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人和她们的国/性别战争(43)

作者:冯晨夏张凌歌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搞掂USMLE的两个考试后,除了临床实习课外,张凌歌每时每刻都泡在实验室里,连节假日也不例外。现在快到年底了,她更是几乎寸步不离实验室。

上个月末,她终于在培养基里,用长链糖分子、皮肤胶原蛋白纤维和结缔组织细胞,在戊二醛交联蛋白基层上,长出了可以完美交换小分子的人工皮肤。下一步,她打算将人工皮肤植入小白鼠的烧伤破损处,看看要多久可以让伤口愈合。另外,她还想看看用什么生物材料,可以实现人工皮肤的“溶解或分解”。

用于解体人工皮肤的物质,张凌歌选择了300多种蛋白质生物酶,和100多种RNA生物酶,然后把每个生物酶都编上号。虽然看上去实验数量很多,但实际上几周就可以完成所有实验。

鉴于目前的生物学依然处于“前牛顿时代”,也就是说,现在的生物学领域,还是在没有理论指导下的暴力破解阶段,因此很多实验,只能一个点,一个面地扫过去,尚无法预测其实验成果。

好在这几周的实验,居然产生了两个异常之处——“161号处理剂”可以让培养液里的人工皮肤在24小时内分解;而“389号处理剂”可以增加人工皮肤的小分子通过率,并让它变得更加“非匀质化”,呈现出某种类似毛孔的肌理。

重复了几次实验,证明实验结果可重复可检验后,张凌歌写了自己人生中第一篇paper,投给了自己经常看的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之所以选择这个杂志,因为张凌歌订阅了它,对其格式和稿件要求比较熟悉。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回复,比张凌歌想象的要快得多。不到一个月,她就接到了编辑的修改意见。按编辑要求补了几个数据,又改了一个行文格式后,张凌歌就忘了这个茬儿,继续自己的每天三点一线生活。

断断续续留了大半年,现在张凌歌前额的头发,向下可以拉到鼻子下面,往后梳,却和太阳穴旁边的头发一样,依然扎不起来。

对于额前“大光明”的执念,让张凌歌不能忍受脸上有一点碎发。她找出十来个黑色的小橡圈,将头发扭一下,然后沿着发际线,扎了十几个小圈圈。从百会穴上方看下去,张凌歌头上好像长了一圈阿拉伯数字“9”。

钟教授拿着杂志,和杨副院长说说笑笑地走进实验室时,见到的就是张凌歌这幅尊容。看了一眼面无异色的杨副院长,钟教授踟蹰了一下,决定不对张凌歌头上的“小99”发表看法,她扬了扬手上的杂志,笑着祝贺张凌歌发了第一篇SCI论文。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影响因子高达79!”钟教授非常开心,“有这篇paper,你的MD就没有问题了。”

“张凌歌同学,你想搞基础医学研究,还是继续学临床医学?”杨副院长问。

“我想继续学临床。”张凌歌赶紧回答道,“我会成为最好的移植外科医生的。”

“我也相信你会成为最好的医生。”杨副院长摆摆手,让张凌歌稍安勿躁,“你的STEP1考了288分!我第一次见到这么高的分;STEP2的CK,你也考了278分的绝对高分;现在又在医学类影响因子排名第二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院领导决定,不管你想学临床,还是想搞基础医学研究,和谐医学院都会为你创造良好的科研和学习环境。”

正如张凌歌之前所料,取得了一些成绩后,她明显地感觉到资源在向自己倾斜。

现在,张凌歌无须和基础医学院学生一起上实验课,也无须和大四、大五学生一起参加临床实习。一周七天,在四天里,每天上午她跟着一个教授,教授坐诊她写病历、问病史;教授做手术,她做助手。剩下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和跑步,就是让自己“长”在实验室里。

现在这个人工皮肤,离张凌歌想象中完美的人造子宫内膜还差得远,不仅可延展性不够,在进行营养物质交换时,其功能也没有达到她的要求。

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半个多月前,张凌歌将胶原蛋白α链上的碱基重新做了编辑,然后再用改良过的“389-1号处理剂”做滤透性和非匀质化处理。20天后,植到小白鼠背部的人工皮肤,不仅和其他组织完美地长在一起了,而且还长出了毛孔和毛发!

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它意味着人工皮肤和真正的皮肤有着完全一样的功能。张凌歌激动地将新成果再次写成论文。在这篇新paper里,她在人工皮肤和处理剂前面,都加上了自己姓名的拼音缩写——ZLG人工皮肤1号、ZLG389-1处理剂和ZLG161处理剂。

给《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编辑的电子邮箱传送paper前,张凌歌给冯晨夏打了个电话,让她帮着处理人工皮肤的专利申请和Know-How技术保密工作。

医学天才,并不等于生活废材。张凌歌除了喜欢和自己的三千烦恼丝较劲儿外,就是个正常的“邋遢孩子”,外表迷糊,心里却很有“内明”——屠呦呦前辈率领团队搞出青蒿素,但由于没有专利保护概念,也不熟悉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在发表论文前没有申请国际专利保护,因而丧失了每年十几亿刀的巨大商业利益。这样的事张凌歌不会让它再发生。

人工皮肤在烧伤、整形等医学领域的使用范畴非常广泛,这是一个每年最少几十亿刀的巨大市场。有了这些钱,她和冯晨夏及其追随者的事业,会变得更加顺利。

第30章 “雏鹰基金”2017-2018

接到张凌歌电话时,冯晨夏正在换股。

这次牛市可以用“势如破竹”来形容。短短的五个月,两市已经完成了两波上涨推动浪,正在经历第二次调整浪。第二波上涨推动浪的主要上涨品种是深市股票。

看来外部经济压力确实蛮大的,主力不得不加快拉升节奏,试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主升段。

下一个推动浪,毫无疑问,将由“垃圾股”来完成。现在两市“二八分化”更明显了,大盘股已经横盘数月,正试图修复月线MACD、RSI指标的顶背离。不过冯晨夏认为,大盘股之所以还没有暴跌,是因为基金及其它主力还没有出完货,这些股票已经没有“嚼头”了。于是她还完信用账户借款,将自己账户上的近4100万净资产,全部买入150153创业板B。她剩下的任务就是观察技术指标什么时候出现周线和月线顶背离,然后完整地吃掉这最后一段“长鱼尾”。

得知张凌歌搞出了实用性完美的人工皮肤,经济法专业的冯晨夏,立即敏锐地意识到其商业价值。

“在paper里,你会详细写出整个实验过程吗?”冯晨夏着急地问。

“当然,”这正是张凌歌担心的事情,“因为我必须保证整个实验可重复可检验。编辑还会安排其它实验室验证我的实验结果。”

“你很缺paper吗?上次不是已经发表了一篇吗?”冯晨夏直截了当的问,“发表了这篇paper,是不是意味着其它实验室在商业应用时就没有什么技术障碍了?”

“从实验室到商业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要向各国管理部门,比如我们的卫生管理部门和亚米国的FDA申请做人体试验。”张凌歌权衡了一下利弊,下定了决心,“我不会发表这篇人工皮肤的paper。至少在你完成所有专利申请和Know-How保密工作前,我不打算发表。”

看来,成立公司已经势在必行了。冯晨夏召集小群成员开了个会,最后决定成立两家公司:一家医疗器械、医用敷料及医药品公司,一家投资公司。

医疗器械、医用敷料及医药品公司的名称,就叫“张凌歌医药公司”,冯晨夏投入1000万元华夏币,占有50%的股份,张凌歌以技术入股,占有另外的50%股份。

而投资公司的名称,则是“雏鹰投资”。这个投资基金就是通常所说的“天使基金”,注册资金也是1000万。冯晨夏准备把雏鹰投资基金专门用于女性高科技产品研发和技术转化上,搞个高科技“孵化器”。她占有公司的80%股权,小群的骨干分子,则分享了剩下20%的干股。

冯晨夏给每个人都安排了工作。王萌、赵尔然、祁平柳等人,负责人工皮肤的各国专利申请,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曹欣、钱牧云、顾济民、丁盏等人,负责两个公司的开创事宜。而何荟、谢晓秋,和林小砝、沈柏资分别承担了向中都大学和华清大学申请“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工作。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