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我出生前两年吧,我那位姨母出嫁之后一直无所出,所以在我那位姨丈驾鹤西游之后她就回了娘家,但她性子不安分,在老家把邻里得罪的差不多之后就主动来京城投奔我母妃,可是当时我母妃正在边关陪伴父亲,得到她传来的书信之后,就让留守府邸的管家帮她安排了一处别庄暂住。后来我母妃回京,父王出事,这位姨母就打着照顾我母妃的旗号搬进王府里来住,我母妃当时因为我父兄的事情无心管她,她就自说自话,插手府里的很多事情,要不是有金婶婶多次阻挠,只怕连中馈也要被她拿去。
“杂记?”杜笑笑有些疑惑那是什么,然后听了小哥哥解释才知道,原来世子小哥哥的父王先圣亲王有记日记的习惯,但其实说日记也不恰当,因为他这个东西很杂,不只是记录日常生活的流水账,还有些读书的感悟一类,练武时发现的小窍门,或者是战场上打仗后总结的一些经验,甚至还有对于朝廷里的一些大臣立场的一些判断和揣测。
及至后来我出生,我母妃病倒,她又用我母妃身子不好的理由想要代替照顾我,你要知道,当时我母妃病重,时日无多,若是这时她做了我的半个养母,一旦我母妃仙逝,她就是王府里的唯一主子,即使我以后长大,看在她的养育之恩上,也要尊她敬她,奉养于她,不然传出去,就是狼心狗肺,忘恩负义。
要不是我母亲病中仍然替我着想,知道姨母这人不足以托付,趁着姑母来探望时,托孤于姑母,我只怕必然要沦落她手里去。
我当时年幼,许多事不能自主,若是真的被她养育,也不知会成个什么样子,只是据我后来很多年慢慢看来,总不会是好的。
后来姑母接手了我的教养,府里没有了正经主子,姨母不好再客居与此,就搬出去了。直到我四岁回府,她又上门来想要入驻,被我拒绝后,还几次三番来府上看望,说是这些年对我格外想念,只是因为我姑母府上门第高贵,不好拜访,所以才没来看望。
但其实我知道,她那些年其实根本没有登过姑姑的门,而是到处打着我母妃妹妹的旗号,攀权附贵,想要再嫁豪门。但她没有任何根基,本身也不是什么倾城美人,才艺品德,没有一样拿得出手,人家真正的世家大族,哪里愿意接纳她。
她多次碰壁,实在无法了,才又回来想要借我的东风。”
顾世子说到这里,大抵想到什么不好的回忆,脸色黑了一下,然后才继续道:“不过虽然她想尽办法,还是不能入府,所以后来就只好对外宣称是自己与我八字相克,要避让,以免对我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还因此,进了京郊的一处庵堂,说是要为我祈福。
她这一番动作下来,一些不知道真相的人,还以为她真的有什么慈母心肠,对她礼敬有佳,还有几个注重孝道慈善的老太君们觉得她这样,合适给自家的孙儿做继母什么的,想要给她拉红线,这些人家算不得豪门,但家底也算丰厚,她得了好处,就更加觉得这条路走得通,就时不时的对外传一些小事出来,也会派身边人上门来慰问,久而久之,外面就流传了一些她为了我多么多么用心良苦,多么多么委屈求全的传言。
这件事我当时知道时其实是想要让人去处理的,可是我姑母说,若是强制去澄清,只怕于我的名声不好,到底是血脉亲人,而且也可能给皇帝那边留下个我六亲不认的印象,不如随她去,反正都是些流言,也没有人敢真的来我这里求证。
后来几年之后,她得偿所愿,再一次嫁入了豪门,我也渐渐长成,戾气不那么重,她来走动,就只当个普通亲眷走动,逢年过节来往一下,平日里却互不干扰。”
知县家的千金,当然不属于这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所以她家里白天是设宴的,而且为了显示对这个女儿的重视,知县大人还在镇中间的广场上请了歌舞班子来表演,以赢得更多人的祝福和恭贺。
第377章
虽然有点儿不满意被人吊胃口,可是到底是对对方即将给出的答案感到好奇,所以康王还是摆出了谦卑的姿态问出口:“先生所言甚至,只是不知我该从何处着手呢?”
南风先生见康王真的礼遇自己,心里很满意,也不拿乔,一边撵着手腕上的佛珠,一边笑着解释道:“王爷既然这些年心思一直在武艺军功上,不如就从这方面入手,只是陛下多疑,直接插手军权或者军队日常管理包括人手调配之类的难免让他多想,所以属下想着不如我们从武器装备上面着手,想办法改进武器,这东西跟军队有关,却又不会直接接触士军士,不会触及上面那位那道绷紧了的弦,但是一旦做成,受益的是千千万万的将士,到时候王爷的声望,只怕能够一次提高不少。
而且这事儿归兵部管,虽然现在只是下属的一个小作坊,但到底和上面联络密切,王爷若是在里面经营的好,少不得会累积下不少兵部的人脉,为以后打下基础。
到时候即使武器研发的事情没有大成,到底一心为朝廷分忧的印象是留下了,人脉资源也培养好了,怎么都不亏。”
康王闻言仔细思考了下,觉得这是个路子,他以前一直都专心在结交高阶武将和提升自身武艺上了,虽说确实有些成果,可是同样也引起了父皇的不满和怀疑,而且那些武将明面儿上跟他称兄道弟,可真要论起忠心来,还真的谈不上。
毕竟,能混到这个阶层的没有笨人,也就是那些自以为高人一等的文臣们总是编排武将们有勇无谋,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可是真的简单的话,又怎么能应付战场上层出不穷的阴谋诡计,又如何能自如的调动安排千军万马?现阶段对他们来讲,自己还只是一个可能的皇位继承人罢了,如果真的把全部的宝压在自己身上,万一他失败了,他们的地位就很尴尬了。
鸿佛寺因为寺庙内有一座依山而建的大佛而闻名于整个大景朝,杜笑笑没去见过,但她想如果按照现代的景点来说,应该和乐山大佛有点儿像,大佛具体是什么时候雕刻建造完的,至今已经不可考,只知道,大景朝建朝的时候,这地方就存在了,只是这寺庙一开始香火并不旺盛,但是后来却有一段儿很离奇的经历导致了它的地位比较特殊,那就是在太祖征战天下的时候,有一次中了敌军的计谋,带伤被追赶至鸿佛寺附近,被当时寺庙的住持所救,而且,住持还帮忙骗走了后面紧追而至的敌军,因此保全了太祖一行人。
太祖当时就承诺,以后大景建立之后,会将鸿佛寺封为国寺,住持封为国师,享朝廷世代供奉,但被住持拒绝了。但是太祖仍然记下来了,还嘱咐当时跟在身边的心腹,在功成之后要重谢鸿佛寺一行僧人,却不想,在功成之前,太祖就急病去世了,甚至没来得及登基。
之后朝廷之中忙着政权更迭的事儿,就没来得及处理这个问题,等一切终于尘埃落定的时候,那位救过人的老住持也已经去世了,所以国师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但是鸿佛寺僧人救人的事迹却也传扬了开来,即位的高祖也下令重赏了卧佛寺上下,敕了不少良田,还重塑了寺内除了大佛以外的所有佛像的金身,更御笔亲书了鸿佛寺门口寺名和大雄宝殿的匾额,派人千里迢迢的送了来,以示恩典。
所以现如今,鸿佛寺虽然不占着国寺的名儿,地位却很超然,算是大景朝范围内的第一佛寺,每年慕名而来的善男信女们数不胜数,成了安城附近一大景点儿,只是佛门清净地,为怕扰了僧人修行,每到初一十五官府都会派人来维持秩序,所以虽然人多,但至今没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甚至较之一般的荒山野庙,这里更加周全,所以很多女眷需要上香的时候都会先选这里。
杜笑笑在车里回想之前听朱大嫂说起的鸿佛寺的消息的时候,马车也已经到了城门口两家约定的地方,朱大成在帘外轻声禀告:“小姐,我们到了,只是,现在还没看见彭家的马车,要不要小的往前去”他的“往前迎迎”还没说完,就看见前面彭家马车慢悠悠的赶了过来,车窗的地方帘子被打开了一个缝隙,彭月儿的小脸时隐时现的露出来,带着一种很欣喜的表情,朱大成不自觉也跟着勾起了一个笑容,然后才转回身跟杜笑笑道:“小姐,彭家的马车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