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她们说,稍微有些廉耻的女人,就算上吊没死,也该找个井麻溜的跳进去,免得遭人冷眼。
舒安歌低头看着自己身上攒新的白麻布衣裳,披麻戴孝不吉利,好歹没有补丁。
走可以,舒安歌还真不想在这里窝着,但是何家人打发她走,却连个休妻文书都没有,她可不愿吃这个亏。
万一他们以后再跳出来,拿着夫家的名义压她怎么办。
外面春光正融,舒安歌扶着门槛儿苍白的脸儿,望着外面膀大腰圆的仆妇道:“我是何家名门正娶的三奶奶,休想让我无凭无据的走。不给放妻书还有庚帖,我离了家门就吊死在何家门前的树上。”
舒安歌斩钉截铁的一席话,镇住了两个粗使妇人,她们面面相觑只怕逼急了舒安歌又要寻短。于是其中一个,去找了大太太问个主意。
丈夫做出了调戏儿媳的事儿,何夫人脑门子疼。一听舒安歌的要求,直接让长子代写了放妻书又拿出了庚帖,急着送走这门瘟神。
当然她还不忘嘱咐仆妇恐吓舒安歌,出去之后不得胡言乱语,否则让她好看。
理清了这些事儿,何夫人敷着热毛巾叹气,只盼长子参加科举能考出个名堂来。
女人这辈子真不容易,她当初怎么就嫁给了何员外这个混不吝的东西。
府里那么多丫鬟婆子,还不够他糟践,竟然盯上了身上没二两肉的儿媳妇儿。
拿了休书外加庚帖,舒安歌也不留恋,她身无长物没半点儿嫁妆。
她神情淡漠的听了何家仆妇几句威胁后,将休书和庚帖揣到怀中,出了何家大门,立马一副欢天喜地的模样。
收拾何家不急于一时,最要紧的先回家,将宋氏照顾好。
周安乐最放不下的,就是含辛茹苦将自己养大的娘亲。
只是走了约莫有一里路,舒安歌拍了下脑门儿,终于想到一个大问题。
她继承原主的记忆后,自是知道周家怎么走,可她在镇上,凭着两只脚丫子什么时候才能回家中。
从付店镇到西坪村,好说也有几十里地,舒安歌摸了摸兜里,干干净净的一个铜板都没有。
又走了两里路,她肚子开始咕咕叫了,默默咒着何家人心太黑,一碗干饭都不舍得让她吃。
舒安歌小脸皱巴的跟苦瓜一样,找了个石头坐在那里,愁眉苦脸的看着同往西坪村的路,盘算着该如何回家。
“嗳,这不是安乐么,怎么坐在这里?”
一个约莫老头儿的声音传来,舒安歌抬头一看,喜不自禁跟她搭话的正是原主家的邻居,脾气温和人称老刘头。
她激动的一下子站了起来,有礼貌的说:“刘爷爷,我被何家休了,身上一个子儿都没有,正愁着怎么回家。”
老刘头几乎是看着周安乐长大,见瘦骨伶仃的小姑娘身上穿着白孝坐在路边,皱巴巴的脸上露出一丝同情:“作孽啊,走,刘爷爷带你回家中,你这丫头也是命苦,唉。”
花骨朵儿似的小姑娘,还没长成就被匆匆塞上了花轿,老刘头他们这些外人都看不过去,也不知周老爹怎么黑着心将孙女儿推到火坑去的。
现在周安乐刚嫁人就死了丈夫还被休了,以后人生苦着呢。
好心人主动帮自己,舒安歌眼睛顿时亮起来,有些不好意思的说:“谢谢刘爷爷,等我攒了铜钱,一定给您补上路费。”
“呵呵,你这傻丫头,老刘头虽然穷,难不成还差你这个小丫头片子几个铜钱。快上来吧,你娘这些日子天天在家里抹眼泪儿,可挂念你的紧。”
老刘头可怜着舒安歌命苦,合计着能帮一把是一把,他是个粗人不会说啥安慰的人的话,只能载她一程。
舒安歌一咕噜爬上了牛车,咧着嘴,喜气洋洋的模样让老刘头稍微放了心。
走了一会儿后,老刘头总算琢磨出了一句话,一边儿甩着鞭子一边说:“丫头,人这一辈子谁没个坎儿,摔了跟头爬起来,以后日子还长着呢。”
“嗯!”
舒安歌跟着牛车晃悠着,重重点了头,又想起老刘头背对着自己,于是中气十足的回到:“刘老爹您就放心吧,我还年轻有的是力气,不怕吃苦,日子总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嘿嘿。”
舒安歌能想的开,老刘头也就放心了,赶着车朝西坪村去。
路上遇到了乡邻,大家免不了要将舒安歌打量一番,再问几句,半是关心半是八卦。
这年头,信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板凳背着走。别说八抬大轿娶进门的,还有很多守望门寡的女人。
所以说封建时代就是不好,男的妻子还没死,小妾一个又一个的抬。
女的死了丈夫,改嫁还千难万难。
或许原主会羞于提及被休这事,舒安歌可不避讳这茬,她要让所有人知道,她自由了。
没两天功夫,西坪村都知道了周家送去冲喜结果成了寡妇的小丫头,被何家休了回来。
在大荔,寡妇不祥讨人嫌,被人休弃更是一件丢人事儿,明里暗里讽刺舒安歌的人不知多少。
可这些跟舒安歌有什么关系,流言蜚语又长不到她身上去。
第1954章 重生文中古代小寡妇3
几十里的路坐牛车也得两个时辰,舒安歌的屁股快颠成了八瓣儿,天擦黑时终于到了村里。
她向老刘头再三道谢,然后怀着忐忑的心情回了舒安歌跟宋氏的家。
每次做任务,舒安歌都是认真对待原主亲人的。
虽然不能打心眼儿里将宋氏当做亲生母亲,至少她会做好一个女儿该做的一切。
宋氏是个好女人,很疼丈夫留下的唯一骨血,为此受尽苛待。这次公公婆婆做主要将周安乐送走冲喜,她硬是急出病来。
可恨周家人冷血无情,宋氏还病着就强行将安乐送上了花轿。
还是宋氏的嫂子来劝她,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她这么一个娘亲在,安乐好歹能有个亲娘,她这才咬着牙挺了过来。
否则,估摸着周安乐嫁过去不出几天,宋氏就得断了气儿。
黄昏的村子,多是乡里乡亲扯着嗓子叫自家小崽儿吃饭,混着此起彼伏的狗叫声十分热闹。
舒安歌在现代位面待久了,猛然来到村子里,还是几千年前的古村落,满眼都是不真切感。
宋氏住的破旧茅草屋,紧挨着周老三家的大瓦房,只有一扇破门。
舒安歌手搁在门上,轻手轻脚的进了门,不想惊动原主隔壁小叔一家人。
她是被休掉的小寡妇,周老三还有柳氏知道了,定会闹腾着寻她晦气。
屋子里静悄悄的,半明半昧,也没点盏煤油灯。
记忆归记忆,真进了破落院子,看着摇摇欲坠的茅草屋,舒安歌心里还是瓦凉瓦凉的。
这种危房,怕是风雨大点儿能直接掀个底儿朝天。周安乐娘儿俩,就在这样的破房子里,硬生生住了十几年。
舒安歌怕自己这身怪力,不小心把房子推倒了,只得小心再小心,进了门槛儿,喊了声:“娘,我回来了。”
宋氏本来借着微弱的光,眯着眼睛做绣活,听见女儿声音,猛的站起身子笸萝翻地上滚了一地。
“乐儿,我可怜的乐儿,你可回来了,呜呜。”
宋氏颤巍巍的开了口,说着说着就呜咽开了,母女连心舒安歌听了难受,眼圈跟着泛了红。
看到宋氏急着过来,碰倒了凳子,舒安歌急忙上前安抚到:“娘,慢着点儿,女儿以后就待在家里不走了。”
宋氏伸着枯瘦如柴的手,将舒安歌摸了个遍,发现她身上没伤没肿的,一把将她搂在了怀里哭着说:“我苦命的儿啊,我们娘儿俩命怎么那么苦呢。”
她瘦削的下巴硌得舒安歌脑袋疼,但靠在宋氏温热的怀里,舒安歌心中热腾腾的。
有一个真心实意疼自己的人不容易,她会代替周安乐,好好照顾宋氏的。
程琳儿有什么了不起,不久是占了重生的光,难不成好想翻过天去。
要是她真的有脑子,就该好好想想。周安乐好好当着将军夫人,为什么要跟一个被休的弃妇过不去。
她所谓林重光对自己情根深种,多半出自臆想。
以林重光重情重义的性格,真对她有意思,怎么会另娶旁人。
舒安歌稚嫩的身体下是成人的灵魂,被宋氏这样抱在胸前,脸上火辣辣的,挣扎着从宋氏胸脯上将脸挪了出来说:“娘,你在家过的怎么样,他们有没有难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