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与老友一番长谈以后,定下了原主和郭玲的婚事。
孩子们同意也好,不同意也好,反正必须听他们的。
原主初中毕业,喜欢城里的一位同班同学张华思,不愿意娶郭玲,可在蔡父的镇压下,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答应下来。
昨天穿越而来,他就搞清楚了原主的经历。
原主也没有留下什么心愿。光棍的很,就那样走了。
这是他遇到最光棍的一人。
君越也不出声,静静的编制竹箩筐,也不多看一眼东西厢房坐的三家人。
蔡父在儿子心目中还是有些威严的,瞪着眼睛,扫视了其余三个儿子,然后才说道,“我自己挣的钱,想给谁盖房子就给谁盖房,还轮不到你们小辈的来指手画脚。
一家人种田挣的一切都是你们娘在管。我给老五盖房的钱,是我自己的津贴,有你们什么事儿。”
蔡父说完,背着手走进屋,气哼哼的躺在炕上。霸气过霸气,可蔡父心里不好受。
他是被三个儿子不作为的态度给气的。
第166章 末世女穿六零(01)
他也没想给老五盖多大的屋子, 老郭家里的有房, 只是那屋是多年前盖的, 他就想着, 在老郭家的院子里给老五小夫妻俩加盖两间新的土坯房。
然后新房不再盖茅草顶,换成瓦顶,算是他对老五的补偿。他知道儿子不愿意和郭玲结婚, 也不愿意去做上门女婿,他盖新房就是单纯的补偿老五。
只是没想到老大老二老三一声不坑,看来他们也是有意见的。
他们怎么就不想想,要是老五不娶郭玲,娶别的姑娘娶回家, 家里的房子不够住,一样还是得起新房。新房归谁住, 肯定归新人住, 难道还得归他们结婚了八百年的人不成。
蔡父心中郁闷, 孩子们这样,多少有些寒心。
坐在墙角的君越, 看着低头在编制竹箩筐,其实是盯着地上, 虚拟屏幕被投影在地上,他看着自己的数据。
宿主:君越
灵魂值:130
功德值:100000
兑换币:一亿八千万
生命空间:五行规则俱全的中等空间。
经历了一次末世,所有的数据都是大涨特涨, 就是生命空间, 因为在末世世界寻到几件他不认识的宝贝, 也升级到中等空间。
在末世一世虽然辛苦,劳心劳力,可却很值得。
舒坦了的人抬起头来,发现蔡母坐在大门口的另一端正偷偷抹眼泪,肯定也是被三个儿子伤了心。
君越见不得善良的长辈哭,特别是像蔡母这样的老好人。
他不忍心,拖着椅子走过去,从口袋(实际上是空间)摸出来一块浅灰色,四角绣着一支杜鹃花的手帕,递给蔡母。
“妈,别哭了。有什么可伤心的。别人不孝顺您,往后我孝顺您。等我赚了钱,给您买衣服买鞋子,买点心吃。旁的人,滴口水也别给他们吃,馋死他们。谁让他们不孝的。”
声音不大不小,东西厢房屋檐下的人都能听见。
蔡母这样,居然没有一个人过来劝。君越看了都生气,生三个不孝子,确实伤心。
老三受不住啊,老五那狗东西,直接说他和老大老二是不孝子,他们哪里不孝了。只是不同意爹给老五盖两间新房而已,又不是以后不养爹妈。
至于把他们说成不孝子吗?他们再混蛋,也没有想过不赡养爹妈。
坐在自家房门外修补炕桌腿的老三,听的火气,怒火中烧的冲过来,直直的站立在母子俩跟前,国字脸耷拉着,沉声的吼道,“老五,你说谁是不孝子,说谁呢?”
“说你们三,怎么了,我说错了吗?爹想给我盖两间土坯房,你们不同意就不同意呗,好好跟咱爹说就是,我又没有跟爹提要求要新屋。
你们三不自己说,派个女人找爹妈吵吵啥。有你们这样做儿子的不,再来几次,你看爹妈能搭理你们几个不?
换成是你们的儿子这样对你们,心里舒坦不?说你们不孝还说错了还是咋滴?”
记忆中的原主,嘴巴子就厉害,君越是依照着原主的记忆来行事,改动一点点性格也不会太过。
老大一般是父母寄予众望的孩子,希望他能给后面的弟弟妹妹做个好榜样,也希望他是兄弟姐妹中最有威望,最孝顺最有成算的那一个。
蔡家老大听着老五一声声的质问,羞愧难当,黝黑的脸上居然泛出明显的红晕。
“老三,别说了,是我们三不对,还说啥说。我表态,无论爹怎么决定,我都不反对。
是该给老五起两间屋子,等天晴了,每天收工后我去打土坯,除了几个木梁,瓦片花点子钱,其余的也花了不了钱,咱们是做哥的,弟弟结婚,别的做不了,出把子力气打些土坯盖两间屋子,还是能做的。”
老二也闷着声音说,“我和大哥一起打土坯。”
老三一听,也不再瞪老五,也不再说什么,嗡嗡的说,“加我一个,免得说我不孝,不善。”
此事暂时就这么翻篇了,躺在堂屋炕上的蔡父,心情好了不少,嘴角微微翘起。暗自肯定上面的三个儿子,就说嘛,老子的儿子品行还是不错滴,之前只是一时想茬了而已。
半天,雨一直下,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
君越摸摸肚子,瘪瘪的,肚子里一点油水都没有。
吃过午饭,君越嘴一抹,对着父母说,“爹,妈,我进躺县城。”
“去县城干嘛,找你四姐啊?”君越上头还有一姐,姐弟俩关系贼好,四姐比君越大三岁,已经结婚五年,颜色长得好,嫁到城里。丈夫魏建军也是蔡父战友的儿子,魏父是县城人,回到地方以后在县城的公安局上班。
魏家也有三个儿子,魏建军是老小。他从第一眼见到蔡四姐就相上了,之后两家相互来往一年,他就迫不及待的催促着亲爹找人上门说亲。
认识的第三年头上两人就结婚了,魏建军是汽车站的司机,专跑阳宁县至京城的客运车。
每位司机每天一天一个来回,虽然辛苦,可收入不错。
“不找她,找我同学,上次说帮我带东西的。”具体什么,君越不说,先进城瞅瞅。看看有什么,摸摸黑市。
“带啥,你存的那点钱别乱花。”蔡母不放心,叮嘱儿子一句。
早几年,没有公私合营前,田地划分到各户,家里的出产,上山下河弄的东西都可以随便买卖,家里的孩子们那会儿都上山下河使劲倒腾,自家就属年龄最小的老五能倒腾。
一个人悄悄攒了多少钱,家里没有人知道,上面的几个孩子也无话可说,那时候八仙过海,各凭本事。
“妈,不乱花。”进屋拿出来一把旧的黑色雨伞,这时候有雨伞的农村人家很少,都是斗笠,蓑衣。原主几年前在县城读初中自己花钱买的一把二手的旧雨伞,几年来,一直保管的不错。跟刚买来时一样。
脚上还套上一双厚底的草鞋,绑的牢牢的,然后潇洒的离开了家。
小林生产队离县城不远,就二十来里路。
下雨天走过去,显然是不有些不好,走出村口,找了一个没有人的地方,放出来一辆老式的旧自行车,用半旧的围巾蒙住脸,只留下眼睛露在外头,一个劲的朝着县城使劲的踩。
阳宁县不大,但靠着京城就二百来公里,还算繁华。几百年来,这里一直都不错。县城的建筑,两三层的小楼不少,还有一栋四层的长排楼房。
城市的规划没有刻意为之,但民居都是自动的在正大街的后头,两条笔直宽阔的主街道后,还各自有不少弯弯绕绕的分支街道,也有不少的民居,工厂,单位。弯弯绕绕的街道四通八达,组成了一个圆形,形成了现在的宁县。
进城后,找了一条早年就荒弃了两户人家的巷子,君越收好自行车,卸下蒙住脸的围巾,换上一双旧雨鞋,撑着黑伞,四处溜达。
记忆中的,和自己看到的,还是有差别的。
原主确实攒了不少钱,他全揣在身上。还有几张原主找同学换的票券。
溜达的第一站,就是肉食水产收购站,这里卖猪肉,卖各种肉类水产。
肉食水产收购站,没在主街道,十字路口进去,拐个弯,君越路过的时候,特意仔细瞅了瞅,没啥肉了,但是运气好,他看到了牛肉,两人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