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案风月(280)

作者:关尔小禾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库房里很干净,没有痕迹。”明长昱说。

君瑶颔首:“这也许就是凶手的狡猾之处了,他故意选择了这样一处难以留下痕迹的地方。”她蹙了蹙眉,又问:“发现尸体时,赵世祺是什么模样呢?”

明长昱说:“看样子被吓得不轻,但衣衫整齐,身体也完好,没有伤痕。”

君瑶问:“手呢?他若是想用粗绳索勒死人,可得花不少的力气,手心里总会留下勒痕才是。”

明长昱摇头:“没有。”他凝视着她,眼神深而远,似要窥进她的心底,稍稍一凝之后,又漫然说道:“若用软布包裹住双手,便不会留下痕迹。”

君瑶避开他的凝视,有些心不在焉地点点头:“说得也是。”

“还有呢?”他故意再靠近些,似有意要扰乱她此时的心神,“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想说的?”

君瑶蹙眉,拉紧马缰,侧首盯着他:“侯爷呢?难道侯爷没话想说?”她微微咬牙,低沉地说:“侯爷不让我再插手此案,为什么还要问我这么多?”

明长昱愣了愣,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你说得对,是我疏忽了。你若是生气,不如打我几下解恨。”

君瑶心头很乱,她夹紧马腹加快速度,稍稍离明长昱远了些:“回去之后再与你说。”

明长昱失笑,策马上前与她同行:“好。”

京城城门在望,君瑶特意减缓马速,让李青林的马车先过。

李青林也不好让马车在城门口停太久,只是掀起车帘,对君瑶颔首道:“阿楚,多谢。”

君瑶点点头,示意他先走。

李青林面色疲惫,看似有些支撑不住,他无力地伏在马车车窗上,淡淡一笑说道:“今日就此别过,他日在聚。”

君瑶大致知晓他是要赶回去吃药,说了句:“保重。”

在城门口与李青林分别之后,君瑶一路跟随着明长昱,暗地里入了侯府。

第198章 振翅高飞

之所以要随明长昱回侯府,是因为在君瑶看来,这里是最安全最稳妥的地方。

明长昱带着她一路入府,去了漱玉阁。两人始终无言,似乎都在腹内暗藏着不尽的话语,只是在寻一个合适的机会开口。

秋日里的漱玉阁,静谧雅致,院中拔高不少的木芙蓉已落了叶子,树枝柔韧有力。记起当初刚栽种时,它还是一株嫩树,而今拔高了,枝干似浓淡相宜的墨,节节向上。君瑶情不自禁走到树下,摸了摸干硬的树干。

树皮带着秋意干冷,一如不知多少年前的那场大雪里的风,刮得人骨皮刺痛难捱。君瑶一时有些臆想,觉得眼前这株木芙蓉,大约也是兄长折下的那枝,在历经风霜雪雨之后,招摇舒展。

明长昱一入府,就有侍女恭敬无声地伺候而来,端水送茶,传饭摆饭,焚香熏炉。不过片刻,漱玉阁热闹起来,灯火摇曳中,好似这京城万千灯火里的一盏,温柔而温馨。

他朝她招招手,笑着说:“先过来吃点东西。”

君瑶闻言入座,就着简单却可口的食物吃饭,温热的饭菜和汤水让她渐渐回神,也将她心底暗藏的固执和坚韧温热起来。

吃过之后,她无声凝视着明长昱,他也正好用完饭,亲自执着茶盏斟茶漱口,而后无声回望她。

沉默须臾之后,君瑶率先开口:“侯爷不让我查于慎被害一案,是不是早就知道这案子与前朝有关?”

明长昱轻轻放回茶盏,不置可否。

然而这样的态度明显让君瑶不满意,她捏着薄壁青玉杯盏,轻声问:“侯爷一定知道。”

前朝的案子自案发起,至今已经近十年,哪怕彼时明长昱没有根基,没有深入参与案子,但这几年,也足够他布下根基了。否则他也不会在这两年期间,大刀阔斧地拿世家开刀。

明长昱若有所思,轻轻地抿着茶水,须臾之后,才轻声说:“经过河安一案与太后一案,你已经在朝堂的注视之下,我只是想,让你暂缓接触案子,淡出朝堂的视线。”

君瑶很少深刻地揣摩明长昱话中的意思,因为他对她,向来是直白明炽的,而此刻,她却有些犹疑,只是一瞬后,她就下定决心,说道:“我要查这案子。”

明长昱轻捻着杯盏的手指微微一顿,温声道:“若是我不同意呢?”

君瑶执拗劲儿突然上来了,平静地说:“那我也要查。”她不是说笑,她虽品级低,但在刑部和大理寺还是有些浅薄的人脉和方法的,如果真要查案,也不是蛛丝马迹都查不到。

明长昱深深地凝着她。院内琉璃灯火摇曳,在她身上拢着一层柔光,也在她身后投下一片摇曳的暗影。那影子,就像是自她体内迸发出的双翼,振振欲飞,看似柔软,却暗藏强韧。

他心底一叹,有些无奈。他一直知道她聪明自主,却因她与自己越来约数而忽视了她的固执与韧劲。她可以为兄长隐瞒身份,在危险的地方蛰伏等待,等待着一丝线索和机会。如今这机会或许就在前言,她怎么会甘心错过?

与此同时,他心念一转,柔软地凝睇着她。与其让她我行我素地去查,不如让她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查。

不管这于慎一案,是巧合也好,还是暗伏在背后的阴谋也好,只要他在,就能护她周全。

他漠然看着清亮的茶水,缜密地思索着。

君瑶也不慌忙,而是挪开桌前的杯盘,将明长昱拿回来的木匣子放在桌上。这匣子里的东西相当敏感且危险,他没有交给任何人保管,而是亲手将其带了回来。

匣子被君瑶打开,略带尘灰的匣子内,那锭泛着淡淡银光的银子紧捉住人的眼,君瑶轻轻地在其“天顺”二字上敲了敲,“天顺年间的兵饷银子,怎么会出现在于慎的匣子里?”

在凌云书院时,没有仔细看清这银子,现在君瑶将这沉甸甸的银子拿出来看,发现上头除刻“天顺”二字之外,还刻有“靖王府,兵饷,足银”等字样。这说明这锭银子是前朝天顺年间由靖王负责铸造的兵饷银子。莫说君瑶,就算这天下的人,也没几个敢论前朝之事,敢说前朝之事。在坊间里,也只流传着些风流野史,还有令人津津乐道的雪月故事、传奇话本。所以君瑶只知道“天顺”是前朝的年号,却并不了解那个年间的事情。

明长昱将银子拿去,在石桌上敲了敲。他曾带兵千万,见过各式各样的兵饷银,也知道铸造兵饷银的方法与要求,对前朝的兵饷银也有所了解。

敲过银子后,他说道:“这锭银子,成色很新。”见君瑶聚精会神地凝听,他继续说道:“本朝至今,历经三代,粗略算计,也有近四十年的历史。若这银子当真是天顺年间造的,那也有五六十年了,来来往往的经手流通,加上年岁的磨蚀,不可能还这么新。”他又将银子掂了掂,说道:“而且,纯度比较高。我翻阅过前朝的史料,天顺最后那几年,货币银钱铸造相当混乱,为造出更多的钱,许多铸银子的官府所出的银子纯度与重量都不符合基本标准。这直接导致百姓手中有银钱,却用不出去,或者能用,但需得出比平常高数十倍的价格购买。这也是那时□□四起的原因之一。”

君瑶隐约懂了:“那侯爷的意思是,这锭银子……”

她心底暗惊。若这锭银子,不是前朝铸造,而是最近几年才铸造的,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前朝的人,在暗中掌握了本朝的银矿,开始暗中铸造银两。若是这些银两投入坊间,岂不造成天下大乱?若不是投放坊间,而是留着自己使用,那么用途是什么?

君瑶暗暗梗住一口气,心底早就百转千回。自古改朝换代,都是流血漂橹,血流成河。可以说,相当多的皇权,是用无数的性命换来的。如今各大世家,与皇城内住的人,是踩着前朝皇室的尸骸,一步步走上去的。但假如那些尸骸之中,有漏网之鱼呢?

她盯着银子上的“靖王府”三个字,问道:“靖王是什么人?”

明长昱说:“天顺末年的皇帝,在登基之前,被封为靖王。皇帝登基后,其弟被封靖王,善于兵法,用兵如神。”

“既然他用兵如神,为何……”君瑶将剩下的话吞入腹中。

明长昱也不避讳,说:“有人离间了他和兄弟的关系,致仕他不仅要面对叛乱,还要面对兄弟的残杀与篡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