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浪潮下,总有一些无辜的鱼儿要牺牲,于舒安歌而言,能多救一个是一个。
离开鹤城前,舒安歌没和温维雍提改姓的事。
他对温广厚还抱有幻想,只有彻底死心后,才能想通一些道理。
云城偏北,气候干燥,比鹤城要冷上许多。
耿无相出行带的人比舒安歌想象中要多,一行人站了近两节车厢。
到了云城后,耿无相换上军装多了几分冷峭肃穆的气质。
他年纪轻轻就要担任一军统帅,又逢内忧外患硝烟弥漫,为了震慑下属,自然要严肃一些。
云城有两个兵工厂,一个在远郊,四周圈着高高的围墙,拉了满是尖刺的电网,墙上镶嵌着许多锋利的碎玻璃。
不仅如此,兵工厂附近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有武备森严的卫兵巡逻防守。
舒安歌去的不是远郊的兵工厂,而是更小更隐秘,位于山上的兵工厂。
偌大一座山,没有半个村民居住,兵工厂就建在曲曲折折的天然溶洞中。
每当研制出新武器,直接在更远一点的山头上进行试验爆破,传到城里大家也只以为是在开山采石。
耿无相亲自将舒安歌带到兵工厂中,郑重其事的大家介绍了她。
全是大老爷们儿的兵工厂,突然来了个细皮嫩肉的小姑娘,这些常年埋首武器制造的老爷们儿心情可想而知。
“这位是安姑娘,在武器研究上很有建树。诸位都是耿家军的大功臣,希望你们能多指点小姑娘,一起通力合作,早日研制出冲锋枪来。”
“少帅,咱们兵工厂可不是小姑娘玩耍的地方。万一枪炮走火,伤了小姑娘的颜面,这可是一辈子的大事。”
说话的人叫大锤,人生的五大三粗,打着赤膊肱二头肌十分发达,脸颊上有一处很明显的伤疤。
大锤打从十几岁起,就喜欢自个儿做炮仗、倒腾火药,后来战打起来了,他就开始做土枪。
他脸上的伤,就是做土枪时留下的。
大锤在这个兵工厂,年龄不是最大的,钻研枪械制造的技术不是最高的,但心眼儿最实在不怕得罪人。
“多谢关心,相信在各位前辈的相助下,不会有意外发生。”
舒安歌不急不恼笑若春风,一双漂亮的眸子,山水画似的清灵毓秀。
大锤是个粗人,呛了小姑娘一句,对方不生气也不好意思再说难听话。
其他人肚子里也各有想法,当着耿无相的面,顶多悄摸摸的打打眉眼官司,不像大锤那样大咧咧的说了出来。
“这是安姑娘画的图纸,你们看过之后,就会对她印象改观的。”
在来云城前,舒安歌将画的的草图修改了一番,耿无相找可靠的人多誊写了三份。
他将图纸拿出来,大锤第一个接了过去。年过五十的邢师傅第二个接了过去,眯着眼睛借助光线打量手中图纸。
其他人也陆续接过图纸,会议室瞬间安静了下来。
舒安歌面带微笑,眸光清明镇定,不焦躁也没得意忘形。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妙,妙啊!”五分钟后,邢师傅拍着大腿叫了一声妙,眼神热切的看向舒安歌;“小姑娘,这图纸是你亲手画的?实在太精妙了。”
他们一直想改进土枪,减少炸膛率,增加枪的性能和精确度。但仿造洋人的枪支,只能在外观上尽量靠拢。
有时候枪管口径数据,差上十分之一毫米,就会导致射击精度下降。
此外华国的冶炼技术不够发达,做不出轻便结实的金属材料,导致武器性能不足。
邢师傅反复揣摩着图纸,恨不得立即上手,将图纸上的武器制造出来。
“这是我根据外国新研制出的冲锋枪得出的灵感,如果我们能顺利将冲锋枪造出来,与侵略者作战就多了几分胜算。冲锋枪散热套上有许多孔洞,还能像机关枪一样连发,每分钟射速可达500发。”
“每分钟500发?这要是实现了,绝对能将耿家军实力提升一大截。”
在场的人都是耿无相精挑细选出来的,不仅热爱武器研究,对耿家军忠心耿耿,对华国同样一片热忱。
他想要的从来都不是一言堂家天下,而是华国的伟大复兴。
众人围着舒安歌热情问话,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大家说的都对,这种枪还有一个优势,枪身短小火力猛烈,作战时覆盖面广阔,有利于增加战术灵活性,加强近战火力。”
短短一小时,舒安歌靠着几张图纸还有她对武器的了解,成功获得了众人的赞赏和接纳。
耿无相不意外舒安歌这么快就能跟大家打成一片,他选拔人才,不仅靠能力更要看品德。
喜欢窝里斗,耍小聪明往上爬的人,耿无相一开始就将他们剔除在外。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十几个人一起讨论研究,就像百花齐放。
舒安歌在兵工厂如鱼得水,她不矫情,不会因为别人打赤膊扭扭捏捏。
大家说几句粗俗的口头禅,她也只当没听见。
新武器的研发和制造,总是伴随着夜以继日的试验和改进,舒安歌和大家同时同住,不搞半点特殊化。
不到一个月,一代破虏牌冲锋枪正式被研制了出来。第一批一共三十支枪,全靠兵工厂的人手工打磨而成。
下一步,他们要做的就是改进机床,提升金属冶炼技术,争取早日量产破虏牌冲锋枪。
(亲爱的小读者们,人生永远充满波折,希望你们能时刻被爱,永不悲哀。)
第1925章 民国之要命的白月光24
第一批破虏牌冲锋枪面世,让耿无相十分高兴,得知他们在钻研特殊金属冶炼技术,他直接大手一挥拨了十万银元做经费。
华国现在最缺的就是军火技术,如果破虏冲锋枪可以量产,在面对侵略者的无理要求时,他们就有底气说不。
潜山兵工厂所有武器制造专家,全都将精力投入到早日实现破虏冲锋枪量产中,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舒安歌隐然成为兵工厂灵魂人物,她与众不同的创意和想法,让所有人为之惊艳。
一转眼两个月过去了,制作破虏冲锋枪的特殊金属材料冶炼问题成功解决,实现量产目标指日可待。
下一步潜山兵工厂的目标是研究出便携式火炮,增加陆军山地丘陵地带的作战优势。
便携式火炮的研究方案,早在三年前就有了雏形,邢师傅主动邀请舒安歌参与其中,她也给了许多可行性建议。
两个月时间转眼间就结束了,中间温维雍给舒安歌写过三封信,还拍过两次电报。
第一次电报,是告知舒安歌,母亲身体已经大好,并决定与温广厚和离。
另一次电报上,则说他决定改梅姓,请梅家族老开宗祠,将他的名字记到祖父一脉下。
三封书信不仅有对舒安歌的关心和慰问,还有对这两件事的补充。
信中梅维雍还提到,程文娘带着可儿到中法和爱医院找她,他暂时将她安排到铺子里做一些浆洗缝补活。
即将回鹤城前,梅维雍还告知舒安歌另一桩事,程文娘怀了身孕,刚一个半月。
推算日子,应该是程文娘去找李炳哀求他不要休弃自己时怀上的。
这样看李炳真是彻头彻尾的渣男,梅打算和程文娘在一起,还能做出这种害人事。
下了火车,舒安歌抬头环顾四周,熙熙攘攘的人群,一如她离开时那般热闹。
树上叶子黄了大半,空气中弥漫着沁凉的寒意,远处钟楼笼罩在若有若无的薄雾中。
她去云城时才刚入秋,如今回来已经快冬天了。
舒安歌将围巾解开重系了一遍,眉眼微弯,笑意星星点点漫开。
她没带多少行李,单手拎着一只藤条皮箱,雇了辆黄包车前往老温宅。
黄包车师傅是个健谈的,听说舒安歌要去温宅,拿毛巾擦了把汗主动打开话匣子:“小姐是外面来的,还是咱鹤城本地人?”
“鹤城本地的。”
“那看来你很久没回来过了,柳条巷的温宅上个月已经摘了牌匾换为梅宅了。”
此事舒安歌自然晓得,她没提去梅宅,是担心师傅只知温宅,不知梅宅而已。
“师傅也听说了此事么?”
“嗐,咱们鹤城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啊。你说天下怎么有那样狠毒的人,娶了人家的女儿,夺了人家的家产,最后还要害人性命。啧,听人说梅夫人年轻时也是远近有名的大美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