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也没打算安慰什么,这种情况太常见了,就譬如当初一家子还住在双溪村,相公还没考上秀才的时候,大嫂对他们一家子没什么好脸色。如今二房发达了,大嫂便一下子态度大变,这都很正常,何氏早就习惯了。
在她看来,女婿往后的发展,只怕比自家二郎要好得多,这样的事情,女儿往后肯定也要经历,提前感受一下,不是什么坏事。
再一个,何氏语气郑重了些,道,“再者,虽说都是一家人,但也有个里外亲疏。像我们母女俩自是很亲近,你与你阿兄阿弟也亲近,可你与你嫂嫂相处的便少了,没那么亲近,显得生疏些。日后你阿弟娶了媳妇,兴许你与弟媳妇投缘,关系好,兴许彼此看不来,关系差,这都很正常,我不会太当回事,你也不必放在心上。说到底,都是各过各的日子。女婿才是你往后要过一辈子的人,别人的想法,你不用看得太重。”
姜锦鱼这些年也算是在外当家,比起以前自是长进不少,听了阿娘的话,也想开了。
母女俩遂不再说这话题,到了何家后,酒宴还未开始。
这回嫁人的是姜锦鱼远房的一个堂妹,只在幼时见过几面,不过本来便是亲戚,便是不眼熟,也不会生疏到哪里去。
小堂妹名叫何田静,模样秀气,说话也轻声细语的,见了她,羞怯低着头,喊了句,“堂姐。”
姜锦鱼含笑过去,笑着道,“新娘子今日真好看。”
新娘子羞答答的低下了头,脸上染上红晕,看得姜锦鱼很是怀念,想起自己当初刚嫁人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跟新娘子一样容易脸红。
但仔细想一想,仿佛那时候她还算淡定,打趣她的人也少,倒是还好。
姜锦鱼与新娘子说笑了几句,就有外祖家这边的姑娘请她坐下,都是些年轻姑娘,陪着新娘子等喜时辰。
何田静见堂姐与旁人说起了话,才羞答答抬起脑袋,大眼睛打量着面前的堂姐,只觉得她面若芙蓉,皮肤白中透粉,搭在膝上的那一双手,十指纤细,一看便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官夫人。想到这位堂姐嫁的人家,何田静不由得心生羡慕。
她先前便听过这位堂姐的事,打小便那样有福气,后来又做了官小姐,嫁给了探花郎,过着富贵日子。
今日一瞧,她那心里的羡慕更浓了,别看这一屋子做的都是未嫁的姑娘和新媳妇们,可那么一看,还是自己这位堂姐最鲜嫩,丁点看不出是生了两个儿子的妇人,若说是云英未嫁的姑娘,也不是没人信的。
难怪都说富贵养人、富贵养人,可不是麽,不用操心生计,不用为了点银钱受婆婆的气,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可不是养人麽……
何田静也就是随便那么一想,很快便又打起精神,融入了众人的话题之中。
她可是知道,自己婆婆会选她做儿媳妇,跟她是何家的闺女离不开干系。那何家哪来这么大的面子呢,还不是因为自家出嫁了的姑姑和堂姐。
她脸皮薄是脸皮薄,可脑子却不蠢。
她跟姑姑堂姐越亲,婆婆越看重她,越不敢对她说重话。
至于旁的,等她跟相公越处越好了,生下孩子,婆婆更加没话说了。
作者有话要说:年关将近了,大家注意安全,平平安安过年
第129章 家书
何家堂妹的婚事办的挺热闹, 姜锦鱼作为贵客,也就老老实实坐着, 时不时看外祖家的亲戚过来和她说说话。
等把新娘子送走了, 又吃了酒宴,姜锦鱼与何氏便回了姜家。
还未进门,便看到四叔家的堂弟姜魁跑得一头汗,身后追着一群小萝卜头,看上去都以他为首一般。
一群小萝卜头冲过来,到姜锦鱼的身边站定后,挨个老老实实喊人,“姑姑”、“堂姐”之类的。
然后便跟一群小鸭子似的, 又黑又圆的眼睛眼巴巴看着为首的姜魁。
姜锦鱼一看这阵势, 猜出这群孩子有话跟自己说,便问姜魁, “找我有事?”
姜魁到底是孩子王, 别看平日里“作威作福”, 在一孩子堆里吆三喝四的,可真有什么事,他这个老大也得扛着,否则咋能服众呢!
姜魁挺起胸脯, 给了其余孩子们一个“你们放心”的眼神,扭头对姜锦鱼道,“堂姐,能不能让瑾哥儿带我们念书啊?瑾哥儿懂得好多, 比我们加起来都多。”
姜锦鱼微微惊讶,就看一群求知若渴的小萝卜头们跟着一块七嘴八舌道。
“瑾哥儿好厉害!他什么都会!”
“我爹说啦,瑾哥儿的爹爹是探花郎,他本来就什么都会!”
“那敬哥儿的爹爹还是状元郎呢!”
“瑾哥儿的字也写的好看!”
眼看着一群人要为“顾瑾和姜敬谁更厉害”这个问题吵起来了,姜锦鱼忙打断他们,“好了,好了。”
她一张嘴,一群小孩子们都眼巴巴盯着她瞅,满眼的担忧忐忑,仿佛怕她不答应一样。
连跟皮猴子一般的姜魁也眼巴巴看过来。
一旁的何氏见女儿没作声,笑着替她道,“成,让瑾哥儿教你们。”
以姜魁为首的小萝卜头们欢呼雀跃,然后一窝蜂争着凑到顾瑾身边,七嘴八舌套近乎。
瑞哥儿委屈坏了,见哥哥被一堆堂哥表哥给抢了,委屈得都快把嘴撅的能挂油壶了。双胞胎打小就亲近,比同胞兄弟更甚,府里又向来只有他和哥哥两个孩子,这一下子哥哥被抢走了,瑞哥儿满心的不乐意。
好在顾瑾也明显很疼自己这个弟弟,虽然被围的严严实实的,但也不忘朝弟弟伸出手,喊他,“瑞哥儿过来我这儿,别落下了。”
然后就见瑞哥儿笑起来了,挺着小胸脯,从众人让开的一条道中走过去。
姜锦鱼看小儿子那样子,忍不住失笑,摇摇头,目送一堆小萝卜头跑开了。
母女俩进屋,何氏忍不住笑着道,“我看瑾哥儿最像女婿,小小年纪就能服众。之前你阿兄也说过,女婿生来就是做官的,说话做事稳重可靠。”
姜锦鱼听惯了娘成日夸自家相公,毕竟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可这么变着法子的夸,着实有点承受不住了,忙道,“娘,我们快进屋吧。”
何氏笑眯眯跟着进屋,恰好看见从姜老太屋里出来的姜欢,两人打了个照面。
姜锦鱼一怔,便见姜欢黑着脸,躲开了她的眼神,扭头冲何氏招呼了一声。
“二婶。”
何氏照样是一副笑模样,道,“哎,欢姐儿来陪你奶说话呢,真孝顺。”
姜欢不自在的躲开眼神,敷衍“嗯”了一句,匆匆点点头,“我屋里还有事,就先走了。”
何氏自然爽快道,“行,你忙去吧。”
等姜欢走了,何氏才纳闷道,“你这大姐可一向不往这边来的,我回来好些日子了,也没瞧见她过来过。”
姜锦鱼笑了笑,没说什么,转而提起了别的话题。
何氏这些年养尊处优,小日子过得很舒服,倒也不太在意隔房出嫁了的侄女做什么,索性不去想,含笑道,“你舅舅前些日子知道你要回来,送了好些皮子来。我本来都忘了,今日你舅舅跟我提了一嘴,我才想起来。走,我带你去看看。”
姜锦鱼今日去舅舅家,也没空手去,带了好些辽州的特产,都说舅甥亲舅甥亲,姜锦鱼小时候,她这两个舅舅可是格外的疼她。
她弯着眼睛微微笑,“好啊,舅舅太客气了。还送什么东西过来,这些留在家里给舅母们用多好。”
何氏边领着她走,边道,“你又不是不知道,你俩个舅舅最疼你,就是嘴笨了点,可心里都惦记你。”
看过皮子,母女俩又说了会儿话,何氏便有点乏劲儿上来了,“到底比不得年轻时候了,也就是去了你舅舅家一趟,竟困成这个样子了。”
姜锦鱼忙道,“娘,你快去歇一歇。”
何氏点头去休息了。
姜锦鱼这才有空,把从辽州寄来的家书拿出来。
打开信封,里头先掉出来几片干花花瓣,她拿起来一看,不由得会心一笑,心里甜滋滋的。
她有时候感觉,自己和顾衍跟其他夫妻不一样,其他夫妻都是从情意绵绵到相敬如宾,他们则是反过来的,一开始两人就像过了十几年的夫妻一样,说感情也有,但更多的是家人一般,反倒是儿子都生了两个了,倒似老房子着火一般,忽然甜蜜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