确的方向,能延绵下去, 族人的一时得失不能与其相较。再说了,所有的选择都是他们自己做出的,没有人去强迫他们,只不过给他们一些小小的诱导。同样的做法,有留下的,自然也有离开的,还有一些则想浑水摸鱼的,这样的族人即便死去,也不过是为家族除了隐患而已。”
陶倚君沉默,她不能去评断马家的做法是好还是坏。基于马家的立场来说,只要能带着马家延续下去就是好,阻碍家族发展甚至让家族分崩离析就是坏。这个标准只有马家人自己能给,其他人不过看客而已。
“对了,九娘托我给你送来这个。”
一个木箱抬了过来,马家郎君从箱子里取出一扇桌面屏,里面嵌的是双面绣,骏马,女郎,还有辽阔的草原。
“九娘子还好吗?”
“还行。”马家郎君笑笑,“都是这么过来的,她夫家算好,对她也挺照顾,只是家族里规矩多,没有自家快活。”
草原长大的女郎,天性就是自由奔放的,现在被箍在小小的一方庭院中,九娘子怕是做梦都想回到草原。
自上次分开之后,陶倚君没有跟马九娘往来过信件礼物,加之后来事情太多,她连休息一会儿都觉得奢侈,也没有那个心力去想其他了。
但是这会儿看到九娘子的礼物,她顿时又想起了草原上那个明媚的女郎,还有女郎如火的热情。
“正巧你来了,我本来说请胡小娘子回去娘家的时候帮我送过去,既然郎君也要往九娘子那处送东西,不如就捎带过去吧。”
陶倚君偏头吩咐了几句,一旁的女婢起身离开,没一会儿,四个女婢抬了两个箱子过来。
“这一箱是从西域商贾那里换得的各种绢纱,与我们平日所用的不太相同,让她选着喜欢的用。这个小匣子里是西域的宝石,给她做首饰的,小的宝石也可以让她送给她夫家的小女郎们佩戴。”
那一箱子纱罗珠宝已经价值不菲,看陶倚君的表情,似乎第二个箱子里的东西才是她送礼的重点。
“这个箱子里的东西你嘱咐她先收起来,时机合适了再取出来用。”
箱子不大,四下塞了软和的棉团,中间放置着一架农机。
“这是何物?”马家郎君看不懂这东西。
马家是做牧场生意的,便是耕种也从来不受郎君们关注,马家郎君自小就在马背上长大,学习的也是养马经商的学问,对于农具基本上一问三不知。
“这是耧车。”陶倚君简单的给他解释了一下,“战国之时已经有耧车出现,不过最多的是两脚耧。这架三脚耧才试制出来,今春用过,又改进了一番,足以应对大面积的耕种了。”
马家郎君起先还不明白为何这个丑陋的铁质物件如此被陶倚君看重,他当时收下的时候,还觉得陶倚君分不清价值,明明是值千金的珠宝,在她眼中还不如农人下田的东西。等到回去后他跟家长长辈这么一叨叨,九娘子的阿耶闻言取出细看之后,差点没追着他打。
“臭小子没点轻重,这么重要的东西你都敢收?还不如珠宝?我看你还不如一匹马有脑子。”
关内能和关外比?关内是良田第一,家有万金不如良田万顷,特别是女儿的夫家,又是关内最大农庄的拥有者,这等利器送过去,就是给女儿撑腰,让她夫家知道女儿娘家还有厉害的人在关注她。
“我就不信了,堂堂关内大族,难道还制不出这么个东西?”
“呵呵,你这脑子不好使就算了,这话可别说出去,否则得罪的不是一家两家。”
马三叔心里明亮着呢。虽然说关内能人众多,可那些士族郎君何曾看得起平民?没有文化传承的农人想要改进发明一项事物,也不是想想就能做出来的。也就只有像大娘子这样有真才实学,又平易近人的士族子弟,才有可能跟农人一起改进农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