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怎比上回还多了许多……”我听到一个士卒结结巴巴地说。
鲜卑人的意思甚为明了,便是仗着人多势众破城,将武威一举拿下。
公子面色沉沉,让人去将郑佗请来,要与他议事。但人派出去好一会,一个刺史府的属吏才匆匆而来,支支吾吾地对公子说,郑佗和长史等人,不久前带着老小出城去了。
众人神色皆变。
郑佗逃走的消息,很快就传开。外面大敌压境,还未攻来,守城的军民却已经人心惶惶,议论纷纷。
他们常年在武威,对这城中的情形,或许比公子了解更深。无论人数还是士气,皆远不如城外的鲜卑人。
好些军士看着城下明晃晃的刀光,面色煞白。还有人忍不住痛哭起来,说自己还有老小在家等着,不想竟要身死此地。
没多久,城下突然起了一阵喧闹。
我看去,却见是许多军士涌来,足有上千人,群情激昂。
有人大声喊着,说刺史等一干官吏都逃走了,把他们扔下送死。
还有人嚷着,说与其等死,不如打开城门冲出去逃命,或许还可博得生机。
吵嚷之间,人群越聚越多,怒骂声,哭号声,汇聚一处,愈发响亮。竟还有人当真试图冲击城门的守卫,要将城门夺下。
眼见着场面越闹越大,公子的面色却愈加沉着,转头下令,将城头的数面大鼓擂起。
那些大鼓乃是报时或庆功之用,鼓声响亮,一个二百斤大汉卯足气力擂起来,鼓声可传出二三十里远。
果然,当大鼓擂响,声音将下方人群的吵嚷声盖过,他们露出惊诧之色,待得鼓声停下,已是安静了许多。
公子走下城墙,来到一处平日点兵的台阶之上,看着众人,道:“我乃关中都督桓皙,奉命镇守武威,将兵护民。何人要叛逃通敌,必先将我尸首踏过!”
城墙前空旷,那声音沉厚而冷静,带着些许回响。
哗变的军士闻言,皆一时镇住,未几,嗡嗡议论起来。
“桓都督!”不远的一个军士大声道,“我等不欲与都督为难,只是今日大军压境,我等留下也是死,还求都督放我等一条生路!”
此言既出,立刻得来一片附和。
公子看向那人,神色不改:“城外有十万之众,你欲如何求生?你敢在十万胡骑中冲锋陷阵,却不敢依此高城深池坚守?谁无父母家人?武威之后便是凉州腹地,一旦城破,你我皆命丧于鲜卑人刀斧之下,谁来护卫田舍家眷!”
话音才落,有人冷笑道:“甚田舍家眷!我家原有三十亩良田,如今全都被乡中恶霸勾结官府吞了!如今天寒地冻,都督看看我等军士身着何物!尔等这些贪官污吏全是一个样,只想教我等平时为畜战时送死!”
公子正色道:“我乃关中都督,若有冤屈之事,自当秉公论断。然今日你我殒命,何以还转?百里之外的山地,无草木粮食,尔等比我深知。鲜卑人越是众多,粮草越是匮乏,故而攻势愈急。我已燃起烽火求援,不日之后,援兵可至。鲜卑人腹背受敌,又无粮草补给,自会退去。我等只须坚守便可得胜,堂堂男子,莫非连这点志气也无!”
他声色俱厉,不少人神色松动下来,面面相觑。
公子继续道:“至于营中贪污之事,今日已有了断。”
说罢,他看向裘保。
裘保颔首,将旁边一个随从手中的木匣打开,从里面提出一样圆滚滚的物什,抛下地面。
众人定睛看去,一时间哗然。
那正是马銮的首级,圆睁着眼,似死不瞑目。
我在旁边看着,亦惊诧不已。
他方才对马銮说要借用一物,我还纳闷,没想到却是要借他的人头。
公子冷冷道:“原参军马銮,贪污粮饷,草菅人命,今日我到任查清原委,即按律处置。众将士冬衣粮草,府库中亦将如常发放。大敌当前,军法在上,若有人以身试法,亦如马銮下场!”
话语落下,军士们转怒为喜,欢呼起来。不少人上前,争相往马銮首级上踩踏唾骂,裘保唯恐他们再生事,教城上再度擂起鼓来。众将官呼喝着,带人将军士们驱散,让回到守卫之处。
公子亦在众人护送下往城上而去,走了两步,他突然停住,似乎在寻找什么,未几,转头,目光落在了我这里。
我忙跟上去。
“你跟着我,不可乱走。”公子的声音有些沙哑,叮嘱道。
我应一声,心里叹口气。
公子方才所说所为,大约很快便会传开,这城中的军心,自会得到些许安抚。但我知道,这于事无补。
就算这些人同仇敌忾万众一心,打得不畏生死可歌可泣,与城外的鲜卑人相比,仍是差距悬殊。如公子所言,鲜卑人深知要速战速决,必然全力破城。且拜郑佗等历任匹夫所赐,这武威城的城墙年久失修,白日里我跟随公子巡视的时候,看到了好几处城墙的砖石已经松动。
果然,公子还未走到墙头,只听城门被撞击的巨响已经传来。城头上的士卒纷纷往下投石放箭,而城下的鲜卑人也举弓往城头射来,不时有士卒受伤倒下。
公子知道鲜卑人有备而来,令士卒拆除附近房屋,将所有之物堵在城门上。
“霓生,”他突然将我拉住,低低道,“万一生变,你莫管我,伺机逃出去。”
我:“……”
我心想那慕容显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而且还跟秃发磐那口味殊异的人做过亲戚,若是看中你美色将你掳走如何是好。
“知道了,你莫管我。”我敷衍着,脑子里打着算盘。万一这城破了,我须得带公子一道逃走。法子容易,比如先找个地方藏起来,然后扮成鲜卑人逃出去。
公子这样心高气傲的人,当然不会听我的,所以我现在就要把青玄和裘保找来串通好,等到万一之时,就用药把公子迷晕,我们三人再合力带他逃出城。
正当计议之时,青玄突然走了来。
“公子。”他目光兴奋,“有个人到都督府来,说他是秦王使者,带来了援师!”
我和公子皆是一愣。
“秦王?”公子有些不敢相信,“他在何处?”
不必青玄说,我已经看到了那人,目光倏而定住。
云琦穿着一身锦面裘袍,款款而来,衣袂生风。
到了公子面前,他不紧不慢地一揖,道:“秦国中大夫云琦,拜见桓都督。”
第198章 堂兄(下)
我没有在公子面前提过云琦, 但即便如此,公子看着他, 仍露出些许诧异之色。
“原来是云大夫。”公子还礼后, 没有废话,道,“听闻云大夫带来了秦王援兵?”
云琦颔首:“正是。”
“在何处?”公子问。
云琦微笑:“便是在下。”
公子和我皆是诧异。
“云大夫莫不是在玩笑?”公子神色沉下。
云琦神色不改,道:“在下从不玩笑。在下奉秦王之命, 到武威而来,便是要给桓都督解围。”
公子看着他:“愿闻其详。”
云琦道:“此事甚易, 桓都督只消令一鼓手, 将大鼓擂三下, 间隔片刻,反复三次, 城下鲜卑人自会收兵。”
我看着云琦, 不动声色。
公子将信将疑, 即刻令青玄去城头传令。
没多久,城头传来鼓声。如云琦所言,三下之后停顿, 往复三次。
突然,外面的鲜卑人传来长长的角鸣之声, 不止一处, 互相呼应。而与此同时, 那撞击城门上的巨响不再, 亦不再有箭矢从城墙下射上来。
我朝城内下方看去, 火光中,只见原本奋力往城门堆积木石抵挡的士卒们也停住了,面面相觑,皆露出惊愕之色。
公子急忙登上城头,往外面望去。
夜风冷冽呼啸,城外的鲜卑人,火把仍如星辰般明灭,可看到他们已经撤出了数十丈远,但不前进,亦不后退。
城上方才还在奋力死战的将官和士卒,见状皆又是错愕又是疑惑,警觉地盯着他们。
再看向云琦,只见他毫不意外,泰然自若。
“都督不必惊讶。”他说,“一个时辰后,这些鲜卑人若未见到我出城去,便会再度攻来。”
公子的神色倏而沉下。
我心中震了震,却是豁然明朗。
先前的诸多猜测,如今练成了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