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刀,只能整块肉煮,野猪肉的香味混着猪骚味闻的人想吐,王氏一边煮一边紧张的听外面的动静,不敢发出太大声响。
沈华倒不担心,她所有的关注点都在这锅猪肉上,如果真要引来人,担心也没用。不过,她还是压低了声音说:“娘,一会我们吃一些,剩下的带回去给大哥大姐吃,”她顿了顿才问,“要不要给爹留?”
王氏沉默了一会,并没有太多犹豫,便说:“不用留,你爹是男人,在家吃的比咱多,他扛得住。你让春山多吃点,他要陪着你阿爷上山。”
沈华其实挺想给沈老头留的,可是一旦给他留了,他肯定会省出来给沈成才吃。
只加了盐的猪肉算不上好吃,但却很有嚼劲很香,混合着冲鼻的猪骚味别有一番味觉体验。
沈华和王氏吃了一小半,现在天热,晒不了肉干,不然保存起来是最好的办法。
吃完了肉,沈华把门缝上的布条拉开一点点,让味道慢慢散去,直到她完全闻不到味道了,才把布条整个拉开,又过了一会,两人才打开门。
下雨天,即使有残余的味道也传不远。
王氏就着雨水洗油纸上的血,对沈华说:“把炉子藏地窖里去吧。”万一她们走后有人来,瞧见炉子最近被用过,上了心就坏了。
她把肉重新用油纸包起来,这次绑在沈华的后背上,两人抹黑进地窖装了米,缠在腰上,确定将一切恢复原样才离开小院。
沈华暗暗决定下次来,也要选雨天。
两人回到家,觉得气氛不大对,所有人都站在堂屋里,气氛沉重,居然都没人注意到她们回来了,连沈老头都黑着一张脸。沈华小声问春溪,“又出什么事了?”
家里都这样了,还能有更坏的事发生?
春溪压低了声音说:“四婶说,她要带着春晖回娘家去,阿爷不同意。”
这时候回去,她大哥大嫂能愿意?
“爹,我回去虽然要看大嫂的脸色,但到底还有我爹娘护着,日子就算再难也好过现在,走带着晖儿走了,也好给家里省口口粮。”小陈氏的声音很冷静,听得出是考虑的很清楚才下的决定。
沈老头翻来覆去就那一句话,“我老沈家的儿媳妇大孙子,没的去看别人脸色的话,咱是一家人,生死都在一块。”
倒是沈成才注意到王氏进了堂屋,趁着他们说话的空插,忙问道:“可换到粮了?”
众人的目光被吸引过来,沈老头满怀期望的目光仿佛王氏带回来的不是粮食,而是一家子能不能还在一起的希望。
王氏忙解了腰间的布袋子,“换到了换到了,那家有粮食,还说以后有肉可以去找他家换!”
一布袋子粮食能吃不少天呢,沈老头看向小陈氏,颤抖抖的说:“瞧!咱有粮食,明儿我再去山里!”
见真的换来了米,也由不得沈成才不信,他警惕的跑到院子里踮起脚尖往右看看,忍着激动的声音说:“娘,快藏起来,藏稳妥点,回头再打到东西,我和你一块去镇上,多换点回来。”
这些在路上王氏和沈华就想好说词了,王氏露出为难的神色,说:“那家人见我和花儿是女人和孩子,才给开的门,而且说好了,下去就我和花儿去换,别人去了,肯定不会给开门的。”
沈婆子点点头,想到同村沾着亲带着顾的都能上门抢粮食,外人更是不能信,咬牙切齿的说:“是这个理,人家想的周到,现在的人心坏了,不得不防!”
众人附和,这事就算定下了,暂时不会被饿死,各个脸上都露出了笑意。
沈华想到沈成才说去看鱼兜子,特意问道:“爹,河里有鱼吗?”
“哪来的鱼!连鱼兜子都被偷了,七八个鱼兜子一个没留,那些忘恩负义狼心狗肺!忘了咱当初是咋帮他们的,我呸!烂了根的,没一个好东西!”沈婆子越想越气,以前和她关系好的,她今天上门去借粮,没一个给她开门。
她反正老了,死就死了,可怜她两个小孙儿,才一岁,难道就要陪着他们饿死?!
这些人的心都被狗吃了!
沈婆子正恨着,突然听到院外有动静,堂屋里的人吓的跳起来,手忙脚乱的掩护着沈婆子把粮食藏到屋里去。
“沈秀才,在家吗?”
是刘山的声音,沈成才迎出去,刘山见人出来,忙把人拉到背人的地方,递过去一个布袋子,里面有小半袋子米,“沈秀才,我们老爷也没办法,你先救救急。”
沈成才自然感激谢过。
沈员外这个人沈华接触不多,但她始终记得第一次见面时对方嫌弃的眼神,这样的人会发善心?
她宁愿相信这是沈寄远差人送来的。
不管如何,这个人情得记住,即使那小半袋子米只够吃两顿。
就这样艰难的活着,依旧有人眼红,为啥他家粮食都被抢光了,他家人还活着,村里都饿死好些人了!
有人注意到王氏经常带着小闺女出去,再一次她们回来的路上,被村里人拦住了!
“咱们也不为难你们,把粮食交出来,就放你们回去!”
前面都能看到家了,王氏想要拉着沈华跑,却被她拉住了。沈华伸进王氏的衣服解了布袋子,老老实实的交过去,“就这些。”
为首的人在王氏和沈华身上来来回回扫了一遍,接触到王氏带着恨意的眼神时,心虚的挪开眼。又好似为了掩盖自己的心虚,那人怒喝道:“你要怪,就怪你家免了田税,凭啥你家有那么多粮食,不拿出来分,看着村里人活活饿死,都是你们活该!你们自找的!”
王氏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难看的笑容,点点头说:“张叔,米已经给你们了,让我们回家。”她希望对方看在这一声叔上,别再为难她们母女。
沈华突然张开双臂,喊道:“娘,抱。”
王氏愣了一下,蹲下身子抱起小闺女,“好,花儿走不动了是不是,娘抱你。”
沈华趴在王氏的肩上,王氏用宽宽的衣袖子遮住沈华的后背,两人就这样在一群人的注视中回了家。
沈婆子听王氏把事说了一遍,跳起来就要去找姓张的老头麻烦,没有这样把人往绝路上逼的。
王氏拦住了,把刚刚沈华和她商量的事提出来说:“娘,你先别气,爹,你们听我说一句,这个村咱已经住不下去了,走,说不定还能有条活路。”
作者有话要说:
我昨天调闹钟了,可惜白调了。。。没醒!
第103章
走?走去哪?!
沈家不知道从哪代开始就住在沈家沟, 世世代代没人出去,而且户籍难办,并不是说在镇上买个房子, 全家就是镇上人了。
不过沈成才是秀才, 户籍这块可能会容易些, 但, 一大家子去镇上吃啥喝啥?
家里的房子田地咋办?荒废了,沈老头可不同意。
何氏听到去镇上眼睛倒是亮了, 她家春武是读书人,迟早是要去镇上县里住的,总窝在这个穷沟沟里,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
沈成才低着头考虑可行性,等打完仗, 以媳妇的绣工,在镇上随便租个屋子还是能过的, 主要是这段时间日子咋熬,还有啥时候能打完仗。
沈老头直接摇头,“老大家的,你不要想到哪出是哪出, 咱这么多口人去镇上, 又没个手艺,难道就靠你每个月的二两银子过活啊?”
“二两银子你还嫌少,咋就不够咱一家子吃用了?我是同意去镇上的,你要想守着你老沈家的地头你自个守, 你瞧瞧你们沈家人做的是人事不, 绝了八代祖坟,我呸!我还嫌老大家的这话说迟了, 咱就应该一早走!”沈婆子是恨死了姓沈的人,语气里就把沈老头也埋怨上了。
沈老头顿时炸了毛,“我老沈家咋了,你们柳树屯的人就好,真这么好,咱也甭去镇上了,去你们柳树屯,瞧瞧你哥嫂子能收留我们不!”他一辈子没和沈婆子红过几次脸,沈婆子当着子孙的面这么说他们姓沈的,他一张老脸都尴尬的涨红了。
“你简直不讲蛮不讲理,我柳树屯的人再不好,也不会抢自个族亲的东西!这么没脸没皮,烂了肝肠的事,别人家做不出来!”沈婆子掐腰对嚷,她可是忍了很久了。
“……”怎么就吵起来了?沈华头疼的偏过头,虽然沈婆子说的有些过分,但是,她是支持沈婆子的,骂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