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所有蹭过的课中,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王老师的中国古代汉语,竖排版,大多数字都是繁体,她对着繁简字对照表才勉勉强强地将上面选取的古文读了下去。
至于现在她手中的这本《字汇》,一眼望去只能认出逗号和句号的苏苏,有点心塞。
这他喵上的繁体字,她不认识的也太多了吧!她怕不是背了个假的繁简字对照表吧!
“额娘?”
胤禛有些紧张的看着面色变来变去的苏苏。
“额娘你身体又不舒服了吗?”
“啊?”苏苏愣了一下,看着胤禛担忧的小眼神后反应了过来连忙摇摇头:“没有没有,只是看着这本书还挺难的,你真的都看的懂吗?”
“额娘觉得很难吗?”胤禛眨眨眼睛,疑惑的出声:“可是儿子看一遍就会了呀!”
“……”
自己的儿子是个小天才,她是不是应该高兴来着?可是她为什么现在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呢?
qwq?
“胤禛真聪明!”
苏苏一边夸着胤禛,一边再次翻开书寻找自己看的懂的字。
【冬,都宗切。】
反切上字取声母,【D】,切下字取韵母【ong】和声调【平】,所以这个字念东!
哼,她也会!她也聪明着呢!
咦,等等,这个字!
【东,德红切。】
这么反切下来,音调好像不太对劲啊~
————————————
“皇上是想问德妃娘娘为什么性情大变吗?”
温太医按耐住内心深处源源不断的惧意,鼓足勇气道。
玄烨不动声色,心里却微微不满:“朕问你什么,你回答什么就是了。”
这件事放在别的太医身上,也许他早就跪下口呼皇上恕罪,再说一些似是而非,万金油的话让皇上自己个去揣摩,忖量。
但温太医不是,虽然他还称不上是医痴,但他的人生中除了医术还真没有别的什么新鲜事儿。
“回皇上的话,草民前些年也潜心研究过这一方面,所以颇有心得。”
说到这儿,温太医还有些骄傲的挺起了胸膛。
前些年,他的娘亲生了幼弟之后就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那个原本总是对家里人温柔笑着的娘亲,总是一副菩萨般仿佛没有任何烦恼的娘亲突然变的患得患失,性格也开始阴晴不定,每天都在怀疑阿爹是不是背着她在外面找了别的狐狸精。
如果只是这样倒也罢了,听说那些高门大院里的妒妇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娘亲的情绪一天比一天低落,最后甚至严重到了上吊自杀的地步。
若不是家里那条粗麻绳因为长时间的磨损变得不太结实,不然他就再也见不到他的娘亲了。
阿爹说娘亲是生了个娃把脑子生坏了,糊涂了,他却不这么认为。
一个人原本好好的人为什么会突然性情大变,情绪低落,甚至于产生自杀的想法?
虽然他那时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具体缘由是什么,但作为在太医院李太医手下已经学习了很多年的优秀学徒,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件事一定与他立志毕生追求的医术有关。
他开始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来查找各种这方面的相关书籍,走访各种街坊邻里,终于让他整理出一份完整的可以解释出他的娘亲为何突然性情大变甚至意图自杀的原因。
“颇有心得?”
玄烨嗤笑一声:“给朕讲讲,怎么个颇有心得法?”
作者有话要说:
科普君:
1.《字汇》是明代至清初最为通行的字典,是《康熙字典》问世前惟一完备的大字典,可以说得上是这个时候读书人人手必备的一本书了。
2.《康熙字典》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即公元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即公元1716年,历时六年,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
(我们现在使用的现代汉语的所有字词基本上,大多数都是从康熙字典中得到有效的提炼考证。ps,声调韵母声母的什么也是大多数出自这里,是当时专家在编写现代汉语时用的最多的参考资料。)
3.我国古时候没有标点符号,文章读起来很吃力,甚至被人误解。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言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一小段为“读”(音逗)。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
(没有查到清朝有在这方面发展,所以默认为现在只有逗号和句号。
ps,我们现在书上读的宋朝以前那些各种标点符号,或者在1919年颁布《标点符号用法》之前都是我们后面给加上去的。)
4.古代的平仄和声调跟现在的差别很大,比如说古代的声调是:平,上(shang,三声),去,入。
现代汉语里的阴平阳平是古代汉语里的平分化而来,而古代汉语里的“入”则慢慢的消失了,所以现代汉语里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古代的平仄是什么意思?平仄主要是表达声调的高低,“平”是高声调,另外三个是低声调。(是的,就是这样没错。)
所以如果你用普通话读古诗觉得不押韵,可以尝试用广东话或者陕北方言的音读一下试一下,因为中古音的读音跟这些话挺接近的,但流传到现在还是有的音调失传了,现在复原的像什么“三十六字母音值表”,虽然音被固定下来了,但争议一直很大的。
(东,德红切。)是正确的,因为当时没有阳平这个声调。
ps,清朝人怎么说话,我也不知道,也没法形容,所以那啥,大家就自动转化成普通话吧,qwq
第17章
温太医硬着头皮继续道:“皇上还没有告诉草民是否想询问德妃娘娘为何性情大变?”
玄烨跨下了脸,冷漠地看着这个大胆包天的温太医:“朕倒是不知道,这太医院什么时候竟然来了一个妙人!”
这个妙人听起来就很有灵性了。
乍一听不多想还以为是皇上夸他呢,但但凡长点脑子都知道皇上这是在嘲讽他,温太医额头上的冷汗流的更多了。
他的腿肚子都在发颤,看起来下一秒就要五体投地了。
不,他不能怂,他可是立志要做第二个李时珍的男人!
“皇上,草民在书上曾看到过一句话: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
“温太医,书读得少就多读一点。”
玄烨内心毫无波动,甚至还有点想笑。
“????”
温太医有些茫然的吞了口口水,这是怎么了?他的典故用错了?没错呀,讳疾忌医这个成语不就是从这里来的吗?
“梁九功。”
玄烨将视线扫向站在一旁的梁九功。
“奴才在。”
梁九功低声回复后就转身走到温太医跟前,低声道:“温太医,讳疾忌医这个成语确实出自这里,您想要用这个成语也没有错,但是这句话的意思不是您想要表达的那个意思。”
梁九功顿了顿,颇为同情地看了一眼温太医:“这句话的意思是讲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
“温太医,你,是想说皇上有缺点,皇上错了吗?”
扑通!
梁九功话音未落,温太医便双腿一软跪在了地上,一个劲儿的磕起了头:“皇上恕罪,草民绝对没有半点别的意思,报名就是不懂这句话的意思,草民,草民罪该万死……”
“行了,起来吧~”
玄烨摆摆手:“医书要读,别的书也要多读多看,知道吗?”
“谢主隆恩!”
“草民今后一定多多看书,绝对不辜负皇上的期待!”
温太医一颗原本不安跳动的心立马平复了下来。
皇上他可真好啊,温太医在心里想着。
玄烨:???
朕说啥了?期待?期待个毛线球球呦~
“皇上,草民还是想问你……”
“是!”
这个温太医怎么这么犟?他都这种表现了一般不都是默认了吗?为什么他非要让朕说出来?
听到是关于德妃娘娘性情大变的事,温太医立刻变得信心满满,如果是别人突然变化太大他可能还说不出来个所以然,但关于德妃娘娘的变化,他那可是能说道上一天一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