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世家若有所思,纷纷打起算盘。
谢瑶跟在王献之的身旁,小声地问王献之:“王七兄,为何运河线路不经过琅琊?”
王献之笑着摇头,没有回答。
琅琊未来将成为外贸港口。哪怕运河沿线不经过琅琊,将来,琅琊也会繁荣。
这是王献之早就为琅琊王氏筹谋好的。
众人看完沙盘,过去了三刻钟。
司马道生清了清嗓子,高声说道:“现在,本将军宣布,晋国第二届招商投标活动,正式开始!”
谢瑶凑到王徽之身旁,低声对王徽之说道:“王五兄,你何时成亲?”
王徽之挑眉,若头所思地打量着谢瑶。他问道:“与你何干?”
谢瑶告诉王徽之:“王七兄答应过我,将来若是王五兄家有女郎,让我娶你家女郎。”
王徽之扭头看向王献之,伸出手戳了戳王献之的脸。
“官奴,可有此事?”王徽之眯着眼睛,盯着王献之。
王献之笑着回应道:“这话,的确是我说的。”
王徽之目光挑剔地斜眼打量谢瑶,轻哼道:“就这小子?也配娶我的女儿?”
谢瑶低头看了眼自己,老实地回答道:“我为何不能娶王家妹妹?阿耶说了,我将来要娶王家妹妹。王七兄没有子嗣,让我娶王五兄的女儿。”
听到这话,王羲之转头看了眼谢瑶。
王玄之也听到了,他好奇地问道:“你怎知官奴将来没有子嗣?”
王献之面色淡定地出声言道:“瑶儿,谢叔父寻你。”
谢瑶转头望向谢家那边。果真看到谢安在盯着这边。
谢瑶出声说道:“那瑶儿先回去了!”
王凝之叫住谢瑶:“也不急在一时。不如瑶儿先把话说完,再过去。”
顾恺之起身拉着谢瑶离开。
谢瑶被顾恺之拉走了。
王徽之问王献之:“谢瑶所言,是何意思?”
王家人盯着王献之。
王献之解释道:“当时,我只是随口回了一句。将来之事,还未确定。是瑶儿这小子听错了。”
王徽之不信,他眯着眼睛,告诉王献之:“结束后,我就寻谢瑶,再问一遍。”
王献之无奈地说道:“我所言,的确如此。”
王徽之将信将疑。
王肃之开口言道:“待二郎的亲事定下来后,三郎的亲事也快了。届时,便轮到我与五郎。再过几载六郎也成亲了。官奴若是与阿凰成亲,也是十年之后的事。十年之后,谢瑶与官奴的孩子年纪相差太大。故而,并不合适。”
王献之目光赞许地看了眼王肃之,默默给王肃之点个赞。
王家人听了,了然一笑。
“倒是如此。”王玄之笑着摇头。
王羲之浅浅一笑,低声言道:“也不知是否能看到官奴与阿凰成亲。”
王羲之今年已经五十二岁了。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王献之及冠。
王玄之几人闻言,面色一怔。
郗璇摇头,握紧王羲之的手言道:“夫主与妾定能见到官奴与阿凰成亲!”
王献之怔怔的打量着王羲之。这才发现王羲之的皮肤与十年前相比,明显不如从前了。
王羲之何时变成了这样?
王献之心里反思起来。这几年忙着搞事情,他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了!
作者有话要说:谢安(摇头):这儿子怎么总惦记着媳妇!
第229章 理应夺回
招商投标活动结束后, 王献之即刻启程, 前往建康。
司马道生随王献之一同出发, 前往建康。
半道上,王献之收到了一封信。
“燕地传来的?”司马道生好奇了。
王献之颔首,他告诉司马道生:“那些世家返回燕地后,想请吾等帮忙,借些人手到燕地,在当地建设相关娱乐项目。”
去年,燕地那边的世家被邀请到江左。在会稽一带,玩得乐不思蜀。甚至想要在会稽这边购买一套住宅。奈何会稽这边的田宅一年比一年高。连晋国当地的世家,都未必能在会稽买得起住宅。更何况是燕地那边的世家。
返回燕地之后, 那些世家不甘心。打算发展一些娱乐项目, 供他们自己玩乐享受!
于是, 便写了这封信,恳求王献之帮忙。寻一些建筑人才,请到燕地去搞建设。
司马道生拍手:“这不是正合你意?”
王献之点头:“是也。一切都在算计当中。”
司马道生告诉王献之:“这一回,有本世子帮忙,你定能当上太保!”
司马道生身为车骑将军, 又是会稽王府的世子。在民间一向很有声望。若是司马道生亲自开口, 恳求朝廷封赏王献之为太保。这件事便十拿九稳了!
王献之淡笑着言道:“只怕不易。褚公要归京了。”
在离开会稽前,王献之收到消息, 褚裒命手下镇守边境,自己启程返回建康!
褚裒没有回复王献之的信,而是亲自返回京城, 这是要搞事的节奏!
司马道生不以为意:“哪怕褚公归京又如何!有本世子与骠骑将军、征西大将军、琅琊王氏的支持,你定能当上太保!”
褚裒不过是太后之父,一个褚家,根本敌不过几大世家。
王献之摇头:“只怕不简单。褚公毕竟是太后之父。”
司马道生回应王献之:“那又如何?恶父曾言,这是司马氏的天下!褚季野不过是太后之父,在司马氏面前,轮得到他褚家做主?”
王献之没有深入讨论这个话题,他转而言道:“世子可知晋国借粮给秦国,救济当地晋人一事?”
司马道生点头:“早已听闻。”
王献之告诉司马道生:“粮食运到秦国,便被秦军收走了。秦军用晋国送来的粮食,作为军粮,攻打凉国。”
闻言,司马道生面色恼怒起来,他咬着牙骂道:“岂有此理!这是晋国用来救济当地晋人的!秦国竟然敢拿去打仗!快要回来!”
王献之摇头:“此事我早已得知。我让袁氏商铺亲自送粮到魏兴,由巾帼将军亲自护送这批粮食到当地晋人手中。”
司马道生不解,他压着火气问道:“前一批粮食,是晋国救济当地晋人的!被秦国拿去打仗,理应夺回!为何还要再次送粮到当地!若是再被秦军抢走,当地晋人怎么办?”
王献之解释道:“正因为第一批粮食被秦军拿走了,故而第二批送给百姓的粮食,秦军不会再拿。若是秦军敢动第二批粮食,当地晋人必定会反抗。再而言之,我让巾帼将军亲自护送粮食入秦地。一旦当地晋人愤起作乱,必定会投靠巾帼将军。秦王自然会顾虑一二,不敢再动第二批粮食。”
虽然王献之已经解释清楚了,但是司马道生听完之后,心里还是觉得窝火。他的双手攥成拳头,锤了几下案几。低声骂道:“迟早要灭了秦国!收复秦地!”
王献之点头,轻声言道:“秦国、凉国,都要收复回来。”
司马道生抬头问道:“何时对秦国出手?”
王献之缓缓言道:“让秦国与凉国打。凉国撑不下去了,自然会向晋室求助。届时,晋室再发兵攻打秦国。秦国连年打仗,国力渐渐衰弱,不是晋国的对手。再加上,本次晋国出粮救济秦地当地晋人。那些生活在秦地的晋人,心是向着晋室的。哪怕日后秦国与晋国开战,百姓自然会选择支持晋国。”
司马道生听得认真,他松开拳头,出声言道:“晋国如今就看戏好了!”
王献之颔首:“不错。到时候运河修建成功,晋室政权迁回中原。天下统一,开创太平盛世!”
司马道生的心情好转起来。他告诉王献之:“你可知晓谢七定亲了?”
王献之诧异,他摇头。这件事,他未曾听谢家人提起。
司马道生告诉王献之:“陈郡谢氏与谯国桓氏联姻了。与谢七订婚的是征西大将军的长女。那日举办完招商投标活动,王家离开之后,本世子向谢家人问起谢七,谢安石便告知了此事。”
王献之问道:“谢七是否知晓此事?”
自从离开王家之后,谢玄不知道去哪了。王献之问过谢安,谢安也不清楚谢玄的行踪。王献之还去南山那边找了一圈,都没有找到谢玄。王献之以为谢玄离开会稽,外出游玩了。
乍然听说谢玄与桓温的长女定亲了,王献之还是有些惊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