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没有多想,也觉得或许就是这个道理,“看来咱们元哥儿还真是和姐姐有缘呢,对不对啊,和六姐姐有缘~”
韩嬷嬷去叫了全娘子进来,“哥儿不哭了,快抱去哄哄,别等会儿又哭了。”
正心里委屈,害怕被主家责罚的全娘子一听,连忙从地上爬了起来去抱孩子。
朱氏皱眉,抱着儿子转身,“你去换身衣裳再过来,一身的灰尘,别把哥儿给沾上了。”
“是是是,这就去换身干净衣裳。”
听说纪柔已经搬到齐辉堂,纪容微微颔首,在数萤间中间的大画案边,衣袖用襻膊束起,画案上铺着一张半人高的宣纸,枝上桃红点点,枝干虬扎,新绿盎然,画的正是数萤间后面的几株桃树,浅翠娇青,正是春好时。
“也不知道二爷是怎么想的,要说六小姐也不小了,府里这么多的去处,偏偏要安排到齐辉堂。”
沈妈妈一边说着,一边轻轻的搅动着甜白瓷浮纹碗里的藕粉桂花羹,刚出锅的,热气正攀着勺子往上冒。
纪容头也不回,“他这也是被人上了眼药,怕我下狠手呢!”
兀的一声碰瓷声,“怎么,她做出那等不要脸的事儿,还好意思去求庇护,二爷真的是……这么多年就没有拎清过!”
纪容不以为意,提笔在枝干处加重了一笔,“反正在他心里,我和母亲从来就不是什么好人。”
红暖在一边做女工,闻言一溜神,“啊”的一声,针扎在了指腹上。
雪白的绢上立刻就染了一抹红,红暖心疼的不行,“好好的一块手帕,就差几片叶儿就绣好了。”
冬霜笑道:“你不如照着小姐画的,改绣成梅花吧!”
纪容顿时黑脸,“冬霜,我画的是桃花,不是梅花!”
话一出,大家哄然大笑。
屋子里气氛温馨,檐头上的雪无声的融化。
二月初二,龙抬头,春雷乍动,春耕伊始。
纪容去给纪清媛请安。
“听说前儿些日子,你三伯母请了人来家里做法事?”
纪清媛问着纪容,顺手递了个橘子给她,纪容剥了橘子,送了一瓣在嘴里,好甜啊!
“是,说是家里不太平,大昨天才把人送走了。”
纪清媛觉得宋氏这些年行事不如从前了,以前不管如何,至少还要讲些章法,如今却像是病急乱投医,没了方寸。
当然,这些或许和她膝下独女的遭遇不无关系,也可能是女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了,难免浮躁。
想到下个月纪容就要嫁人了,纪清媛就问起嫁妆的事情准备的如何了。
想到这些日子,沈妈妈带着红暖帮她绣嫁妆,她在一边看闲书去了,不由的有些心虚。
“准备的差不多了,四姑姑不用担心,不是还有沈妈妈吗。”
纪容敷衍她,纪清媛也探不出虚实,不由嗔她一眼:“有沈妈妈在,我的确是能省心不少,不过等几日我还是要过去给你过过眼,你这丫头,指不定糊弄我!”
又想到什么,补充道:“那些个嫁妆你不一定要自己绣,可还是要做做面子,至少放在上面给人瞧的是你绣的,不然会被人说闲话的,我那儿也还给你备了些添箱,到时候给你送过去。”
嫁妆按例在成亲当天,要放在厅堂给来宾参观的,谁家嫁女儿的嫁妆多少好坏,是要在别人心里过秤的,这是体面,也是规矩。
纪容一听,“嘻嘻”笑着上前去抱住纪清媛,撒着娇亲昵的道:“就知道四姑姑最疼我了!”
正说着,外面丫鬟高声禀道:“二奶奶过来了。”
就见暖帘大开,一个身材高挑的微胖少妇低头进了门。
鹅蛋脸,杏仁眼,白脂肌,腰肢纤瘦,凹凸丰腴,一身橘红色的春衫将她的身段包裹得刚刚好,脸上未语先笑,嘴边两颗酒窝看着让人不由想要亲近。
纪容一见,就知道这是二表哥薛正泰刚过门的新妇谭氏。
“二嫂!”
没等纪清媛开口,纪容已经笑吟吟的喊了她。
虽说薛家和谭家的根基都在衡州,可她到底是远嫁京都,进府两个月,公婆待她亲近,丈夫与她相敬如宾,尽管如此,她还是有些不大习惯京都的风土人情。
乍听得这一声“二嫂”,谭明慧不禁心口一敞,觉得很是亲近。
“这个就是我常和你说起的纪家四表妹,她啊是在我眼皮儿底下长大的,与你同我是一样的亲近!”
纪清媛笑着拉了谭明慧的手,又拉了纪容的手,早有机灵的小丫鬟搬了两张小杌子过来,纪容和谭明慧一左一右的在纪清媛身边坐了。
谭明慧目光好奇又不失礼貌的打量了纪容一眼,这纪家四姑娘生的明眸皓齿,一双眼睛水晶水晶的,像是会说话似的,尤其是笑起来的时候,弯成了月牙形,更是熠熠生辉,透着一股子灵动劲儿。
想到她刚才叫她的样子,谭明慧不禁就生出了几分亲近之意。
纪容也觉得她生的面善,俗话说面由心生,对她这第一眼就多了几分好感。
“二嫂,来京都可还习惯?我这些日子也忙的脚不沾地,没有过来好好陪你逛逛。”
这话说的妥帖,谭明慧笑的温柔,“四妹妹,我听说你下个月也要出阁,不知道有没有帮得上忙的地方,晗章让我有空的过来帮你看看。”
晗章是薛正泰的字,按理说夫妻之间不应称字,但江南那边文风鼎盛,也有夫妻之间互相斗茶比文的事情出现,称呼丈夫字的也不是没有。
听谭明慧的称呼,纪容就猜到她应该读过不少书,心里不免多了几分敬佩,不是读书多与少就能代表一个人的品性,而是纪容觉得,俗话说人从书里观,读书多的人,比只知道绣花的闺阁女子更能明理。
第175章 阖家欢乐
听儿媳妇关心侄女儿,纪清媛很高兴,轻轻拍了拍儿媳妇的手:“我刚才还问她呢,你又来,这一屋子的人都为她牵肠挂肚了,你说她该不该打!”
谭明慧望着纪容璀然一笑,这才对婆母纪清媛道:“母亲才舍不得打四妹妹呢。”
屋里说笑着,外面说薛正阳过来了。
“你瞧瞧,只要听说你四妹妹过来了,这泼猴指定在屋里待不住。”
屋里顿时一阵笑。
“你们笑什么呢,我娘给你们说了什么笑话不成?”
薛正阳一边往屋里走,一边逗着屋里当值的冬梅。
冬梅捂了嘴偏过身去笑,纪清媛有些伤脑筋的指了他嗔道:“还不快点过来给你嫂嫂行礼,你四妹妹也在这儿呢,一天天每个正形,真是不让人省心。”
这话虽是说他的,可眼底却透着笑意,薛正阳憨笑了两声,给谭明慧和纪容拱了拱手,“嫂嫂不会和我计较的,四妹妹就更不用说了,她又不是不知道我的脾气。”
薛正阳说着,在一边的椅子上坐了。
说着说着,薛正阳说起田庄的事,“就是去年我们去踏青的那个田庄,听说今春涨水,捞了不少河虾起来,要不我们过几天去看看吧。”
纪容就笑着问他:“去年你烤鱼,今年你烤虾,明年呢?”
薛正阳知道这是纪容在笑他,索性对谭明慧道:“嫂嫂,到时候你也去吧。”
谭明慧初到京都,听说这些事,觉得很是有趣。
她也不过十六岁,正是事事好奇的年纪,在府里又没有个说得上话的小姑子,虽说日子和美,可到底闷了些。
如今听纪容和薛正阳说起出去踏春,她自然是高兴的。
听了薛正阳的话,她又有些犹豫,“可是晗章才去翰林院,他去不了……”
女子出嫁从夫,没有丈夫忙的不行,当妻子的却还四处游玩的道理,谭明慧不免失落。
薛正泰去年就中了进士,又考了庶吉士,刚好至前给皇帝拟诏书的人丁忧回乡,薛正泰就顶了他,进了翰林院。
虽说只是个七品小官儿,可到底也是皇帝近臣。
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能成为庶吉士的都有机会平步青云,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就是庶吉士出身。
薛正泰如今也才十七岁,如果三年之后,他绩核优异,运势好的话或许能到六部任职,不过纪容觉得,薛正泰很大的可能会被外放历练,为下一任新君做储臣。
当然,这也只是她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