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歌听过一个说法:据说男性里有高达八成人,每天至少三次,会与周边人比较“武力值”。当然,这样的比较是暗中进行的,明面上还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而女性与周边人比较“武力值”的比例只有不到三成……听起来好像女性更爱好和平,不过张凌歌知道另有原因。
其实女性的“武力值”焦虑感比男性更甚。但由于女性和男性的体力值相差太悬殊,因此除了过于敏感焦虑的女性,和那些肌肉发达、学过格斗技巧的女性,其他人和男性比较“武力值”就是找羞辱……除非能研发出“外骨骼”来强化女性体力,否则没有办法改变这巨大的差距……所以绝大多数女性会找个男性来保护自己,以缓解“武力值焦虑”;与此同时,在文字里表达对武力充沛的向往。
因此,即便女性和男性的智力相当,女作者在写末世文,比如丧尸文时,往往不会考虑让女主以智力取胜或以工具取胜,而是让她因机缘巧合,获得远超男性的力量,然后大杀四方。最搞笑的是,这些力大无穷的女主,身上居然没有一点疙瘩肉,而是依旧身形苗条甚至瘦弱……
张凌歌患有严重的“武力值焦虑症”。学了解剖学后,她知道自己再怎么努力“砸铁”,也很难超过男性的力量中位值。
当然,“砸铁”还是要的,可以让自己反应更敏锐些,对未来的外科生涯也有帮助;身高也需要再长长,最好能超过172厘米……但是想更好地保护自己,必须寻找其他方法,所以她开始研究远距武器。
热兵器当然是最好的,不过在华夏不现实。张凌歌就把目光转向了远距冷兵器。
简单点的,就是口袋弓了。有网友说长射袋口袋弓的最大射程可达两百米以上,张凌歌试过,没有改装过的口袋弓,射程最大也不超过八十多米。张凌歌想,也许是因为自己力量太小,看来还得继续“砸铁”。
口袋弓的防御理念是“模糊打击,数量取胜”。所有无棱角的小东西,口袋弓都可以发射。张凌歌在自家的墙上试过,十几米外射出的塑胶BB弹,居然能把墙面打出很深的凹印。在春节期间,她还差点因此遭遇“男女双打”。
口袋弓更棒的一点是,它的口部可以用工程塑料而不是金属制成,因而能轻易通过地铁、火车和飞机安检。不过射袋是易耗品,需要多备几个,随时更换。
略复杂一点的就是小型弩了。张凌歌在网上买了好几个蝙蝠弩(或天蝎弩)。这玩意儿前些年网上很多,但是最近被“盯上了”,她花了很多功夫,才找到一个卖家。
蝙蝠弩属于精确打击武器。张凌歌在家里所有的门上都挂了箭靶,有网购的EVA箭靶、草靶,还有自制的棕靶。现在在宿舍门上挂着的,是用两块儿童地垫做的箭靶,比网购的EVA箭靶耐用一点。
至于蝙蝠弩的箭矢,张凌歌用的是一次性签字笔芯。这玩意儿在大学里要多少有多少。开学还没几天呢,小伙伴们已经帮她收罗了一大箱子。
在二十米开外,张凌歌可以轻易地用蝙蝠弩射中箭靶十环。现在她想做的是改造一下蝙蝠弩和口袋弓,让二者射程更远,更易操作,并打算自己做个蝙蝠弩的上弦器。
过几天冯晨夏来华清大学玩时,张凌歌准备送给她一个口袋弓、一个蝙蝠弩、几个长射袋和一把上弦器。冯晨夏交游太广,里面什么样的人都有,必须有合手的防身武器。
张凌歌还在想,手术刀和医用缝针、医用夹子和镊子,能不能也变成防身器?武侠小说不是说飞花摘叶,皆可伤人么?她准备都试试。
今年开学晚,再过不到十天就是“三八妇女节”了,张凌歌打算在妇女节的前一天和妇女节正日子,抽出点时间,和冯晨夏一起搞出点大动作。
刚到2月底,张凌歌的手机各种应用和电子邮箱里就塞满了促销广告。那个什么“买宝”,更是隔一会儿就推送一个,每个广告的抬头都是“女生节买买买”、“女神节,对自己好一点”,或者“不花钱怎么当女王”之类的。张凌歌烦不胜烦,就卸载了“买宝”APP。
张凌歌之前还看过网上的图片。很多大学的男生在所谓的“三七女生节”,在校园的树干上挂满了“每年一到三月七,只爱你们不搞基”、“我用带正电荷的眼眸,征服你带负电荷的心灵”、“X院女生是咱家指定的女朋友”等横幅,甚至还有完全属于性骚扰的标语“你的引力,波太大,我hold不住”、“送你一条祖传染色体”……
张凌歌将自己的想法告诉203室友,问她们想不想加入。
“我本来就是困难户,这样搞了,男生就更不会关注我了。”萨蒙蒙看了眼目光能杀死人的张凌歌,小声地嘀咕道。
“你参加了,就会有男生关注你了。就算他们依然不会追你,但至少有了关注值。要知道现在是‘眼球经济’时代,关注就是力量啊。”何荟快活地怼了一句,“我加入。就算没有哥哥爱,咱还有凌歌这个歌歌爱嘛。”
谢晓秋也无所谓地说自己要加入,“学校里的男生都知道我有红斑狼疮,不会有人追我的。反正也没有什么损失。何况你们做的是正确的事。”
迫于室友的压力,萨蒙蒙终于同意帮着做准备,并在这两天和她们一起去。但她打算等下背着她们去超市先买几个口罩。如果203的室友被人笑话了,她就戴上口罩,假装不认识她们——
“再怎么着,死道友也不能死咱贫尼啊!”
第18章 咱们的节日2017
冯晨夏这学期把能免修的课都考了,能免听的课也都免了。她不打算再多选其他课程,准备把剩下的时间,用于校内社调、校外社调,和“收小妹”。虽然目前还没有最后决定未来的方向,但冯晨夏的直觉告诉她,拉起一支队伍还是很有必要的。
冯晨夏的目标尚不明确,但对于本科学生来讲,她现在就已经颇具“理想号召力”了。
在中都大学,大多学生会被“校史”鼓舞,有着外人认为“天真”、自己觉得激情的东西在心里激荡。中都大学生最喜欢说的就是周星驰在《少林足球》里的台词——“做人如果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返校没多久,冯晨夏就去找了之前去过的几个小组的头头……虽然话不投机,但是有的事还是可以合作一下的……商议能否一起在三八妇女节搞宣传,在中都大学和华清大学宣扬正确的“节日观”。
冯晨夏群众基础好,号召力比这几个松散小组的头头要大得多。于是在看过冯晨夏的方案,经过数轮讨价还价,这些小组成员终于同意加入到冯晨夏的《为“三八劳动妇女节”正名》活动。
当然,只有这些小组成员还是不够的。
3月4日是周末,冯晨夏让几个“核心迷妹”去通知一年级的女生们,晚上到一个不卖宵夜的饭堂开会,她自己还联系了几个高年级女生,说服她们也拉多一些学姐来参加这次预备会议。
在会上,冯晨夏把控着节奏,一会儿激情高昂,一会儿循循善诱。最后,大部分与会者都同意在三月七日和三月八日这两天搞点“新意思”。会后,冯晨夏把大家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准备材料,每种材料都准备至少二十份。在会议结束后,冯晨夏还搞了个募捐,指定一名金融专业学生做统计,并承诺所有支出都将用于相关活动,支出明细会及时在几个女生楼大门口公布。
3月7日是周二。203室所有人打算集体逃掉下午的课,连张凌歌都不例外。还不到11点,张凌歌等人就急忙赶到几个就餐人数最多的学生食堂。
虽然张凌歌和室友们设法拉了几个女生参与她们的活动。不过她们毕竟不是冯晨夏,号召力差太远,现在全部人加起来也不过是十多人。而张凌歌准备在至少五处地方摆摊搞宣传,很明显,人手不够。
好在冯晨夏及时带人来支援了。中都大学参与冯晨夏组织的活动的学生已经超过了200人,冯晨夏搞了不下十个点,每个点十几个人,剩下的,她都拉到了华清。
张凌歌和七八来个中都大学女生守着一个摊子,其他室友分别去其它摊子。这些宣传点,都在中都大学几个就餐人数较多的学生食堂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