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开始吧?”
二把手也跟着笑笑说道。
“好好好,开始,开始。”
“那就请您给我们开机吧。”
唐德恺对一把手做了个情的动作。
“哈哈哈,还要我来开机啊,这机子怎么开。”
一把手笑着说道。
“摁下这个按钮就可以了。”
唐德恺给一把手指了指车床上的一个几乎是最大的绿色摁钮说道。
一把手就像在做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一样,有点像在一份重要的文件上签字的表情,摁下了这个按钮。
顿时这台出床发出了“嗡嗡”的声音。
这生意让人听起来有些不舒服,但是在高成华这样真心热爱机械或者老向师傅这样跟车床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老工人来说,这样的轰鸣声,不亚于一场绝美的听觉盛宴。
“领导,让我们厂的老向师傅来进行第一次操作吧。”
唐德恺笑呵呵的说道,“老向师傅是从东北河重机抽调来我们厂的,已经有二十多年的车间工作经验,是河重机的先进工作者。”
老向师傅紧张的脸都红了。
不知道是因为太久没有操作车床了激动的,还是因为要给领导演示而紧张的。
一个经过初加工的配件放上机床,老向师傅深呼一口气,那种机器特有的味道冲入鼻腔,让他地心平静下来。
开动机器,操纵这床头箱,带动车刀旋转。
车刀鱼钢铁碰撞,切割发出令人牙酸的声音。
老向师傅的动作十分的熟练,“咔咔咔”看起来很随意很快的几下,这个配件已经成型,肉眼看上去很对称,似乎都可以使用了。
但是接下来的才真正考验技术,老向师傅戴着眼镜对着配件仔细看了看,然后继续下刀
只是这一次切下来的可不就是一大块或者是一片,而是如同头发班般细的铁丝。
大家伙尤其是几位领导都被老向露的这手绝活震惊了。
这还没完,老向师傅将配件拿在手里,一个齿一个齿的去摸摸完后,又车下来一根铁丝。
旁边早就等着的文小冰将配件接过去,用千分尺测量。
“一分不差!”
“唔!”
“老向师傅!”
“老向师傅,好样的!”
人群中响起喝彩声和掌声。
老向是库山机械厂里年纪最大的工人。
最开始唐德恺也不理解上级为什么偏偏要调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工人来到这边,现在他见识到了老向的能力,才明白老向的珍贵之处。
………………
老向师傅的这一首绝活征服了全厂,想要拜他为师的年轻人能够装满整个一车间。
机械厂里到处流传着他的传说。
而在机械厂正式投产之后,似乎所有的人都开始忙碌起来。
唐德恺作为一个完全不懂工业机械的人,开始发愤图强,从高成华和景文那里借来了几本书,开始学习。
但是对于这样的专业人士来说,所谓的入门级基础书籍对于唐德恺来说也比较困难。
在咨询了高成华这位专业人士之后,唐德恺愉快的……拜了叶淮生为师,先学习基础的物理知识。
起码要把力,压强这些知识搞懂。
同时,唐德恺也并不是一位脱产干部,他每天至少要有半天的时间泡在车间,和工人们一起进行生产。
工厂步入正轨,林红绣这个办公室主任也忙碌起来。
而家里的小孩子唐肃辰,只能交给哥哥姐姐带,而哥哥姐姐只能每天带着弟弟去食堂吃饭。
第15章 我们的食堂
是的,食堂。
现在拥有三百多名工人的库山机械厂,一个食堂是必不可少的。
况且这三百多人中,至少有二百五十人都是单身,经过举手表决,这些单身年轻工人都同意将每个月百分之九十的粮票直接交给食堂,他们也不用自己开火,每天到食堂吃饭就好。
至于为什么不是百分之百,他们中有的人想要给家里寄回去些粮票,有点想攒起来一点等到以后结婚了用。
负责食堂的是五位阿姨。
她们都是厂里的家属工,文化水平与能力无法胜任车间或者其他工种,于是给她们安排在食堂工作或者负责厂里的清洁工作。
大家都没有抱怨,因为她们很多在家乡都是农民或者无业状态,现在有了一份工作,每月都有工资和粮票可以拿,虽然比车间工作地人少了不少,但是这已经很好了好吗?
有了工资和粮票的激励,这些阿姨们不但不抱怨,反而还向林红绣提出申请,利用空闲的时间开荒种菜。
种地,是深深烙印在华族人民血脉中的印记。
勤劳的华族人民,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在房前屋后种些瓜果蔬菜,或者喂些鸡鸭鹅,足够一家人平时吃。
西疆土地干旱并且贫瘠,阿姨们选了几种耐旱的蔬菜种下。
其他已经成家的员工也纷纷开始种菜,他们已经结婚不经常在食堂吃饭,种菜就成了必要的。
唐阮阮走在前面,叶淮生推着木质的小推车走在后面,肃辰坐在车里一双大眼睛骨碌碌的转。
至于说木质的小推车从哪里来,主体部分是唐德恺自己做的,然后拜托厂里的木模工做了四个小轮子。
小车打磨的十分光滑,没有木刺,再铺上垫子,肃辰坐起来可舒服了。
时不时的还往上窜一窜,说着谁也不懂的语言。
遇到人逗他,他也并不认生,每次都被都得逗得咯咯直笑,然后露出无齿的牙床,伴随着晶莹剔透的口水。
春天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没有什么蔬菜,每天的菜都是去年保存下来的土豆。
今天依然是土豆,土豆顿……呃,好吧,土豆炖洋芋蛋子。
除了土豆,啥也没有。
唐阮阮拿出铝制的饭盒,然后将粮票和钱递上去,打菜的阿姨满脸慈祥,然后手里的大勺子狠狠一舀打到饭盒里,唐阮阮的手往下一坠,今天又是分量满满一天。
然后要了三个玉米馒头。
找了一张太阳不刺眼的桌子坐下。
将小肃辰推到桌子旁,开始吃饭。
因为饭菜里没有油水并不顶饿,所以现在大家的饭量都很大,一个娇滴滴的大姑娘,也能吃掉两个玉米馒头。
要知道这一个馒头就有成人手掌大小。
叶淮生作为要长身体的年纪,吃的自然不少,就算一天不干什么体力活,一顿饭也是要吃掉两个馒头的。
至于唐阮阮,一个也不是问题。
叶淮生与唐阮阮吃的开心,可有人就不开心了。
小肃辰看到姐姐端着饭盒过来,开心的露出了无齿的笑容,但是接下来,他左等右等,好像无良的哥哥姐姐没有将饭菜给自己吃的意思。
他们两人一大口一大口地吃的倒是很开心。
小肃辰不高兴,后果很严重。
他双手用力拍打着小推车前面的挡板,嘴里不满的“啊啊”的叫着。
唐阮阮尝了尝这个土豆炖的够烂,沙沙的,于是用筷子夹起一小块土豆放进小肃辰嘴里。
被投喂的唐肃辰得到了满足,再次露出了无齿的笑容。
叶淮生与唐阮阮相视一笑。
加快速度吃饭,过一会儿就两点了,到了下班时间人就多了,他们赶快吃完饭也给工人们节省座位。
………………
库山机械厂小课堂一般在上午和晚上开课。
因为机械厂里三班倒生产,晚上能开上课是上白班的,上午能来上课的是上前半夜的。
至于下午,就是孩子们的劳动(撒欢)时间。
至于任教的老师,几位大学生轮流来教课。
如果轮到了那几个去苏联留过学的,还能一起把俄语课上了。
这让家长们更加的高兴,因为他们打听过了库山的学校里没有俄语老师。
但是现在搞机械的,如果不懂个俄语,很多的杂志书籍资料根本无法研究。
就连留美回来的高成华,现在都在自学俄语。
因为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一本英文的资料都找不到。
至于五连的两个要入学的孩子,也被董振兴亲自送来。
一个叫许小天,一个叫郝军军。
他们从周一到周五住在机械厂,然后到了周五晚上五连的人回来接他们回家。
至于饭钱,董振兴留的足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