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丈夫是夫妻,但我们的立场并不一致,甚至有时候是相反的。别人出嫁从夫,一切以夫家的意愿为主。但我曹淑从不如此,我只听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我以前支持羊皇后,现在支持清河公主,清河公主是皇族,以前我丈夫当政时,君臣即使有诸多不和谐之处,我丈夫从不会威胁司马家的皇位,毫无篡位取而代之之心。现在王敦……”
曹淑说道:“你应该最清楚,王敦变了,他的野心膨胀,连我丈夫也压制不住,再加上有个王应到处点火,这孩子年轻不知收敛,把一切都写在脸上,这对父子有篡位之心,江山易主,这不是清河公主愿意看到的。大晋可以换丞相,但是不能换姓氏。所以,清河公主托付我来招揽你,希望你深明大义,倘若王敦有篡位之举,还望你大义灭亲,让我们提前知晓。”
意思就是当内应。
曹淑所言,宋袆是相信的,曹淑母子一直站在羊皇后这边,和琅琊王氏两任族长都有摩擦,在洛阳时并不是什么秘密。
难道眼前的富贵荣华那么快就要散去么?宋袆被王敦宠成人间富贵花,舍不得眼前的荣华,却也对这一切有着隐隐的不安。
经历了太多混乱的时光,宋袆的不安比任何人都强烈,曹淑一席话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贩卖焦虑,这一招在任何时代都很管用。
宋袆喝完了茶,说道:“多谢县公夫人瞧得起我,不过,在这之前,我要亲眼见到清河公主。”
曹淑说道:“我来安排。”
宋袆告辞,回头再看娄湖风景,问曹淑:“江南烟雨和金谷园山清水秀,县公夫人都见过,夫人觉得那个美?”
曹淑折了一支秋月季簪在宋袆发髻上,“姑娘还不死心么,我们所有人都回不去了,洛阳已死,金谷园估计成为猿猴的家,那些旧时光,都忘了吧。”
侍女看着宋袆的背影,似乎要和江南烟雨融在一起,不禁感叹,“真是个美人。”
曹淑说道:“也是个寂寞的人。”出身下贱,偏又色艺双绝,必须依附靠山才能体面的活下去。
曹淑心想,我这样做,无非是乘虚而入,每个人都有弱点,王敦太自负了,以为一味宠爱,就能让女人效忠,其实宠爱不能代替安全感。
曹淑看宋袆,志在必得,给清河写了一封信,要王悦捎给他,要她配合招揽宋袆,清河自是答应了,找个借口出宫,悄悄与宋玮见了一面。
国丧期间,风波不断。王导决定奋起,王敦要大权独揽,昔日心意相通的堂兄弟频频起争执。
先是为了先帝的庙号问题。先帝虽然死的憋屈,但他毕竟是大晋复国的开国之君,那么谥号就是毋庸置疑的“元皇帝”。
可是仅仅一个元皇帝还不够,还要取个庙号,尤其是开国和中兴之君,绝对不能被一个谥号就打发了,还需取一个和成就有关系的好听的庙号。
王导在尚书台和群臣商量定庙号的事情。王敦的儿子王应来了,大煞风景的说一句,“我父亲说,如今大晋刚刚经历战乱,有很多事情要做,庙号这事就暂且缓一缓。”
王敦讨厌先帝,先帝是因他勤王而死,如果先帝有个好听的庙号,那么他王敦勤王意义何在?先帝昏聩,并不值得如此尊崇。
王导罕见的没有堂弟和侄儿面子,直言说道:“国家礼法不能废。祖有功,宗有德,先帝是中兴之君,怎么可能没有庙号?根据历朝历代的旧典和惯例,就定下庙号为中宗。”
王导话音刚落,王悦,还有朝中重臣荀崧,周访等人纷纷附议,都说这个庙号好。
这就是王导人缘好的影响力了,王敦大权独揽,但是朝臣多不服,王导只是尚书令,却都听他的。
王应吃瘪,回去告诉父亲,王敦恼火王导和他唱对台戏,但是为了庙号这件事闹翻不值得,只得忍了,同意中宗的庙号。
王敦还能忍,王应要气炸了,被王导当众打脸,他面上无光,但是当着父亲的面,他又不敢说王导的不是,只得从其他方向下手,说道:“父亲,我今天去尚书台的时候,尚书令和群臣正在商议太子登基大典之事。”
王敦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登基之事刻不容缓。”
王应说道:“可是太子羽翼以丰,王悦是太子友,太子都听王悦的,听王悦的,就等于是听尚书令的。父亲,尚书令跟新皇帝牢牢的绑在一起,对我们不利。时间一长,焉知尚书令偏向新皇帝还是偏向我们……琅琊王氏的利益?我看太子还有好几个弟弟,最小的才八岁,不如我们改立最小的皇子,这样才好控制。”
其实王敦也考虑过,立最小的有利于控制朝廷,太子不好管了,已经成为王导的人。可是,王敦沉吟片刻,说道:“太子是储君。”
王应说道:“这个简单,就让他在国孝期见出一个丑闻来,以不孝的名义将他废掉即可。”
王敦说道:“太子孝顺,人尽皆知,他这三个月衣不解带照顾‘病重’的先帝,他还把生母接到东宫去了,无论父母,都无可挑剔。”
王应冷笑道:“那要是孝期宣淫,调戏庶母呢?儿子看过了,先帝留下后宫的几个妃子姿色不错,比太子还年轻……”
这些话都被宋袆听到了。
第167章 反转
台城。
秋雨缠绵悱恻,一连下了三天还不肯离开。
天凉了,穿着粗麻丧服的太子哭了一天,又累又饿嗓子也哑了。父亲横死,太子的泪水都是真的。
雨天的夜晚比往日来的早一些,太子用过没有一滴荤油晚饭,要回东宫,谁知刚刚起身,太子的身体就像煮软的面条似的坐回去,捂着头说道:“好晕。”
太子最近累的暴瘦,脸上没有二两肉,他本就有一半的鲜卑血统,此时面庞犹如刀斧雕琢而成,轮廓分明。
一旁侍女连忙叫了羊车过来接太子。
太子被人搀扶着,头晕目眩上了车,一应心腹皆被人找借口留下,身边都是王应安插的宫人。
太子的羊车没有去东宫,而是转弯,去了台城后面的华林园,这座皇家园林里亭台楼阁应有尽有,太子被人搀扶到一个宫殿里。
半昏迷的太子任人脱下一件件丧服,推到了床上去。
不一会,一个美妇人被王应推进来,正是先帝的妃子。
妃子一看床上赤身的太子,立刻吓得尖叫,王应立刻捂住她的嘴巴,“你要是今晚好好表现,让太子满意,事成之后,丞相会给你太妃的位份,永远在台城享受富贵荣华。你若是不听话……先帝的陵墓里,正好缺一个自愿殉葬的妃子。”
王应以性命相要挟,且台城已经被他的中领军控制,连太子都要听他的,妃子只得向权势低头。
“很好。”王应缓缓解开妃子的腰带,“你是先帝宠妃,床上的事情不用我教吧?”
王应猛地左右扇了嫔妃一个耳光,将妃子打倒在地。
妃子疼痛之极,但咬牙不敢出声。
王应问:“是谁打了你的脸?”
妃子哭道:“是太子。”
王应满意的点头,然后拖着妃子的手腕,一直将她拖到龙塌上,王应撕扯妃子的衣裙,用布条子将她的双手捆绑在床柱上,问道:“是谁绑了你?”
妃子泣不成声,只得对着枕边的太子抬了抬下巴。
王应展开被子,盖住了赤身的男女……
且说东宫,太子妃庾文君哄了四个孩子睡下,等到深夜都不见太子回来,很是担心,问了宫人,宫人说太子的车驾本来要回东宫,半途太子突然改变主意,往华林园方向去了。
太子妃坐上牛车,去寻太子,途径灼华宫,把清河公主一起叫去找太子。
最近这对姑嫂因有了共同的对手,关系从平淡到融洽,太子妃对清河愈发依赖了。
清河没有推辞,坐上了太子妃的牛车。
车厢里,太子妃听着雨滴敲打板壁的声音,“这雨下得何时是个头呢?”
清河听出太子妃的弦外之音,说道:“江南本就多雨,太子妃莫要为此烦恼,雨天也有雨天的好处。”
这才到那?一切烦恼才刚刚开始。
牛车到了华林园,王应带领的一队中护军刚好巡视到此,听说太子妃去接太子,王应说道:“华林园树多假山多,容易藏贼,必不安全,我护送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