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最佳男配(151)

家属院,半晚上都热热闹闹的,杀猪,杀鸡等,旅部的大食堂也得到不少好东西,跟着加餐。

生活区洋溢着一片欢乐的气氛。

今天出行的男人,在妻儿面前,那是凯旋的英雄。

转眼又是七天,君越带着没有上山过的有家属的男军官,上山了一次,再次收获满满的下山。

作弊手段高超,普通人可看不出来。大家唯一感慨的是:唐叔,人好,运气好,经验丰富,是最好的老猎人。

两次,君越父子都有参加,家里有分到了两份肉。

前后两星期,一共四份肉,还真不少。

第二次打猎过后,君越再住了三天。带着孩子们回到井湾生产队。

这次是唐高亮借的部队的废旧的老吉普车开车送祖孙四人回家的。

带回去的还有夫妻俩攒的票买的点心 ,水果罐头等。

回程的时候,唐高亮还去了一趟邮局,给燕京的侯家岳父岳母寄去了盐水肉,还有亲爹做的剁辣椒,酸豆角。

回到井湾的家,君越一直宅在家里。很少出门晃悠,只是那下放来的那一对夫妻,算是君越的“责任田”,他时不时的会去关心下他们,问问他们有什么不会的。

其余时间,在家里教孩子,做做饭,偶尔去山谷转悠拎回来一只野鸡。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九,唐高亮与妻子正式开始休假。一共有一个月的假期,差不多能休息到正月尾。

车上,侯秀秀说起出门前接到的电话,“亮子,妈来了电话。”

“妈,说什么了,她和爸的身体还好吧?”

夫妻俩坐在后面,闲聊着家里的琐碎。

“挺好的,妈说爷爷和爸爸很喜欢吃爹做的酸豆角,剁辣椒。每顿都要吃,说是今年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侯秀秀也喜欢吃,不过她把公爹送的酸豆角 ,剁辣椒一大半都寄去了燕京,她知道爸爸和爷爷都好那一口。

“喜欢就好,等回家以后我和爹说说,看来年能不能多做点。”

“这,会不会不好?”侯秀秀有些不好意思,感觉有点指使公爹替侯家做事的感觉。

“爹不会介意的,我就问问,提一提,决定权还是在爹手上。”

隔的不远,聊了一会儿,再抬眼,他们已经到家。

不只是唐高亮夫妻在腊月二十九回到了井湾。还有老三夫妻俩,第一次在腊月二十九回到了井湾。

一家人大团圆,过年肯定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饭。

三位儿媳,在厨房忙碌着。老三家的蔡红英低眉顺眼,怎么看都不是以前那混不吝的泼皮样。

她的变化,感触最深的是老大夫妻俩。老三家的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这样的弟媳妇好是好,可她却总感觉不真实,有点像做梦一样。

唯一不变的是,老三家的依然喜欢怼她。这样才是她熟悉的三弟媳。

快乐的时光,是短暂的。

老二夫妻俩的假期,转眼就过完了。这一个月的时间,君越过的比地主老爷还舒服,不管做什么老二都抢着做。

做饭有儿媳们做,他只要等着吃就行。

老二一家走了,老三一家早就走了,君越又是一个人过。老大一家可不需要他管,他只需要管好自己就成。

孩子虽走了,可猫冬还没有结束。东北的春天,依然还是一片冰雪。丝毫没有消融的迹象。

都说瑞雪兆丰年,可在这两年只有瑞雪,没有丰年。

“爹,我出去了。”每天早上出去,唐高明都会对着正房喊一声,告诉爹一声。

他从来没有想过爹会回应他。

“老大,你顺便去牛棚看看。”今天,君越汲拉着旧棉鞋走了出来。

“嗳,知道。”

挥挥手,唐高明离开了家门。

第二天开始,君越又开始了黑市生意,依然是半夜,但时间推迟了两个小时。

他现在不是那么迫切的需要现金,只是想换一些全国粮票,券,或者古董首饰字画。

第137章 寻亲记(19)

凌晨五点, 天依然黑漆漆, 伸手不见五指。

君越又坐在以前常坐的角落,安稳的坐在小马扎上。

在黑夜中,他能看清楚前后左右十米范围的任何一个人。

从去年秋收以后,粮站收紧粮食以来。有城市户口的, 吃商品粮的,全感受到饥荒的脚步,在步步逼近。

韩家人轮流在黑市寻找那位卖便宜粮食的“好人”,可最近两三个月, 一次也没有找到。

今天, 轮到韩家老大进黑市找人。

那么些黑市,他来的是离自家最近的黑市。天太冷,他也冷,寻个离家近的。

习惯性的去到那些犄角疙瘩找寻, 每个黑市都有不少的犄角疙瘩。韩老大仔细的找寻着,一直在黑暗中搜寻,眼睛都不敢多眨。

黑暗中用手电筒照照对方的摊子,就知道是不是他要找的人。

走了不少他知道的暗处, “唉,又没有找到。”低声嘀咕着,走向最后一个黑暗处。

最后一处, 再找不到今天就可以收工了。现在黑市的粮食又涨了几波价。原本就死贵死贵的价格, 更加的贵了。可粮食的质量, 却一直在下降。

君越正在和一位比现在的他年长的老爷子说话(谈价), 老爷子说话斯斯文文,怀里揣的是老物件。

老爷子内心很是忐忑,在当下的年月,这些古老的物件,还不如钱和粮票有用,也不保值,要是今年依然干旱,下半年,价格会更低。黑市的粮食的价格更会一路上涨。

“老哥哥,都是老物件,别现在贱卖了。”君越看到老爷子冷到发颤的枯手,捧着一个小叶紫檀盒子,里面装的是火油钻,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虽然很多人觉得那光芒极弱,在黑暗中,暗似萤火。可君越却看的清清楚楚,真美。

一组全套的火油钻,项链,耳环,戒指,手链,全是一克拉以上的,几十颗相同品质的镶嵌在一套首饰中,可不常见。特别是项链正中间,有一颗特别的大,他估量有五十克拉。

做工精致,看的出来,是那种手艺精湛的老匠人才能做出来的。这样一套首饰,以后可不好找。

“算了,还是换粮食吧。再贵重也没有生命贵,先顾命吧。”老爷子也知道,他半辈子都活在战乱,天灾中。还是保命吧,这样价值的首饰,家里还有。

那些在他看来会更有价值。

这话怎么劝,也不好劝。接着两人就开始交易,君越不缺粮食,也不需要多少成本。他也不是奸商,做不来压榨人的事。

韩老大听到君越的声音,喜的站在一边静静的听着,手电筒在角落照照,看到了成堆的粮食堆在角落。

一种幸福感从心底升起。

多朴素,幸福多么简单。

当下许多人对幸福的定义是,每天能吃三顿饭,每顿能吃八分饱。七天能吃一吃荤菜,一年能给自己还有孩子们做上两套新衣服,吃喝穿能达到这样的要求,他们就觉得已经很幸福了。

多朴素的心愿,至于房子,能有单独属于自家的房子最好,或者单位能分套稍稍大一些的更好。房子都不算急茬。

价格依然是几个月前的价格,君越没有想着涨价这事。只是他挡了别人的道,一个黑市,哪怕他不天天来,也会影响到别人的生意。

挡道是要付出代价的。

送走一直念叨他是好人的老哥哥,韩老大靠近了他,“叔,还记得我不?”

君越早就发现了韩老大,笑着说道,“知道,韩家老大吧?”

韩老大高兴的像小鸡吃食,直点头,“对,叔,刚才听你和哪位大爷说话,粮食没有涨价,是不是还是以前那个价格?”韩老大做事特别的仔细。

他还得亲口问问,亲耳听听,才能放心。

“是,还是以前的价格。可以用钱和全国粮票,以及老物件都可以。”

君越主要是收老物件,无论什么都可以。只要他能看得上眼就行。

黑市里说老物件,大家都心知肚明。

“老物件,暂时没有。还是和以前一样,钱和粮票。”

韩老大家里是有老物件的,可是还不到那个份上,钱呢,家里还有些,再说他们家的人除了孩子,都有工资。

这点是不愁的。

“行,买多少,自己拉袋子。”

君越装的粮食,都是三十斤一袋,五十斤一袋,一百斤一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