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逞窈窕(二)(88)

吉贞望着苍茫的雪原,最后也只是轻摇螓首,“真冷。”

“冷吗?”温泌的呼吸间的热气喷洒在她的耳畔,他抬起她下颌,吉贞被迫扬起脸来,暮色中只觉得他一双眼睛无比深沉而晶亮,在他俯脸的时候,她扭开脑袋。

温泌一言不发看着她的发顶,良久,他曼声笑道:“怎么,徐采还没死,就要替他守节了?他要是死了,你是不是要去殉情了?”

吉贞道:“有情可殉,未尝不是一桩幸事。”

一骑二人,恰到了靖边寺外,温泌将马缰抛给侍卫,独自下马,往寺内去了。

翌日正是双方约定换人之时,平卢军在雁门关内,朔方军在关外,相距十里开外。戴庭望率精骑数十人,押了韩约,抵达关门,仰首看去,温泌正独自在城楼上徜徉。

“温使君,”戴庭望提高了声音,“我已经将韩将军送来了。”

温泌扶在城垛上,对他招了招手,“上来一叙。”

戴庭望一双利眸扫视四周,未见伏兵,遂令侍卫看管韩约,独自拾级走上城头。慢慢走近温泌身前时,他仍然是紧张的,一张年轻的脸略显紧绷,相比之下,温泌便随意到近乎亲切了。他在城头置了一案,请戴庭望落座后,亲自执壶,为他斟了一杯酒。

“这一杯是赔罪。”皑皑积雪,映得温泌眉眼越发深秀。他的动作越是温文和雅,戴庭望心弦越紧,他的眉头不禁微皱,温泌似有察觉,却只是一笑,将酒杯推给他,“在范阳伤了你,是我失手所致,还请不要见怪。”

戴庭望略显生硬,“在下黄口小儿,无甚本事,使君不必客气。”

温泌摇头,“自古英雄出少年,以前是我看走眼了。”

戴庭望眸光在那杯酒上一掠,视若无睹,径直问道:“使君,我母亲在哪里?她们不过弱质女流,有何罪过,要被牵连至此?”

温泌道:“你母亲她们衣食无忧,只是受些颠簸而已,你便愤愤不平,一旦灵武被战火所噬,无辜遭戮的百姓,男女不论,长幼无分,莫说衣食,连性命都难保,你怎么无动于衷?”

戴庭望眸光微冷,“歪理邪说。若不是使君妄动兵戈,灵武的百姓又怎么会遭遇战火的摧残?”不肯再和温泌多言,他断然起身,“铿”一声,腰刀脱鞘,“我是来换俘,不是来投敌的,你快把我母亲还来。”

温泌见他固执,也不再坚持,唤一声来人,程氏三人便被侍卫送了来,戴庭望见三人均是毫发未伤,只是神情有些凄惶,顿觉心头一松,叫声“母亲”,那年纪尚幼的县主自到了戴家,独对戴庭望格外依恋,挣脱了侍卫,奔来拉住戴庭望的手。

戴庭望见温泌言而有信,对他客气了些,“多谢使君。”

待要离开,县主却扯了扯戴庭望的手,回首轻唤道:“姨母。”戴庭望呼吸顿止,蓦地回身,果然见侍卫中有名年轻的郎君,冬日衣裳厚重,看不出身形,她颔首微笑时,一张洁白秀丽的脸颊自风帽下展露,正是吉贞。

戴庭望怔了半晌,才道:“殿下。”

吉贞走近戴庭望,道:“庭望,灵武一战,不论输赢,罹难的都是百姓。你本可以挽救他们于水火,何必要逞一腔孤勇呢?”

她的气息那样馥郁,眼神如斯清澈,戴庭望有一瞬的心醉神迷,沁凉的雪点落在眉间,他瞬间回神,沉声道:“殿下,陛下乃萧氏正统,天下皆知,人心所向,怎么能说臣‘一腔孤勇’?殿下要臣归降,自此奉此人为主吗?”他一指温泌,“即便殿下看他千好万好,在臣看来,他是个薄情寡义之徒。臣宁愿一死,也不与他为伍。”

一番慷慨陈词,语毕,心头空寂,戴庭望不再与吉贞对视,垂眸看了一眼案边的酒盏,举起来一饮而尽,热辣的酒意滚过喉头,他的脸微微泛了红,对吉贞拱了拱手,便护着程氏等人走下石阶。

众侍卫接了韩约,上前嘘寒问暖。城头风卷残雪,只余吉贞和温泌二人,无边无际的阴霾,压得城头欲摧。

温泌盯着那只空酒盏,心头火气,一脚将它踢飞。

杨寂正往城头来,被酒盏砸中额头,痛呼一声,揉着额头苦笑道:“我还没来得及说话,你倒先发起脾气来了。”迎上温泌,他说道:“萧侗昭告江浙诸州县,为筹备来年战事,要预先征收江浙十年赋税,如今江南人心惶惶,生怕战火蔓延,许多富户豪贾举家搬迁,你猜猜是谁出的这个狠毒的主意?”

温泌奇道:“是谁?”

杨寂笑道:“你还记不记得当初滕王宴上刺杀御史的那名小官,被流放岭南的?原来此人在当年诸镇联军抗击南诏时,就投了戴申。”他看向吉贞,“殿下还记得这人吗?”

吉贞道:“姚师望。”

“正是他了。”杨寂道,“据我所知,此人可是极善投机,颇精钻营,戴申和他在一处,也算是狼狈为奸,祸乱朝政了。”

第62章 沃野弥望(十五)

姚师望自投了戴申, 更名为姚嵩,颇受戴申倚重。他提了预征江南十年赋税的奏议, 皇帝犹豫不决, 召来徐采商议,徐采道:“江南诸州县, 唯以陛下马首是瞻。如今江北战乱,人心惶惶,陛下不思安抚, 反而要这样竭泽而渔,难道是要逼江南民反吗?”

姚嵩怫然不悦,驳斥道:“徐舍人此言差矣了。江南,温泌兵力远不能及,几个乱民, 能掀起什么浪来?陛下颁旨征税, 一者筹备明春战事, 二者震慑民心,一匡天下,正法直度。我朝不征, 温贼便要征,徐舍人怕陛下竭泽而渔, 莫非是诚心要把江南这个大粮仓让给温氏?”

“陛下原本便民心所向, 为什么要震慑?”徐采和姚嵩嫌隙已久,一开口便是掩不住的厌烦,“怕震慑不得, 反而失了民心。”他转而对皇帝道:“陛下若在江南实施苛政,难免江北百姓也要胆寒。河东河北崔屹之流,怎能不望而生畏,要是因此而投了温泌,江北疆土尽失,就难以挽回了!”

“商贾豪族,唯利是图之辈,有什么节义可言?”姚师望厉声道,“崔屹首鼠两端,不能自决,陛下不下猛药,他怎么能幡然醒悟?”

这两人唇枪舌剑,皇帝听得脑壳发胀,求助戴申道:“大将军如何看?”

戴申上前道:“江南诸州县但若有违圣命,臣立即神策军踏平江南,扫荡寰宇,以振陛下声威。”

皇帝自遁入岭南后,一直灰心丧气,因戴申一句话,记起当初岭南大胜,心中激荡,顾不得徐采反对,当即道:“便依姚卿所奏。”

圣旨颁至江南各地,果然引得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数个州县抗旨不从,有拥兵自立的,亦有欲投温泌的,戴申屯兵广州,只等此刻,待皇帝诏令一下,即刻率神策军自广州挥师北上,势如破竹,不过月余,江南诸州县乱民被尽数扫清,民脂民膏化作绢帑缯帛,源源而来。皇帝大喜,开宴庆贺,封戴申为天下兵马行军大总管,命他秣马厉兵,以待开春与温泌决战。

姚嵩紧随戴申身后,得以与天子共席,自入仕以来,从未有过今日这样春风得意的时候。酒过三巡,他醺然若醉,携杯到了徐采面前,笑道:“大将军旗开得胜,满朝欢欣鼓舞,徐舍人与大将军昔日有同袍之意,却郁郁寡欢,莫非是嫉妒大将军功绩吗?”

徐采淡淡道:“我一个文臣,既不能上马挥刀,又不能沙场杀敌,大将军的功绩我夺不来分毫,尊驾不必忧虑。”

“你看不起我。”姚嵩捻着酒杯,瘦窄脸上带着讥嘲的笑,“可你也不过靠的是你父亲的余荫和女人的提携,而我所得的一切,是我自己挣来的……”

徐采冷淡地看了一阵姚嵩得意忘形的嘴脸,摇头道:“汝本刀锯之余,背恩忘义之徒。我与尊驾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杯酒不吃也罢。”无视了姚嵩递来的酒盏,称病离席而去。

姚嵩被他扫了颜面,手攥酒盏,眼里闪过一丝嫉恨,洽闻皇帝与戴申提起明春战事,姚嵩上前道:“战事之前,还有一事亟待解决。陛下早早便诏令崔屹讨伐反贼,崔屹至今不曾奉诏,反而致使漠北陷入敌手。陛下宽仁,不追究其罪,但江南十年赋税已经征了上来,河东河北却殊无贡献,陛下宜遣使往河北查验府库,转运粮草。否则一旦崔屹失守,府库落入温泌手中,那就悔之晚矣了。”

上一篇:师傅念你好久了下一篇:暮云千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