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人得了一句吩咐,终于纷纷地退了回去。
殷/红绫两腮都泛着红,一双眼恶狠狠地向容晚初看了过来。
郑太后沉声问道:“馥宁,你可知错了?”
殷/红绫对上了她依稀有些失望的眼神,不由得用力拧过头去,一言不发。
郑太后微一沉默。
她淡淡地道:“馥宁,你不是个小孩子了。向你皇嫂道个歉,不然你就出去跪着……”
“道歉,就不必了。”
郑太后一句话还没有说完,花厅门口忽然传来一道微沉的男声。
厅中的众人都不知道有人到来,不免纷纷地转头望过去,各人的神色却不尽然相同。
殷/红绫像是见了救星似的,若不是身边还有宫人牵着,几乎要跳了起来,郑太后却微微地皱了皱眉。
只有容晚初全然没有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候忽然到宁寿宫来,不由得有些既惊且喜。
花厅连着曲廊的门口站了一群人,宁寿宫受了旨意不敢提前进门来报信的宫人都垂着头,只有玄裳男子对上了容晚初的视线,安抚似地笑了笑,大步流星地走进屋来。
郑太后缓了一口气,才道:“皇帝,你怎么来了?”
殷长阑先只看着容晚初,见她尚有几分愉悦之意,才分出注意力来,在厅中扫了一圈,道:“儿臣见母后有话说,只没想到贵妃也在这里。”
他声音低沉,从进了屋来一双眼就只在容晚初的身上,对面的殷/红绫面上早就显出不悦来,闻言更生出怒意,道:“可见皇兄如今有了贵妃,心里眼里就没有太后娘娘和姊妹了!”
殷长阑就在容晚初的身边站住了脚。
厅中许多外人,容晚初当人面惯常维护他,就微微起身要让出座来,却被他搭着肩按住了,手臂就顺势搭在了椅背上,一双眼像是剑芒淬了冰,虽然稍稍地勾起了嘴角,却全没有一点显出笑来,落在殷/红绫身上,让她不由自主地缩了缩。
殷长阑淡淡地道:“贵妃在这宫里,有朕钦定的管束六宫之权。郡主是对贵妃不满,还是对朕不满?”
殷/红绫滞了一滞。
对着容晚初的时候,她尚且尽有话说,但这时对上殷长阑森森然的视线,她就忽然一时间打了个寒颤,终于微微地低下头去。
殷/红绫闭了嘴,郑太后就揉了揉眉心,重新问道:“皇帝此来,见哀家是有何事?”
殷长阑却道:“你们都下去。”
他神色沉邃,郑太后顿了顿,还是道:“都出去。”
连同殷/红绫和在隔断后头,由宫人抱着已经浅浅睡了过去的殷长睿都退了出去。
殷长阑的视线在猫儿一样呼吸细细的殷长睿身上一扫而过。
他再度搭住了容晚初的肩头,阻止了她想要一同退场的动作,目光却只看着郑太后,沉声道:“母后,赵王叔被弹劾贪墨柳州河工银款之事,您可知晓了?”
郑太后微微顿了一顿,道:“这些子事,古往今来哪朝没有的。他劳苦功高,又是你的长辈,就是稍稍多用些,也不当一回事。”
她淡淡地笑了笑,甚至反过来教导道:“偏偏是那些摇唇鼓舌、搬弄是非的御史,风闻奏事,一个一个地只想着‘不畏权贵’,‘名留青史’,将来好进《诤臣传》的,皇帝也该有些自己的主见,不要被那些文人蛊惑了,做出亲痛仇快的事来。”
她同殷长阑说这样的话,连容晚初一直含笑的唇角都抿了起来。
殷长阑没有看着身边的小姑娘,却好像知道她每一个反应和表情似的,握住了她的手,将她紧扣成拳的五指轻柔地抚开了。
他没有顺着郑太后的话说下去,而是道:“龙禁卫彻查了赵王叔在上善街的府邸。”
作者有话要说:
殷七:赶在媳妇爆发之前来给她撑个腰,免得显得我怪没用的(。
第40章 探芳讯(4)
郑太后听到殷长阑重重咬了“上善街”这几个字的时候,面上的表情就有些不好。
她微微地垂下眼, 戴惯了甲套的手指因为方才照顾十二皇子而空荡荡的, 使得她近乎有些焦躁地弹了弹指尖, 随手从一旁的托盘里取了一枚戒指,套在了手上。
殷长阑仿如不觉。
他的一只手仍然搭在容晚初的肩上,就重新感觉到女孩儿动了动, 想要向着另一侧起身似的。
他知道小姑娘的意思, 稍稍用了些力, 再一次按住了她, 自己身形微侧, 坐在了圈椅的扶手上。
这椅子宽大厚重,木料足实, 小姑娘身形纤瘦,两个人一高一低地坐着, 也全然绰绰有余。
容晚初被他抢了先, 不由得有些心疼。
尤其是郑太后方才说了那样的一席话, 就更让她不愿意殷长阑在郑氏的面前折了面子、失了尊重。
她仰起头,有些不赞同地看着头顶的男人。
殷长阑对她的这一点小心思洞若观火。
纵然眼下这一摊子政事让他既存怒且齿冷, 但他心里仍因为这一点心意而生出暖热来, 像是一颗心都泡在了温水里。
他将掌心里的那只柔软小手握得更紧, 另一只手扣在容晚初的肩头,重新将因为女孩儿的挪动而疏远开的距离变得密不透风。
容晚初身形微欹,一时觉得这姿态未免有些不雅,稍稍地挣了挣, 男人的手臂却扣得不容抗拒。
她犹豫了一瞬,就自暴自弃地顺着殷长阑的意,静静地偎在了他的身畔。
小儿女之间的瞬刹温情,并没有落进郑太后的眼中。
她手指转动着那枚戒指,微微地阖着眼,面上神色在片刻的凝滞之后就恢复了原状,看不出内里是不是有着横生的心绪。
殷长阑也不疾不徐地说了下去:“倘若朕不曾记错,上善街的府邸是父皇大行之后,才赐给赵王叔的。”
“但今日,龙禁卫在那一处王府中,不但从地窖里搜出了三十万两雪花官银,连装银的箱笼上,都还打着柳州灾银的密条。”
他道:“所幸时日未久,封箱的纸尚未腐朽,还能使这一批官银的来历大白于人。”
郑太后打断了他的话,几乎露出些不耐烦来,道:“他是你的叔父,就是从河工上拿一点银子,难道还真格就气恼了他?”
殷长阑坐在椅子的扶围上,衣料柔软的玄色常服束着他修长的身形,这样坐着,两条长/腿仍能斜斜地支着地面,使得他整个人显出些格外的压迫之感。
郑太后只与他对视了一眼,眼孔就不由得微微地一缩,仿佛生出了什么不知名的危险之感。
殷长阑语速不快,态度也并不激烈,只是阐述式地道:“这三十万两银,打的是去岁里计相老程大人的章子,原本是镇库的银,俱有文书可查。今年朝廷吃紧,国库也没有余钱,无奈之下,只能动用了这一笔银两。”
“三十万两,已经是朝廷拨给柳州河工的全部了。”
殷长阑淡淡地道:“朕的好王叔,一枚铜板都没有给柳州的百姓留下。”
“柳州的百姓,饥馁困苦,激愤之下,酿出了如今的大乱。”
容晚初听在耳中,不由得微微咬紧了牙。
郑太后转着戒指的手停了下来。
她面上这一次就露出了些真实的怒意,道:“肆意妄为,不知分寸!”
殷长阑问道:“母后以为,赵王叔如此作为,该如何处置?”
“罚俸一年,以儆效尤。”郑太后不假思索地道:“决不能如此轻易地姑息了他。”
容晚初心中微寒。
好一个“以儆效尤”。
贪墨数十万两银,在郑太后心中,不过是“不知分寸”,不痛不痒地罚上一年的俸禄,就称得上是“以儆效尤”。
她心绪激荡,一时间齿关都微微颤抖。
男人宽大而温热的手掌落在她背上,一下一下的拍抚力道轻柔,让她在战栗中渐渐重新安稳下来。
殷长阑微微敛目,女孩儿柔软的身躯就依靠似地伏在他身畔,像是天下俱冷,犹然不灭的一点温柔。
也便是因着仍有她这点温度,这江山就是处处皆朽,也值得他一生奔赴。
他目光清冷地看着郑太后,没有应下她的话。
郑太后见他这样一副不置可否的态度,不由得微微生愠,道:“怎么,难道你还有别的安排?”
殷长阑道:“倒不是朕有。”
他淡淡地道:“短短不足半年的工夫,赵王叔不但在上善街的府邸里存下了三十万两银,还藏匿了不可胜数的逾制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