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安亲王的举动就很耐人深思。
姝菡是天下唯二知道此事真相之人,也感到大行皇帝于他亲儿子们开了个天大玩笑:那匾额后头的诏书上,其实空无一字。
003
九月初三,朝臣们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第四次上表请奏安亲王登基为帝。
礼部尚书更是是以“大行皇帝入葬,岂可无嗣皇帝扶灵?”据理力争。
安亲王三推三辞,众望所归,终于认下了皇储的身份,并拟于九月底登基称帝,次年再改国号“隆兴”。
二十七月的孝期,以日代月,不过二十七天,但还要给礼部留些喘息时间。
九月初三,大行皇帝于景陵入葬过后,礼部将登基大典的礼仪,程序呈上来,并谏言,除了新君即位,应当同册皇后。
安亲王顾及那木都鲁氏彼时月份大了怕损了皇嗣,便打算先颁了皇后金册与凤印,等她此胎养好后再完成封后的大典。
那木都鲁氏很怕迟则生变,梗着脖子进言:“臣妾受得住。”
其实不怪她如此冒险,众人皆知,她虽占着嫡福晋身份,但以往所作所为早就触怒了安亲王,之所以还能入主坤宁宫,一半是凭借大阿哥福元嫡长子的身份,另一半是看在他阿玛过往忠心耿耿多年从龙的苦劳。
安亲王其实还有一层顾虑,除了那木都鲁氏,他的后宅再难选出一个让人信服且便于制衡后宫的人来,姝菡再得他喜爱,终归出身经不起推敲,又毫无根基可言,真把她放在那个位置,便等同于将她架在火上炙烤。
安亲王每日为了朝堂和后宫之事头疼的日子里,太后已经能在宫嬷嬷的搀扶下下地走上几步,哀伤之情也被慢慢冲淡,姝菡贴身伺候的差事被太后强行喝止,只能挺着刚刚显怀的孕肚,寻常连寿康宫的大门都不能出。
此间在避暑山庄的众人也回到京城,姝菡照例点了铃儿和小六近身伺候,素玉和马氏便归了王府。
安亲王此后愈发忙得不可开交,姝菡寻常也不敢打扰,只每日写了“安好”让小良子送去军机处报平安。
安亲王便回她“亦然”,用得还是孝期专用的蓝批之笔,想来彼时正忙着批奏折。
等到讨伐乌尔迟的大军由徵骐领出京师,治理水患与瘟疫的差事也着落到十皇子的头上,安亲王案牍上积压的折子终于从每日百余道缩减到每日数十。
此后他偶尔也会过来一趟,借口向太后问安,总在侧殿盘桓片刻,然后再去长春宫和贤妃商量新皇登基后太妃们迁宫事宜。
姝菡对自己的位份没有任何设想,但她只有一个要求,到时候定要离寿康宫近着些。
安亲王面上不悦:“这件事我不准,寿康宫已近禁城西缘,离养心殿太远。”
第68章 【新皇】(捉虫)
霜降过后, 又到了香山观枫的季候,可无论是皇族贵胄还是官眷富绅都因国之大丧禁了宴乐也失了心情, 市井也随着严寒过境萧条下去。
紫禁城里各处的地龙在这一天之后陆续烧起来, 而新皇登基的日子也愈加临近。
因嗣皇帝忙于政务,且他嫡妻那木都鲁氏也在潜邸养胎,甚至在宣布立储后还没踏足过宫禁, 原长春宫主位贤妃娘娘仍凤印在手, 索性做主将太妃们的迁宫事宜安排在九月二十五这一天。
几位诞育过皇子的前任天子妃嫔们无一例外都选择随着儿子出宫生活,而没有子息存世或是公主外嫁无处可投的几位则被安排迁往离寿康和慈宁两宫均不远的春禧殿。
等新皇登基,不仅潜邸的旧人要陆续入驻, 之后新朝大选也势必要补了新的六宫粉黛莺莺燕燕进来。虽一时间住不满,也要及早把地方腾出来。
迁宫的消息确准后, 各宫各殿顿时一片暗流涌动。
离宫的太妃们每人至多能带两三个宫人出去,非亲信之人不选。剩下的人要么是不得宠的, 要么是资历浅的, 这个时候均想尽办法托关系,送人情,以免日后被分去哪个犄角旮旯, 还要从最底层做起。
可是这门路并不好找。未来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一日不入宫,她们的去处便一日没有定准,太后也没有闲心管她们的去留。
这一天傍晚,寿康宫里,姝菡正陪着老祖宗用膳,嗣皇帝徵徽着小邓子亲自送了一份名录过来。
“主子说请太后娘娘您过目, 看看寿康宫里是不是需要增补人手?”
太后让宫嬷嬷接过,反而向着一旁的姝菡发话。
“菡儿,你也给自己挑挑,分宫后你也少不得用人。”
姝菡摇头:“老祖宗是长辈,理应先选了人补进来,我不急。”皇后宫里的人还没定下来,怎么也轮不到她先挑。而且她还不知道自己会是个什么位份,又能用得了几个人,真不能轻易开口。
小邓子不好明说,只笑着谏言:“那不妨请太后娘娘替侧福晋选着?”
太后拿眼一瞥,就知道这名册送过来,醉翁之意不在酒,她从前怎么就没发现,她那个四皇孙还有这么体贴人的时候。
这哪里是要她选人,他分明是想借着自己的口,替菡儿先选些信得过又得用的侍从。
罢了,左右是为了菡儿好,这口袋,她还真得挣。
“菡儿,你看看这名册上,可有从前熟识可靠的,便是你用不上,也可以补了我寿康宫的缺儿。”
姝菡勉为其难接过,将名册从上至下浏览起来。每看到一处自己知道的,就不吝点评几句。
“咸福宫里的三等宫女瓜尔佳·语卉和我同批入宫,风评一向不错,而且擅制胭脂。”
太后便朝着小邓子吩咐:“先记下来。”
姝菡又接着往下看:“敏妃娘娘留下的巧儿从前与我同室而居,不过我和她算不得熟识,也就无从说口。”
太后便摇摇头:“那就再往下看看。”
姝菡往后翻:“呀,汀兰妹妹也被留宫了,还有玉琉,她们两个人的字应该小有所成,抄经也使得了。”
太后听她熟稔口气便点头:“这两个可以。”小邓子又赶忙默记。
从名册上面捋顺下来,姝菡点出来的总有十余个名字,太后便命小邓子把这些人名用笔墨誊写在一张纸上。
“回去和老四说,这些人都是老婆子我做主给菡丫头挑的,人头多了点,到时挑拣一下,择了得用的来。”
小邓子笑逐颜开,知道总算不负使命完成了差事,遂跪安回去复命。
太后瞧着低头乖巧无害的姝菡,露出个欣慰笑容:“看来老四是真疼你,不枉我当初做出的选择。”
姝菡却抱着老祖宗胳膊:“都是老祖宗为我种下的福气。”
次日一早。
六个宫女拎着包袱来寿康宫认主,太后只留了两个,把其余四个均打发给姝菡调理,等她分了宫直接带走。
姝菡彼时正在喝补汤,一抬头看见进屋行礼的几人,马上起身迎过去。
阿蘅、玉琉和语卉尚且顾及着身份不敢造次,汀兰已经迫不及待拉住姝菡的手。
“雅珠姐姐,我就知道你会想着我们的。”
玉琉扯扯她的裙摆:“汀兰姐姐,你失态了,如今我们要称主子的。”
姝菡也笑着和她们招呼:“都是老祖宗体恤,才让我们如今有机会聚首。我仍将你们当作我的至亲姐妹,但有一点,宫中规矩不可废,我们只把这情谊放在心里,方能保日后长长久久将这手足做下去,我说的这些,你们可明白?”
汀兰觉得姝菡似乎和从前不太一样了,但转而释然,她在宝华殿的这些日子也经过见过许多,谁又能一成不变呢,何况昔日没大差别的姐妹如今已经是人上之人,确实要稍微避嫌。遂拉着其他几人又规矩行了大礼,口称奴婢。
姝菡看她们几个人拎得清,大方受用了,也没继续摆架子,只让铃儿先带她们下去安置。
虽然知道世上太多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旧事,但即使不选她们,也免不了日后随意被皇后塞人进来。与其如此,还不如是她们。
除了她们几人,姝菡其实还有一个想用之人,不过凡事不可一蹴而就,再找了机会便是。
002
九月廿八,是新皇登基大典。
帝后的龙袍凤褂自先帝驾崩次日,就经礼部制式交内务府画师绘图,再经过江宁、杭州、苏州三地的织造合力赶工,终于提前数日呈到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