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都很是翘首以待。
既有俏郎君,自然也要有美娇娘,这谢太傅在传闻之中,可是五步就能碰上个报恩美人,十步就有女子一诉衷肠的人物。这样的多情风流郎君,出行之时还有人陪同,不是个美娇娘还能是谁?
马车里头下来个身姿娇小的娘子,带着帷帽,不仅遮住了眉眼,就连膝弯都遮住了,然而薄纱之下,那张扬的大红色骑装裹着玲珑有致的身材,却也隐隐可见。
虽未闻其声,未见其人,却也知道这必是一个生得花容月貌的小娘子,如此才能配得上如此俊逸出尘的谢太傅!
苏凝绿一下马车,便打了个寒颤,哆哆嗦嗦地抱着胳膊,“怎怎怎怎么这么冷。”
谢淮无言地瞧着她,脱了身上大氅为她披上。
方才惊鸿一瞥的小美人儿冻成了一只缩头缩脑的鹌鹑,谢淮只得略有些失礼地用大氅将她拢好,带着她往里走。
于是围观者心满意足地去传播“群英榜首谢太傅携美出游,恩爱甚笃,京城第一美人名号易主”的谣言了。
作者有话要说:阿绿:听说你要去看京城第一美人?
谢淮:听说陛下要去同旁人一道打猎?
齐:罢了,还是同陛下(太傅)在一块儿自在。
和大家商量一下,打算开个新文预收,约莫就是翩翩如玉太子爷同娇俏可爱武将家小娘子的故事,背景仿照阿绿这本,然后文风估计也和这篇差不多(其实这一篇的话阿绿的身份限制了我写不少东西)。暂定名《太子妃犯上记事》。
文案:太子裴云起,皇帝说他“宽惠深博,温良肃祇”,大臣们说他“亲疏允睦,恒德有裕”。他是大周的骄傲,翻遍史书都难有的出色继承人。
可是太子妃江苒,出身武将世家,舞枪弄棒,在比武招亲的时候一把大刀把大周最出色的二郎们抽得吱哇乱叫,还是上京第一女纨绔。
众大臣:殿下三思!这这这真是一朵鲜花插……
太子:孤耳朵不好,诸卿方才说了什么?
众大臣:太子殿下与太子妃是天造地设,郎才女貌,珠联璧合!
太子便微笑着冲他的小美人道:苒苒,你瞧,天下万民,都期待你当他们的太子妃。
江苒:殿下今日眼神又比昨日不好使了些。
请小可爱们尽管把预收砸向我吧!
第17章
二人下了马车后走到街角书肆,见头顶上写“上恩书局”,内设两层,一楼可见游览者众,从地板到天花板,设有许多书架,卷帙浩繁,如巍巍书城,许多郎君娘子捧着书册流连忘返,二楼便冷清许些,目光所及之处不见人影攒动。
这二人俱是形貌不俗,进了这遍是书卷的地方,连室内光线都亮堂了许多,有几个读书的人瞧见了心里稀罕,便忍不住多瞧了几眼。
谢淮心里有些不舒服,将看什么都新鲜的小皇帝往身后带了带,扫了那些窥探者一眼。他久居高位,也只是对着女帝才有好脾气,平日里百官触见他冷然的眼神都要退避三舍,何况这些无功名在身的穷书生?
一时,明里暗里的窥视目光便少了好些。
苏凝绿浑然不知他的心事,瞧了瞧,招了店里的小二过来。
小二见来者俱是衣衫锦绣,便知道是大客户,笑得牙不见眼的,道:“小娘子欲要买何种书册?小店收纳齐全,我只有您没听过的,绝对没有您听过而找不见的。”
苏凝绿好奇地道:“我见里头有不少捧着册子看的,难道是不买就不许看吗?”
小二笑道:“只交一碗茶水钱便罢了。”
谢淮见她仍是懵懂,便压低了声音解释道:“会留在这里的,都是囊中羞涩买不起书的,交几个铜板,随便看多久都行,若是饿了,店内还有卖吃食的。”
吃食同样不贵,那些个穷酸才子颇爱此处,很爱在书肆里头寻一个小角落,或说些读书心得,或是针砭时弊高谈阔论,总归成本如此低的交友场所,也偶尔能蹦出值几钱银子的远见卓识。
苏凝绿这才恍然,惊觉这家书肆很会做生意,她倒是想留下来翻一翻话本,只是里头熙熙攘攘的,她出生起就不曾同这样多的人站得这么近,倒有些为难。
小二机灵,见她反应就要请她上楼去,岂料后头的郎君更快些,丢了碎银子给他,淡道:“楼上要一雅间。”
小二不意这瞧着阔绰的公子倒是十分懂行情,掂着碎银子的重量,更高兴了些,领着二人上楼,还殷勤地问了两人要看什么书。
苏凝绿想了想,开口说:“要那些个写杂文轶事的,最好能多写点儿……各人家里的八卦。”
她说这话的时候察觉到谢淮正在注视着自己,便扭头,理直气壮地问:“怎么了?这叫见微知著!关心民生,就要从小事做起,还有比各家的八卦更无关痛痒的小事了吗!”
谢淮:算了,你是皇帝,你有理。
小二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小娘子是对哪种类型的八卦感兴趣?本店近来新印了一批话本子,是以‘群英榜’上各位为人物原型写的,斯文冷峻的谢太傅、霸道邪魅的徐大人、风流倜傥的裴将军……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尽在尚恩书局。”
谢淮:“……”
苏凝绿说:“哦?……斯文冷峻?”她一面说着,一面拿眼睛去瞧谢淮。
“近来城里的小娘子们最好这一口!”小二说,“都说是因着谢太傅的缘故呢,这系列话本卖得快脱销了!”
“给我来一本!”
“不行!”
两道声音齐齐说。
谢淮一出口就觉得不妥,以他往日妥帖的性子,极少会这样当严厉地反驳女帝——可他又不想让她看以自己为主角的斯文败坏的话本,因此只好与她对视,僵持着。
小二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估计是把谢淮当成了这小娘子的追求者或是爱人,缩了缩脖子,同苏凝绿道:“小娘子,这……身侧既然都有了这样俊秀的郎君,又何必再拘泥于那话本子里的谢太傅呢。”
“这你就不知道了,”女帝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我心悦谢太傅已久,自然想看看以他为主角的话本。”
谢太傅本人:“……”
谢太傅本人感到麻木,拒绝再和女帝交流此事。
最后小二还是没敢在白衣郎君的死亡凝视下当面给女帝取来她想要的书册,反而是推荐了另外一人,“小娘子可知道相城先生么?店里新印了相城先生写的话本子,还有先头卖得最火的《罗刹女》也有货。”
苏凝绿好奇道:“相城先生是何许人?”
小二便知她是个久居后宅的,于是耐心地解释了一番。
相城先生不知何方人氏,近些年在京城的创作圈崭露头角,尤其以写得一手好志怪小说而出名。按说如今的志怪小说里头,什么狐妖吸人精气啦,女鬼书生风雪破庙相会啦,或者商人漂泊海外与龙为媒啦等等等等,大多写风月艳事,男欢女爱,不过披了个妖鬼的名号,又多添几分□□。如此文字,只能受俗人喜爱,难等大雅之堂。
可相城先生所写的,却是隐喻了如今的京城高官重臣的后宅风流之事,譬如他成名作《罗刹女》一文,男主角宣某原是乞儿,为罗刹女所救治,后娶罗刹女为妻,爱其妖冶美貌,又得钱财万贯,成了一方富贾。后那罗刹女竟得了失心疯,一日溺死于井中显出原形。
世人皆道宣某受骗,连带着乱棍打死了那罗刹女之父,唯有一幼儿逃家而出。多年后那幼儿成人,做了大官,便至御前鸣冤。
原来当年宣某早知妻子身世,贪图她丰厚的嫁妆,娶了罗刹女后日日折磨她,在她饭菜中下□□,使她常常恍惚瞧见幻觉,终于不堪忍受投井自杀。
罗刹非人,却心怀怜悯,宣某为人,实忘恩负义。可见世间众人,其不如罗刹远矣。
这《罗刹女》的原型,便是当年轰动一时的宣州杀妻案。虽然相城先生所用皆是化名,现实中也没有罗刹这个族类,却仍然能被有心人推出蛛丝马迹来。
除了《罗刹女》外,还有许多文章,都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来,佐以瑰丽文采,既有怪异谲诡,文辞华艳,也有刺贪刺虐,警戒顽愚,实是雅俗共赏,有口皆碑。
如此奇人,又总是踩在一些王公贵族的容忍线边缘顶风作案,倒是得了许多民间士人的追捧,也是一些市井小民的睡前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