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驸马之后,朝堂的争斗让他胆怯过,但有慕容念在他身边,他安慰自己,这是他得到慕容念应该付出的代价,却不想,这些都是上天跟他开的玩笑。
慕容念跟他提和离,没有半分顾虑,想来也是不曾在乎过,他们的和离若真闹到御前,他会是什么下场。
他爱着的人,置他的生死于不顾,满心满眼都只有那个穆大将军。
他梅文锦本就是个苦命,中了状元时就该知足,如今这一切都是他一时贪念该得的报应。
罢了,既然她那么在乎穆淮,那他就成全她,成亲那日他也说过这话,帮她护着穆淮,怎么也没想到会有今天。
帮穆淮洗清嫌疑,然后与慕容念和离,甚至还要眼睁睁地把慕容念拱手送给他。
他总是想着慕容念,不想委屈了她,怪道今日武状元会说那么一句,“驸马不要被公主迷了心志”!
呵呵……还真是……
梅文锦想着想着,眸子里突然闪过一道光,武状元?
第十二章 穆淮,你可要辩白?
今日朝中的争论都是围绕穆淮和镇边军队的,虽然他身为驸马,没有实权,但这两年慕容淳对他的器重,那些大臣们也看在眼里,谁也不曾当面给过他难堪。
这武状元阎嵩是去年冬天刚刚上任的,早朝上争论不休的时候,只有阎嵩说了一句和慕容念有关的话。
他当时的确是被这句话刺伤了,一时失了神,没有多想,如今想来却是有些可疑。
阎嵩为官不久,当初给他安排职位的时候,慕容淳询问过梅文锦对阎嵩的看法。
他虽武功过人,但性子急躁,还需要再历练两年,所以后来慕容淳给他在兵部安排的职位并不算高。
按理说,他和慕容念感情不算多好只是他们二人的私隐,朝中大臣自然不会知道其中的详情及缘由,怎么这位武状元说的这话像是有所指,他好像知道些什么?
但这些都还只是梅文锦的猜测,一时也不能妄下论断。
夜里梅文锦没有休息好,第二天眼下有些发青,本想着下了朝与宋允说一下自己昨晚的猜测,没想到早朝时,阎嵩却递交了穆淮与羌族勾结的罪证!
阎嵩呈上了穆淮与羌族串通勾结的书信,甚至还盖上了国公府的私章,这样一来,是把整个国公府都算计进去了。
慕容淳拿过那几封书信看了几眼,目光扫过一众大臣,透出几分阴冷,下面俯首弓腰站着的臣子是什么反应,他尽收眼底。
看来是有人不自量力,想要搅浑大燕这一池的水。
慕容淳绷着脸不说话,宋允头一个站出来质疑书信上印章的真伪。
结果拿来一对比,的的确确是国公府的章,没有丝毫作假。
这样一来,即便别人怀疑这信是伪造的,可这私章却不容置疑,穆淮百口莫辩。
信上是穆淮的笔迹,模仿得十成十的像,甚至还有羌族文字。
宋允和梅文锦对视一眼,他们都知道这里有问题,却又一时找不到问题所在。
慕容淳端坐在龙椅上,尽管年过半百,但是他帝王的威仪也与日俱增,没有人敢在这位帝王面前胡来。
殿内一时气压沉重,慕容淳观察许久才沉声开口问道:“宋爱卿,依我大燕律例,与外族勾结,该当何罪?”
此话一出,底下的臣子互相看了几眼,心里暗叫不好,陛下这么问了,怕是要治穆淮的罪了。
宋允也能沉住气,上前一步回道:“按大燕律例,若有臣子与外族勾结卖国,当下狱抄家,株连九族!”
回完话之后,宋允看了跪在一旁的穆淮,顿了一顿,继续道:
“陛下,如今虽有这些书信为证,但此事还有颇多可疑之处,还请陛下允准微臣仔细调查,事关我朝军队边防,非同小可,望陛下恩准。”
说完,宋允拱手行礼,等着座上的慕容淳回答。
“宋大人,这白纸黑字的书信还有国公府的私章俱全,还有什么好怀疑的?难道你是在怀疑本官作假陷害穆将军?”
“事情没有调查清楚之前,任何人都有这样的嫌疑。”面对阎嵩的质疑,宋允的口气依旧淡漠得很,这是他的一贯作风。
“宋允,你别血口喷人!”
“这是武状元自己说的。”此时宋允心里也有了猜测,但这只是直觉,没有证据,他断案多年,直觉向来很准,但也从来不会靠直觉判案。
“你!哼!”阎嵩一时语塞,转而回身朝着慕容淳拱手道:
“陛下,此事的确关乎我大燕边境安危,微臣建议先将穆将军关进大理寺严审,以防穆将军与羌族继续勾结,威胁大燕边防!”
阎嵩这话说得义正言辞,倒真是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竟然还有不少大臣附议。
“穆淮,你可要辩白?”慕容淳终于问了穆淮这个当事人。
“微臣从未与羌族勾结,更不会通敌叛国,微臣愿进大理寺接受审查,望陛下明察!”
回京之后的穆淮换上墨色官服,没有了盔甲,身上凌然的气势虽然减了几分,但是跪在那里依旧身姿挺拔,在塞北带着镇边军队守卫边防让他磨练出的一身正气,看着就让人信服。
“既然如此,怕是要委屈穆将军了,希望宋大人在用刑的时候不要有私心,若严刑拷打之后穆将军还能不改口,说不定还有几分可信。”阎嵩捏着穆淮的把柄,在朝上不依不饶,梅文锦心里已经有些打算。
“私自用刑是草菅人命,在陛下面前,阎大人不要坏了规矩。”宋允依然神情淡漠地站在穆淮一旁。
一众大臣都表了态,但大多数为了自保,也不好明确立场,只让慕容淳细查此事。
“驸马,你怎么看?”听完那些老头子模棱两可的话,慕容淳沉声问向梅文锦。
第十三章 不是说好了会帮她护着穆淮的么……
众人都屏气凝神等着梅文锦的回答,他们都知道,陛下向来看重他的意见。
梅文锦上前一步,语气里听不出波澜:“儿臣以为,证据虽然不足,但穆将军已经有了嫌疑,为我朝安危考虑,应先将穆将军收押进大理寺,听候发落,再让大理寺细查此案,等结果水落石出,再定罪也为时不晚。”
此话一出,朝堂上也没有谁再出声。
这话说得不偏不倚,但总归是把穆淮归在了嫌疑人的位置上。
慕容淳的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看向穆淮,问道:“穆淮,你可有疑异?”
“微臣不敢,但微臣恳请陛下,此事无论结果如何都由微臣一人承担,父亲大人已经年迈,望陛下念在他老人家征战沙场一身病痛的份上,不要让微臣的父亲受苦。”
穆淮的话掷地有声,他说得是没错,但也不是没有漏洞。
为君者,最忌讳功高震主之嫌,且不说穆淮有没有这样的心思,一众大臣们就会率先质疑。
“穆将军,国公大人军功再多,依然是我大燕的臣子,穆将军此话恐怕僭越了!”阎嵩的狐狸尾巴已经快要藏不住了。
穆淮依旧笔直地跪在那里,郑重地磕了个头:“望陛下恩准。”
他是大燕的臣子,也是边境的将士,他为人身正,自然是不惧怕这样的诋毁。
通敌叛国,这样的罪名虽然大,但在他这也绝不会成立。
自小穆国公便告诉他穆氏先祖是如何为国效力的,家族的先烈们在天上看着,他也知道作为穆氏一族的血脉,自己生下来的使命就只有保家卫国,从来不曾改变过。
慕容淳从龙椅上站起身来,向前走了几步,良久,他才说话:
“先将穆淮收押进大理寺严加看管,由大理寺少卿宋允及驸马梅文锦调查此案,丞相、礼部、兵部、京兆尹协同调查,七日之后,定要将此案查清,不得有误。”
“臣等遵命!”众人急忙接了命令。
慕容淳顿了一顿,继续道:“安排下去,抽调御林军二十人围守国公府,府上人等在此案查清之前不得随意进出,若有违令者格杀勿论!”
“陛下,这御林军不能随意调出皇宫,您……”一旁的太监总管李温小声开口劝道。
“这是朕的旨意!”慕容淳的语气里自带一股不容反驳的威严,李温连忙领命:“嗻,奴才这就安排。”
下了早朝,梅文锦没有急着去大理寺反而先请命去了御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