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康就是穿了小郎君的衣服也变不成小郎君。小郎君的衣服哪里有乐康这身好看,就这样跟我去就行了。”
“我知道校场就在那里。”
宁馨举起小胖爪子,指着一个方向。
“我们骑马去那里就好。”
当宁馨跟着宁远来到校场时,校场已经站满了人。
宁馨并没有跟着宁远走到最高处,她给自己找到一处既好观看别人,又不大显眼被别人看到的地方。
她并不关心宁远此刻跟他们说了什么,她眯着眼睛,看着前方黑压压的一片。
这是她八年的人生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青年男子整齐的站在一起。不知道宁远说了什么,人群中整齐的响起“是”的回答。
接着是山呼般的大喊,宁馨能够感受到从远方一路翻滚而来的声波打到身上,然后四散开来。
整个校场弥漫的空气都与别处不同。
宁馨抬头看了看远处的天空,似乎从这里迸发出的某种能量,正汹涌的朝着天空奔去。
第174章 异想天开的想法
临海郡的不少县城尤其是临海的村庄都被海盗光顾过。
他们没有加勒比海盗的杰克船长帅气,也没有去海中探险宝贝的勇气。他们发家致富的方式就是掠夺。
残酷恶劣的海上环境将他们基本的良知冲走,只劫财多没劲,他们的痛苦哀嚎才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
所以他们裹挟着海上的风暴到达陆地时,常常如飓风过境,人员财产都遭受到巨大的损失。对于海盗,饱受海盗欺辱的民众有着心底出来的憎恨感。
大陈朝的历代帝王对于海盗并不大重视,即使先帝机会一生都在战争中的人,也没有将海盗当做大事来办。
海盗对于领土并没有兴趣,他们的兴趣在于财富,想旋风一样卷走所经过地方的钱财。他们又不攻城略地,抢完就走,换个地方抢。等你这里缓过劲,又有钱有人后再卷土重来。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就像是放牧者,这里的人就是圆滚滚的小猪。
他们不负责喂养,只负责收获。没有哪个牧人会把养小猪的猪圈也给卖了的。
他们的这种只要钱不要地的行动方式,使得他们在当权者眼里只是小打小闹。
暴烈如先帝,也没有对他们过多的重视。能够被记在史册上的帝王当然是开拓了多少疆土,建立了多么大的帝国,而不是打跑了几波海盗。
如果先帝的年代,四周的民族都很安分,没人愿意开启战争。先帝可能会按耐不住血液里暴躁的破坏分子,不嫌弃海盗不成气候,不够塞牙缝。毕竟蚊子腿再小也是肉,海盗再不济也能解解馋,实在不过瘾掀了他的老巢。
可先帝的时代四周一直不安稳,他的精力都放在身强体壮,不仅会烧杀抢掠也会要土地的战斗力强盛的周边小国上。
蚊子腿上的肉,还是让他好好的长在蚊子腿上吧。帝国忙着四周开战,实在没空理会小蚊子时不时的吸血行为。
永明帝的周边环境比先帝时要好的多,打了几十年的仗,庞然大物的帝国都有些消化不良,更别提只能靠运动战的小国们。
大家打了这么久都累了,所以大家洗洗睡一觉,有精力再打。
永明帝正好就是在洗洗睡觉养精蓄锐的阶段。
他的个性温和,打仗这么有伤天和的事情还是少发生一些吧。
海盗好像也不是什么多厉害,多大破坏力的东西。他们只是在海边的城市抢一抢东西,即使出人命也没有多少人。
就是现在的边界,也会有正在养精蓄锐的敌人们梦游到边城抢东西。
郡县不是都有军队的嘛,你们自己解决好了。
大陈朝那么大,被海盗光顾过的地方所占的比例很少,被经常光顾,一旦长胖点就来卖小猪仔的地方就更少了。
被光顾的地方又不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那里的士族少,多是些平民百姓。能够掌握帝国前进方向的当权者们感受不到海盗的可恶,他们离这些太远了。
海盗也不是什么安全的职业,一般能够有口吃的正常家庭成长的人都不会去吃那口饭。风里来海里去,真是拿生命在抢劫。
所以每次抢劫对于他们来说都当成人生最后的狂欢,也许他们抢劫到这些东西还没回到老巢就被掀翻在海里。所有的金银珠宝华服美人都和他们没有任何的关系。
把每一次的掠夺都当成人生中最后一次的抢劫,他们的变态心情和手段根本不是游牧民族的抢掠所能比的。
可他们的报废率太高,活动地方又极其有限,即使手段残暴,影响恶劣,也只是局部影响。上面不重视,下面组织不力,海盗们便越发的猖獗。
临海郡的居民基本上都听说过海盗的残虐,对于海盗有着发自本能的厌恶。
宁馨看到的新兵,并不是昨天才招来。能够让宁远看到,他们已经被认真教导过,并且宁远对他们有了最起码的认识。
宁远接手临海郡后,在经过认真的观察了解后对军队进行编整。
他来自军事世家,对于怎么出海当海军打击海盗没心得。可在陆地上怎么不被欺负,怎么打击敌人,还是有着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当宁远提出驱除海寇的口号招募士兵后,自愿参军的人数有了大规模的提升。
他用自己的关系,成功的争取到朝廷对于他们军事资金上的支持。
永明帝上任后,帝国的军费支出还不到先帝时期的十分之一,朝廷不差钱,军费充足。
原先的军队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开营拔寨,当做家兔养了这么些年。宁远见识过他们的战斗力后,裁减掉一部分人后,剩下的人编入新兵训练。
训练成果很是喜人,两个月前成功阻击一伙海盗的入侵,以全歼海盗小分队的战果为新训练取得了开门红。
宁远给新入伍的最可爱的人们打过鸡血,憧憬过未来后走到宁馨身边。
“乐康看出来什么没有。”
宁远指了指远处正在一个一个方阵站着,拿着刀枪训练的战士们。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京师是找不到这么多这么努力训练的士兵。他们看起来都像是有着国仇家恨的沉重过往。”
宁馨见他们喊声震天,即使动作不那么统一,也丝毫不减少对于灵魂的震撼。
“仇恨是很大的一股力量,以前是没有人组织,有的村落自己组建队伍。现在有人牵头,分散的力量被重新握在一起,力量就会成倍的增长。”
“对了,这次招来的人中有一个你大概有兴趣知道。”
宁远拉着宁馨向东走两步,指着前面说道。
“看到那个瘦高的人不,他是你救下来那家读书的儿子。他不愿读书,跑来参军了。”
宁馨顺着宁远手指的方向看到站在前排,身体有些瘦弱但腰挺得很直的十几岁的少年。
见他认真训练的模样,宁馨心中莫名的升起一股自己都不大相信的念头。
“他不读书要建功立业的模样,不会是想以后替他爹报仇吧!”
第175章 饮啄
纪宗泽已经站了两个时辰,他觉得阳光不是照在他的头上而是只照在他的头上。
不然他怎么会觉得眼睛都被阳光照得睁不开,头晕目眩外加汗如雨下。
可命令还没有解除,他仍然在咬着牙坚持不动。
“休息!”
一声令下,纪宗泽像是被抽了支架的泥人瘫倒在地。躺在地上,他能听到自己的心脏扑通扑通跳动的声音,似乎下一秒就能跳出来。
到底还是太娇惯了,如果自己也是七八岁就能下地帮父母插秧种地的话,就不会是这么一个半死不活的状态了。
现在才真切的明白,自己以前真的是太天真了。
纪宗泽的头顶阳光被遮住,睁开眼睛,一颗大头出现在眼前。
“起来了。”
少年伸出手,纪宗泽大喘了几口气后伸出手。
“我以为这次你会坚持不住呢,没想到竟然真的站了这么久。”
少年看起来二十岁左右,其实只有十七岁。
常年的下地干活,让他比同龄的孩子看起来都要大不少。
宽大的指节,掌心的粗糙,无不在说明这是个劳动人民的手。
握住纪宗泽的时候,很有力,自己只是微微使了一点力气,就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