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想着这一点,便听到常叔说,“到了。”
简宁收了心思和孟夏谢过常叔之后上了岸。
功夫不负有心人,孟夏为了这幅雪中松林图的刺绣耗费了颇多的心血,却也买了一百两银的好价钱。
两人高兴,就在梁州城逛了一整天,才拎着大包小包回了秋山镇。
然而一回家,便看自家门前守了好些人,各个站姿如松,一看便是练家子。
为首的那个,年约四十,面白无须,一身锦袍,气度不凡。
孟夏见着这阵仗来有些杵,简宁却在看到来人时怔在了原地。
这人她前世随薛宴进宫时却是见过一次的,正是陛下如今最为宠信的宦官——刘喜。
刘喜朝简宁行了一礼,笑得和蔼可亲,“我们家主子想见简姑娘一面,不知简姑娘是否方便?”
第44章 软肋
刘喜是宫里五大监之一, 且现在深受陛下宠信, 他的主子是谁,可想而知。
简宁朝刘喜行了一礼, 客气问道, “不知您的主家现在何处?又是为何要见我?”
刘喜亦回了一礼,笑容可掬,“我家主子在京城,至于为何要见姑娘, 我也不清楚,姑娘去了便知道了。”
孟夏并不认识刘喜, 一听这人要带简宁回京还不说明缘由,当即挡在了简宁前面, 道,“我们又不认识你们, 为什么你们主子要见我家姑娘就要去?”
刘喜身后的人听得孟夏如此出言不逊,当即便要动作, 还是刘喜抬手阻止了他们,而后道, “我们主子要见人, 还从来没谁敢拒绝的, 我劝姑娘三思。”
虽依旧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模样, 语中却不乏警告。
孟夏正欲再同他争论,简宁却是拉了拉孟夏,而后对刘喜道, “我随您回去便是,只是京城路远,我得先收拾些行李。”
刘喜见简宁如此的识相,倒是满意笑了笑,道,“那我便在外头恭候姑娘了。”
进得屋中,孟夏依旧愤愤不平,“姑娘!那些人的主子是谁都不知道,你怎么就答应了他们?”
说完又想起姑娘从头到尾都没问过那人的身份,只问了他家主子在何处,她恍然大悟看着简宁,“姑娘你知道他家主子是谁?”
简宁倒了杯水给孟夏,待她喝了之后,才循循道,“身在京城,想要见谁还从来没人敢拒绝,连一个传话的都架势十足,这三样并在一起,你想想他家主子会是谁?”
思及外头那人方才的气势,再联系姑娘方才提的那三天,孟夏惊得一身冷汗,“您的意思是……他家主子是宫里的?”
简宁点了点头。
孟夏瞬间急了,“宫里的人为什么要见你?你好不容易从京城逃出来,如今又要回去吗?”
简宁看了眼外头,叹息道,“现在回不回去,怕是由不得我们说了算。”
她也不知今上为何突然要见她,更不愿意回到那地方去,可先不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便是今日瞧着刘喜身后的阵势,怕是也由不得她拒绝。
孟夏瞧见外头那站得笔直的数十个侍卫装扮的人,也知道简宁说得不无道理,当即道,“那我这便就去收拾东西,我同姑娘一起回去。”
简宁原想说她这次回京也不知是个什么境况,刚准备劝孟夏留在这里,孟夏却是先她一步开了口,“姑娘你也别想把我一个人留在这儿,这辈子我跟定你了,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小姑娘说完也不管简宁回应,就转身进了房间,开始收拾东西。
简宁看着孟夏忙碌的背影,默了良久,终是无奈笑了笑。
罢了罢了……
今上现在若是真想拿她怎么样,就不会大费周章让刘喜亲自过来梁州了,想来至少她见到今上之前,应当不会有性命之忧。
以后的事情,便以后再说。
刘喜带着她们一路马不停蹄,原本需要一个月的路程,不过半月便到了。
进宫后,刘喜也没带简宁去见任何人,只径直将她到了一处宫苑。
“这是芳华殿,这几日姑娘便就先暂时住在这儿。”
简宁闻言,看了看四周,却发现此处是一座孤殿,离周围的宫殿都很有些距离,院子里种了两株梅树,梅树看起来似有些年龄了。
院子里宫人寥寥无几,各自扫洒忙碌。
几人刚踏进月亮门,里头便有人笑着迎了出来,“见过刘公公。”
迎出来的那人三十四、五岁,肤白凤眼,看着有些干练。
刘喜对着谁都是笑眯眯,这会儿亦笑着道,“咱家这便把简姑娘交给余姑姑了,还望姑姑好生照料。”
余姑姑忙点头应是,态度恭谨得很。
刘喜又对简宁道,“我这便先回去复命了,姑娘若有什么需要,都可以同余姑姑讲。”
余姑姑恭敬送走刘喜,才转过头对简宁行了个礼,道,“姑娘请随我来。”
***********
定国公府,梧桐苑。
安王被贬为庶人以后,德庆帝便借着机会把禹州兵权收了回来,而当初同安王书信往来牵涉其中的几个藩王,都被留在了盛京,唯有秦王因为大病且又素来安分逃过一劫。那些被留下来的藩王们虽依旧被好吃好喝招待着,却也都胆颤心惊坐立不安,沈昭和杨信乘此机会各个游说,藩王们为了自保,终是答应了调令。
自此,多地藩王领重兵的格局被打破,便是重新建立起势力,也得许多年以后,算是暂时解除了藩王对朝廷的军事威胁。
此事圆满解决,德庆帝大喜,沈昭入主华盖殿,掌管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成为大周开朝以来最为年轻的内阁大臣。杨信也被调至六部之首,掌吏部之事。
除此之外,还赏赐了他们二人诸多宝物以示恩宠。
柳庄带着简宁的消息回到梧桐苑时,沈昭正要进宫谢恩。
他今日穿着绯色圆领澜衫,衬得那张脸更是清隽雅致。
柳庄朝他行了一礼,道,“方才李公公传来消息,说简姑娘已经进宫了。”
他有些搞不懂大人的想法了,一个月前今上遣刘公公暗中去梁州带简姑娘回京时,刘公公便给他家大人递来消息,且同大人说明了皇帝此番请简姑娘回京,同大人和四姑娘都有些干系,并问大人要怎么解决。
刘公公的意思很明显,此番皇上突然要见简宁,怕不是什么好事。
在梁州那几个月,柳庄看得出来大人对简姑娘是很有些不同的,他原以为大人会让刘公公中途放简姑娘走,虽简姑娘以后的日子可能需要躲躲藏藏,可有大人的暗卫暗中护着,总归是能保住她性命的。哪知大人得了消息沉默许久,却只是传信给了刘公公,托他一路好生护着简姑娘。
沈昭听得柳庄的话,脑中浮现出那张数月未见的脸,只点了点头示意知道了。
御书房里,德庆帝正批着折子。
刘喜弓着身进了殿,“陛下,沈大人来了。”
德庆帝头也没抬,便摆了摆手,道,“让他进来罢。”
刘喜领命退了出去。
走到一半,又听德庆帝道,“等等。”
刘喜躬身顿在了原地。
德庆帝放下朱笔,问,“那位简姑娘可安置好了?”
刘喜道,“回陛下,安置在了芳华殿,也吩咐了她们,不许走漏消息。”
德庆帝满意地点了点头,刘喜才又退了下去。
没一会儿,沈昭便入了内殿,“微臣拜见陛下。”
德庆帝抬头,便见沈昭站在殿下,微微弯着身子,态度很是恭谨。
二十二岁的青年,不管是样貌还是气度,都同其父沈堰像了个八、九分,出色得很。
他笑了笑,道,“不必拘礼了。”
又让刘喜赐了座。
沈昭谢过之后,方才落座。
德庆帝将最后一本奏折批完,才又抬头看向沈昭,道,“昨日你母亲来宫中找朕哭诉,说你也有二十有二了,却还不肯成婚。她心中着急,让朕帮忙劝劝你。你心中可有合意的人?”
对于沈昭,他的心情其实有些复杂。
沈昭虽说是榆阳的亲儿子,他的亲外甥,却不是在他们身边长大的,而是自幼流落在外,直到十六岁那年高中才得以认祖归宗回了沈家,故而同他们都不大亲近。
而他当初之所以会走失,与他已逝的先皇后和先太子不无关系。
这些年,他一直觉得愧疚,想弥补重用他。可见他如此兵不血刃便解决了那么多藩王,又觉他心思未免太过深沉,担心将来太子即位他架空太子,让他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