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娱活动贫乏的小初年代,倪优曾在无数个放课后,一边为久病卧床的父亲准备晚饭,一边等候着在外洒扫的母亲下班归家。
每天这个时间点,客厅的黑白电视机里准时播放的《大风车》和《动画城》,是她唯一允许自己暂时抛开作业本,尽情享受的轻松一刻。
她珍惜电视机里的每一帧画面,连节目插播进来复读机广告词,都倒背如流。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
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
打理好宿舍的一切,倪优坚持带母亲去学生食堂吃午饭。
第一次吃学生堂食的倪妈妈有点拘束,她细心地比较了各个窗口的菜品和价位,为女儿买了一份色泽鲜嫩的排骨饭,自己却只简单地点了两样清粥小菜。
倪优跑去窗口又打包了一份鸡腿,放到母亲的餐盘里:“妈,你放心吧。我验过餐卡了,学校已经把这个月的伙食费提前打进来了,整整两百块呢。更何况食堂的饭价比外面便宜多了,足够我的日常花销。”
倪妈妈还是从塑料袋里取出剩余的茶叶蛋,慢慢塞进嘴里。
她声音哽咽:“优优,对不起,如果不是妈妈没有能力,爸爸腿脚不好,你也不会放弃第一志愿实验中学,而来到这里……”也就不用和那些高价赞助生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寝室。
倪妈妈的内疚和顾虑并不是平白无故。
以多元化素质教育为特色的菁华高中,尽管每年凭借美术、声乐、戏剧、舞蹈、播音等艺考生身份,在高考升学率方面遥遥领先,但在大众评价里,比起以纯粹文化课著称的实验、一中等公立高中,依然矮了半截。
正是为了弥补纯文化课方面的实力短板,菁华高中才会在每年中考后,拿着全市新鲜出炉的中考成绩排行榜,挨家挨户地拜访、挖掘最优质的生源。
招生处的老师们通过街道办,第一时间了解到倪优的家庭情况后,迅速抛出了倪家难以拒绝的条件。
只要倪优愿意就读菁华高中,校方不仅会提供丰厚的入校奖学金,所有的学杂费、住宿费全免,甚至每月会在她的饭卡里补助200元餐饮费。
但唯一的要求是,她每个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必须稳定在年级前十之内。
最初,倪妈妈毫不犹豫地回绝了老师们。
“我女儿又不是考试机器,更不是赚钱工具!高中优秀的学生那么多,谁能保证每次考试不出意外?而且她最喜欢的是文化课,你们学校那些擅长艺术类教学的老师,怎么保证我女儿在全市联考的成绩!”
然而,一门之隔的倪优,却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作者有话要说:
一个不得不写的故事,
大概一半是为了告白,
一半是为了告别。
看文愉快~
第2章 Lesson 02
Lesson 02
倪优原本生在小康之家,父母都是国棉厂的资深职工。刚上小学那会,她还是个每天抱着电视机追看《还珠》、《射雕》,存钱买小燕子、柯南贴纸的快乐姑娘。
她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父亲母亲会因为一纸政策双双下岗。
失去了经济来源的父亲,四处向亲友借钱,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到省会的Z市低价批发各种文具、零食、药茶。
他避开城管,拉到郊区和周边农村的集会上倒卖,赚取差价。用来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以及女儿小升初的学费。
那年冬天,他被夜间突降的风雪迷了眼睛,车轮打滑,不慎撞上路侧的护栏,又被身后疾驰的商务轿车重重碾过……
一周之后,倪优再次看到父亲时,他已经失去了昔日高大修长的双腿,再也不能抱着她摇海盗船、举高高了。
她趴在父亲的病床前,任谁劝都止不住眼泪。
倪妈妈把她叫到隔壁的护士站,认真对她说:“优优,这个世界,不是只有爸爸可以赚钱养家,妈妈同样也可以。你看看这家医院里,每天有多少人被送到太平间、殡仪馆。我们至少应该感激上天,你爸爸还活着,还在我们身边,还陪伴着我们不是吗?!”
倪妈妈用力咬了咬下唇,努力不在女儿面前掉眼泪,“优优,过去这么多年,都是他在照顾我们,现在你长大了,要换你照顾爸爸了,你告诉我,你能做到吗?”
“我能!我百分之两百能!”
倪优擦干了眼泪,重重地点头。
从那天起,倪优收起了所有的漫画、玩具。将所有游戏的时间,都压缩在一起,一边照顾爸爸,一边用来学习。
从那天起,她在大大小小的考试测验里,从来没有考过第二名。
由于交警判定事故为双责,肇事司机并没有赔偿她们太多。
街道办体恤倪家的情况,在附近小区里,为倪妈妈安排了环卫员的工作。工资不高,好在福利方面有保障,而且有相对充足的时间,足够照顾丈夫的身体和女儿的学业。
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跌跌撞撞。女儿傲人的中考成绩,为这个家庭带来了荣耀,也带来了压力。
倪优思考了一夜,当菁华高中的老师再次登门拜访的时候,她主动劝说母亲:“妈妈,我不想去实验,我想去菁华。我相信自己,只要努力,无论念哪所高中都能考上最好的大学!你千万不要小看我,如果我连菁华高中的前十名都拿不到,干脆不要叫倪优,改名叫“倪差”好了!”
她握住妈妈的手:“我知道你已经从亲戚和同事那,为我借来了读实验高中的学费,但是我也知道,爸爸现在身体恢复得好一些了,他一直想在街道口开一家简易的报刊亭,他想独立起来。我们先用这笔钱,满足爸爸的心愿,给爸爸买一架轮椅,为他存下本钱用来进货,好不好!”
倪优最终说服了母亲。
她为了女儿据理力争,向校方提出了不少减压条件。总算在金秋九月,将女儿送进了菁华高中。
今天,一上午的报道流程走下来,菁华高中留给倪优的印象,显然比预期的好太多。
仅在餐厅,她就看到不不少衣着光鲜的同学,背着画板、吉他,进进出出,个个朝气蓬勃、元气满满。
不愧是省评的素质教育示范高中,这和初中学校里,连扒饭都要记两眼单词的书呆子相比,画风真的非常不同。当然,倪优自动将自己摒弃在“书呆子”的范围之外。
当母亲还在为她被动择校的事情耿耿于怀时,倪优反过来安慰她:“妈,我挺喜欢这里的。就是因为艺术生、赞助生太多,才能彰显你女儿的学霸天赋呀。如果我选择实验,就算不被全市云集的高手们吊打得自信全无,也可能会被那里沉闷的气氛压抑得忧郁早衰吧!”
倪妈妈皱眉,“童言无忌,别说傻话。”
倪优吐吐舌头,把鸡腿往母亲的碗里拨了拨:“菜要凉了,快趁热吃吧。下午爸爸的书摊顾客多,等周末我回家,再好好帮他打理。”
那是一个规模微小却十分重要的摊位,因为它再次点亮了倪爸爸对生活的自信。
倪妈妈也笑了,她同样为丈夫坚持自力更生而感欣慰。
她夹起鸡腿,想了想,还是装进了干净的塑料袋里。
倪优背过身,揉了揉泛红的眼睛。
她知道,妈妈还是想把鸡腿带回家,和爸爸一起分享。
**
多年养成的习惯,倪优每天留给自己的饭后午睡时间,只有其他同学的一半。
无需等待电子手表的闹铃响起,她悄悄起床,走进寝室对面的公共洗漱间,用冷水擦了把脸,带着简单的文具袋和水杯,轻手轻脚地赶去教室。
正式开课的时间在下午,教室里空荡荡的,没有上锁。倪优推门走进去,路过讲台的时候,看到班主任提前抄在黑板上的座次表。
三排三号,核心,过道,似乎是隶属优等生的专用席区,倪优对自己的座位还算满意——如果被搁置了一个暑假的课桌椅上,没有铺满那些恼人灰尘的话。
她掏出纸巾,将自己的桌凳里里外外擦抹一遍。泛着光泽的黄木课桌,立刻在整个教室里鹤立鸡群。
寄宿在外最重要的是什么?合群,低调。这对于一路顶着学霸光环的倪优来说极为重要,否则一不小心,“清高,孤傲,优越”这样的高帽就会劈头盖脸地砸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