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案风月(308)

作者:关尔小禾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明长昱问道:“侯府的大夫没为赵侍郎诊脉?”

何三叔连忙解释道:“自然是诊了的,周大夫开的药方精妙复杂,有一味药用了本地的偏方,是以我擅自提议让一位本地的大夫看着煎药,以免出差错。”

“原来如此,”明长昱点点头,作势要进李青林的房间探望。

何三叔恭敬地拦在他身前,说道:“侯爷,公子病中不太方便,特意吩咐了不让人探视,以免将病气过给别人。”

明长昱眼中露出担忧之色,他说道:“赵侍郎与我一同南下,途中生病自然是我照顾不周,若不探望一眼,如何能放心?”

就在此时,李青林房间的窗被轻轻推开。李青林披着兔毛裘衣站在窗前,用手轻轻掩着唇,虚弱地说道:“在下病中,不便见人,请侯爷见谅。”

他用手撑着窗棂,似有些疲累,面色与唇色都很是苍白,仿佛再多说一言就会倒地不起。

明长昱歉然地轻叹一声:“赵侍郎可要保重身体。”

李青林的目光却微微落在君瑶身上,却是轻落即收,轻声道:“多谢侯爷,我这是老毛病了,不出几日就好了。”

“如此我就放心了。”明长昱侧身站在君瑶身前,吩咐何三叔说道:“还是将赵侍郎的窗户关好吧,免得被风扑了。”

也不等何三叔动手,李青林轻轻颔首,自行将窗户关好,房中再无其他动静,只听到他偶尔压抑的咳嗽声。

明长昱领着君瑶回了房,房中早升起炭火,温暖舒适。两人斟了茶饮下暖身后,明长昱才吩咐明昭入门。

这两日,明昭暗中安排人手前去查探晋州的茶商以及种茶的人,却不太顺利。他说道:“原本在晋州收茶的茶商,这两年都陆续离开了晋州去了别处。晋县曾是晋州产茶最好最高的地方,这两年收上来的茶也不容乐观,一些种茶的农户也不再种茶了。”

明长昱蹙眉:“茶商去往别处做生意无可厚非,可隶属晋州管辖的晋县一直以来有不少人靠种茶为生,他们不种茶了靠什么生存?”

明昭面色也难得凝重:“我未曾深入详查,只探听到有些人家的年轻人,去了县城外谋生。”

这更匪夷所思,大量的年轻人出城谋生,官府难道不严格盘查他们的手实?而听明昭的语气,似乎也不知那些年轻人到底以何谋生。

明长昱默然沉吟着,纤长的手指无声叩击着桌面。看来晋州茶税之案,并不似表面那般简单。他想起在于慎匣子中发现的那枚前朝官银,这两件看似毫无关联的案子与线索之间,还有不为人知的联系。

明昭又低声道:“我还发觉一个古怪的事情,我与几个弟兄扮作过路人经过晋县世代以种茶为生的萧家村,那些村民似乎对我们几个有些戒备,虽然未曾做出怪异的举动,但……他们的神色与行为,却让我觉得不对劲。”

明长昱眯了眯眼:“如何不对劲?”

明昭蹙眉沉思,斟酌着用词说道:“好像……好像很是警惕,我们离开时,还发现有人暗中跟踪,直到确认我们离去之后,跟踪的人才放下戒备离开。”

这样欲盖弥彰,想不让人觉得村子里没古怪都困难。君瑶眨眨眼,想到什么随口说道:“我曾随李枫去过蓉城的一个小村,村中二十几口人家,家家户户都沾亲带故。彼时那村中有人犯了命案,我与李枫去拿人,村中的二十几户人家倾巢出动,将我和李枫几个人拦住,拼了命不让我们将凶手带走。这些小村落的人家,虽然朴质单纯,但一旦团结起来隐瞒包庇,他们就会变得很难应对。”

明长昱点点头,凝眉思索着。

君瑶抿唇,轻声道:“可否暗中再去探一次?”

明长昱顿时明白她话中的意思,立即说道:“不可!”他拿了薄毯盖在她的膝上,轻轻拍了拍缓声道:“那里的人已经有了警惕,此番之后定会有所准备,即使再去也不会有太大收获。更何况,毫无权势的村民也敢如此行事,指不定背后还有人撑腰。我们虽有皇命,但强龙不压地头蛇,不好太露锋芒。”

君瑶立即赞许地点头:“你说得对。”

三人沉默片刻,明昭斟询地问道:“侯爷,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明长昱说道:“暂且以静待动,只派出精锐暗查,不要惊动任何人。”

明昭应下,又听明长昱说道:“你去打听打听这坞县可还有适合游玩的地方。”

君瑶与明昭不明所以,都静默地看着他。

明长昱笑了笑:“我自离开起,恐怕晋州的人就已得到消息了。我这两日不动声色,说不定会让他们摸不着头脑。或许还会让他们以为我被贬失意,沮丧至极暂且失了心志了。”

君瑶思索片刻,点点头道:“也好,今天看了一场斗茶,也不知接下来还会有什么精彩。”

因赶路疲惫,加之这两日很是平静,君瑶与明长昱便没出客栈。客栈送饭食与打扫的人也按时来院中,也不会多加停留。李青林的病情渐渐好转,偶尔能从房中出来散心透气。

这日天气较暖,君瑶将换下的衣物放在院中晾晒,恰好李青林与相陪的何三叔。

两日不见,李青林似乎又清减不少,但他生得挺拔,身形依旧笔直,虽带着病气,却没有颓靡之感。

李青林对君瑶微微一笑,说道:“这两日没见,你可还习惯?”

君瑶点点头:“我很习惯,青林兄可好些了?”

“好些了,”李青林也点点头,“我本担心因为我耽误了行程。”

君瑶说道:“侯爷难道没告诉你,这两日本就要在坞县暂歇,不急着进晋州城。”

李青林脸色稍霁:“原来是这样。听说这里盛产好茶,你品尝了吗?”

君瑶将衣服挂好,说道:“尝了两盏红顶红梅,不过我不懂茶,没尝出滋味来。”

李青林微微倚在石桌上,用欣羡的语气说道:“总比我整日与汤药为伴要好。”

“良药苦口。”君瑶淡淡地说。

恰好在这时,何三叔让人端着一碗汤药过来,放在桌上。君瑶闻见浓烈的药味,那白瓷盏里的药黑漆漆的,当真让人望而生畏。李青林轻垂着眼眸盯了片刻,终究还是端起来一饮而尽。

也不知是药味太浓烈,还是那漆黑的颜色给君瑶太深的印象,那苦涩味就像挂在了她的口舌中一样。

何三叔适时拿出蜜饯来,李青林看了不由蹙眉,仿佛这蜜饯比汤药更难吃似的。

何三叔耐心地劝道:“这是雪梨蜜饯,还是你特意让人做的。”

李青林这才强忍着为难勉强吃了两颗。轻轻抿了抿,又似想到什么,将蜜饯递给君瑶:“你也尝尝?”

君瑶随便捡了一颗放进嘴里,许是这蜜饯做得好,滋味不仅甘甜,还保留着最单纯的水梨滋味。她依稀记起离开蓉城之时,与李青林相遇,她就送了他几颗梨。当时她不过是想起卫姑姑,心有所感随手为他选了几颗,没想到他一直念着。

须臾后,李青林发出轻叹:“我听人说,送礼不要送梨,但我一直不信那般说法。”

君瑶说道:“信不信不重要。”顿了顿,又问道:“我与侯爷前来是查茶税一案,与你的公务不同,你届时独自一人要多加小心。”

李青林正欲说话,不料被人打断——

“赵侍郎曾在晋州屏县就任知县半年,比谁都熟悉晋州城的情况。”

这声音不冷不淡,君瑶却听出几分不虞。她循声看去,果然见明长昱从房中走出,阔步便走到她跟前来。

君瑶愣了愣,倒是没想到李青林曾是晋州屏县的父母官,她略带疑惑地看向李青林。李青林温言说道:“李某初入官场,只能从最末做起,有幸能入屏县有一番作为,也是朝廷对我的赏识。”

明长昱说道:“所以赵侍郎在晋州应该如鱼得水才是,我相信以赵侍郎之才,定能将此番之事处理得干净利落,天衣无缝。”

李青林淡淡地笑着:“借侯爷吉言。”

君瑶也知道明长昱并不喜欢她与李青林相处,便礼貌地与李青林说道:“青林兄,天凉了些,还是早些回房吧。”

李青林点点头,声音却是冷了几分说道:“侯爷对阿楚管得未免太过了些,他虽是大理寺的人,可也有自己的自由。”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