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妨,先入城吧。过两日再去找小郎君。”听到此话,车辕上的两人无奈互视一眼,只能听从吩咐,驾着马车往城门口走。
这城门口跟其他处一样,除开需要排队验明身份进入的普通人外,驾车的富户都可以从另外一边进入,只是需得交纳一个人三文的入城费,所架车辆按照大小分了四个等级,也需要加纳入城费。
“为何连车马都要收?你们这是搜刮民脂民膏!”
“小郎君你别闹,我们这小方城收取费用可是通禀了州府获得许可才收的。你看看城门旁边的告示栏,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普通百姓入城,只要户籍路引齐全都是免费入城的。富户收费,那是因为尊驾进入之后,所行走的道路经过特别的修整,还要雇佣专人每日三次清扫,以保证路面平整干净。这雇人得支付报酬吧,这些入城费就是给他们的报酬。”
年轻人还想争辩,车厢传来一声敲击,他顿时偃旗息鼓,乖乖交了入城费,护着马车进入了小方城。
作者有话要说:全民下厨,然后超市面粉酵母粉断货了!
第六十六章
在城门口, 车夫掏了几个铜钱递给一旁的守卫。
“兄弟,找你打听个事儿, 我家郎君是来买货的, 这第一次来不知道情况,你请给指个地儿, 我们先歇下来。”
那守卫翻看了户籍路引, 又撩开车帘张望了一下,点点头:“行,你们要住好一点的还是一般的?”
车夫将马车拉到一边, 跳下来给那守卫陪了个笑脸:“兄弟给说说,有什么差别?”
“好一点的你就直接往北城门走, 南北大街第二坊那里的水井坊你调头往西走。第三个巷子口有招牌, 安平客栈就在那里。都是往来的大商人和世家的郎君们喜欢去的地方。水井坊那头挺热闹, 吃喝玩乐的都有。背街过去两条巷子就是大将军府,安全也靠得住。”
守卫收下车夫再次塞过来的几个铜板, 继续道:“要是想方便呢, 我建议你们去半边桥。那边现在是牛家郎君买下来的, 整条街都是牛家的产业, 客栈茶肆酒楼都有,来往行商就喜欢在那里落脚。东南门出去就是水运码头,往南可通大方城,往北能到陶家庄子。”
车夫还想继续打听,守卫不给说了,让他们赶紧趁天色还早去把落脚地定下来, 还说要是想打听其他的情况,可以去市集那里看看,县衙在那边有个专门给行商们提供咨询的地方,收费便宜,还能介绍生意或推荐掮客。
“郎君,我们去那个水井坊?”
“不用,去半边桥。”
顺着守卫指的路,他们入城之后,在左手边第二个路口拐了进去,走到底,就是河庄。
河庄占地不小,侧门可以牵车马进去,前面正门可直接上二楼。
河庄在半边桥街面那方是一栋两层半的木楼,兼做酒楼的生意。后面是一片大院儿,分为七八个小院儿,每个小院儿有四五间房。三个小院儿共用一个车马棚。另在后街是一排两层楼的厢房,房间里都是大通铺,供那些商队的雇工休息。
他们要了一个环境最好的小院儿,收费稍微贵了一点,但包早餐和晚餐,还兼带喂马刷车,算下来也就能接受了。
他们就三个人,一人一间房还有剩,干脆就将车上带着的物事都取了下来,单独放在正屋旁边的厢房里。
“郎君,这是新建的。看着木梁都是新痕。”年轻小伙子安顿好之后就开始四处看,觉得什么都挺新鲜。
“为何要在院子里种这些野草?”
他家郎君在屋里听到他说话,探头一看:“这是艾草。过来之时我见此地多有此物,只是没想连庭院中也有。”
正好客栈的伙计送热水和吃食过来,听到他这么说,当即笑着解释。
“郎君有所不知,我们小方城陶家的大娘子擅药,她说家里栽种一些艾草,等五月之后采摘下来,晒干扎成一束,可熏蚊虫。另有艾绒制成药柱,点燃后可熏蒸伤患处,效果奇佳。所以我们城里城外的人家,都喜欢栽种一些艾草。”
小伙计很乐得给外地人讲自家边城的变化,以前那些外地人看他们都带着一丝嫌弃,现在好多了,甚至还有人专门给他赏钱,让他多说一些呢。
“你刚才说这艾绒祛湿很好?可能帮忙买一些过来,我家车夫前几日落水,膝盖有伤,郎中说是受了寒。”
“没问题。你们只要艾柱,要不我给你们请个学徒过来,先教教你们如何使用。放心,学徒不贵的,两文钱就可以了,他们都是熟手,在药铺里也是他们帮人熏灸。”
“善!”
伙计动作也快,没多会儿就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抱着木盒过来。
少年很显然是被教导过礼节的,先给郎君行了礼,之后才指引着车夫在庭院里的石头凳子上坐下,将其裤腿挽起来,露出需要熏灸的穴道。
少年打开木盒,里面整整齐齐放着指头粗的艾柱,用黄纸裹紧,需要用时,取出一只,用火石引燃,待冒出烟气后,于合适的高度开始熏灸。
“若是觉得烫得很了,就跟我说一声,每个人的耐热程度不同,可别将你灸伤了。”少年给他熏灸的时候,还专门给他说了要灸那几个部位才能起效,每次时间长短,间隔多久一次之类的,可谓言无不尽。
“你如此与我说了,以后没人请你了怎办?”
少年抿嘴笑:“大哥此言差矣,平日在药铺里面,便是不请我们出来帮忙,也会告知买药者需要熏灸的部位。但是大部分人都认不太准,还得我们手把手教一两次才能记住。再有,富家的郎君女郎更相信我们一些,所以并不愁没钱挣的。”
“你们都是药铺的学徒?”
“不,不是的。”少年观察了一下车夫穴道处的皮肤情况,然后继续,“我们都是陶氏药坊的学徒,每三日轮换到城内的药铺挂单,若是有需要的,我们就过来。每次得到的钱会分三分之一给药铺。做的时间长了,基本上就定在那家药铺,以后出师了,也可以直接到药铺做事。”
“这是教你们行医?”
“不不不,郎君误会了。大娘子说她的医术尚不足以教导学生,所以只教我们如何辨认草药,如何使用如何炮制等等认药用药的功夫。”
“这也是极好了。”郎君点头赞了一声,“你口中的大娘子可是霍桐将军未过门的妻子?”
“是啊。”少年换了个穴位继续,“我们小方城福气好,外有霍桐大将军镇守关门,内有大娘子教化民生。连新到任的县令大人都会时常去请教大娘子呢。”
少年以前家里穷,只能顶着单薄瘦弱的身体去帮人放牧或者割草,现在可以去药坊学习,勤快一点也能挣不少钱,家里弟弟吃得饱了,长得比他高壮,以后说不定能跟着大将军杀敌。阿姐已经出嫁了没办法,可家里还有个小妹妹,他现在就得想办法存点钱,争取给妹妹存出来一份体面的嫁妆。
想到家里的生活日渐好起来,少年就觉得浑身充满干劲,对陶倚君的感激之情也更加深厚了。
少年给车夫艾灸完,用了一个多时辰,耗费了五只艾柱。
一盒艾柱价格并不贵,就是普通人也能承受得起。因为没有事先说好,这次少年学徒带来的一盒艾柱最多就能用十天左右。
“那成,你们要的量小呢,可以直接在城里的药铺购买,跟客栈伙计说一声,给一文跑路费他也可以给你们买回来。要是量大,就得去陶氏药坊订货了,目前的单子已经排到了半月后。”
少年收拾干净妥当之后跟他们又叮嘱了一下需要禁忌的事项就离开了。
“老莫你感觉如何?”年轻小伙性子跳脱,等人一走就开始追着问。
“你刚才没听人说?这一次两次看不出太明显的效果。需得多灸几次就知道好处了。不过我觉得膝盖这里暖呼呼的,不像之前一直有点冷寒僵滞的感觉。”车夫老莫坐在石凳子上,活动了一下膝盖,感觉轻松了点,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但是他已经决定从今日开始,每日都熏灸一次,等差不多他们该回去的时候,效果也就出来了。
“郎君,我们真不去打个招呼?”闲逛之后,主仆俩坐在半边桥街二楼的茶肆看城外的水运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