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这个实验室可是我们成为股东的保证。小叔,你不知道,文芳刚上初中的时候就会做生意,那时候……”
汪志坚边吃饭边说起了曾文芳卖文具,表弟除了自己去她的摊子里买文具外,还叫了几位好友一起光顾她的摊子。后来,文芳利用寒假时间,跟家里人一起摆服装摊卖衣服。赚到钱之后,又租下了镇府的几家店做批发部……
这林林种种的事情说完,食堂里已经没有多少人了。沈琅对自家这个大侄女又心疼,又敬佩。
“文芳小时候受了太多苦了,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对她。”
“沈叔叔,我告诉你这么多事情,并不是为了告诉你文芳小时候受了多少苦。我只是想告诉你,文芳从小就有做生意的天赋。不管她做什么生意,都不会亏钱,只会赚钱。
跟着她做生意的人,无不对她赞赏有嘉。表弟的小叔,就是志光小叔,他做了几十年生意,也是商场上的老手了,有些决策还会询问文芳的意见呢。
还有那些山庄,志光小叔为了方便宴请生意场上的朋友,就随便开了一家农庄。
后来,志光小叔请文芳教厨师做菜,请文芳参与农庄的管理,按文芳的建议把农庄开成度假村的模式,如今,志光小叔在南方已经开了大大小几十家农庄,单单吃住、休闲于一体的大型度假村,也有五六家。
志光小叔经常说,没想到当初随便开着玩的农庄能给他带来这么大的一笔财富。说文芳真是做生意的好手。”
这件事沈琅还不知情,他知道东湖那家山庄是文芳开的,但是,并不知道这样类型的农庄,陈志光开了几十家,还有几家跟他们沈家计划开的云峰山庄差不多规模的,这太让他惊讶了!
“这些山庄文干有股份吗?”
“有啊,志光小叔名下所有产业,都有表弟的一份。这与当年我姑姑,也就是我表弟的妈妈供小叔读书,给本钱给志光小叔创业分不开。志光小叔说了,所有的本钱都是我姑姑的,所以,他创下所有的业都有我表弟的一半。
另外,那些农庄、山庄什么的,也有文芳的股份。东湖那家,文芳占了大头,志光小叔占了小股份。志光小叔开的那些,文芳占有技术股,有的也占了资金股。不过,文芳把药膳类的分红全给了我爷爷。说这些药膳是我祖上传下来的,理应归汪家。
这事,今年过年的时候我才知道。爷爷那个账户的钱都有几十万了,这些钱爷爷都给我了,我表弟让我暂时用这笔资金买套房子。说那钱放在银行没什么用,房子以后却会越来越贵。”
沈琅听到汪志坚后来那句话,知道这肯定又是文芳的观点。唉,他这个侄女绝对是个有大出息的。之前,他还以为给侄女弄个好单位,让她清闲度日就不错了,如今知道了,她根本就不是能清闲得下来的人。
现在才是开始,估计以后,他想要见这个侄女,都得预约了。
第五百七十六章 买车争议
沈琅躺在休息室的床上,脑海里浮起一个念头:如果把沈家现有的产业交给文芳来管理,估计很快能成倍增长。
可是,这个念头只在他的脑海一闪而过,很快就被他否决了。
因为,他知道大嫂战兰管理这些产业多年,肯定不愿意把它们交给文芳,即使交给文芳能产生更大的利益,她应该也不会愿意。从小长在京都,他见过太多位于权利中心的各类领导,因为失去权利之后做出来的疯狂举动。
凭他对大嫂的了解,大嫂肯定不会甘愿大侄女插手沈家的原有产业。看来,文芳早就考虑到这些问题了,她还知道,要大展身手,必须跳出沈家现在的产业链,另外创建新的产业。
沈琅想清楚了,如今沈家不从政不从军,就必须在另一个领域占有一定的位置,不然,什么百年世家,什么书香世家,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烟消云散。
还有王家留下给母亲的产业,如果不思变革,迟早也会被新兴产业代替。到时候,也不知道外公外婆会不会后悔把这些产业留给沈家。
唉,如果能说服大嫂,让文芳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去,说不定还能让地下的外公外婆、母亲得到安慰。
一个中午辗转反侧,沈琅终是长叹一声,他自信没有能力说服大嫂让文芳参与管理,所以,他也没有能力挽救正在走下坡路的沈家产业。
却说曾文芳却没想到沈琅与自己谈过之后,又去跟汪志坚聊了,然后纠结于沈家原产业的发展与去留。
她与陈文干小俩口,从来没有把沈家原产业放入自己的计划中。来到京都,衣食问题不用愁,先要解决“住”的问题,然后就是“行”的问题。
如今,“住”的问题形成了共识,那迫在眉睫的就是“行”的问题了。曾文芳拒绝了让司机送她上下班,同时也拒绝了用沈老爷子的车。
沈伟明与沈琅兄弟当然就想买部好车送给曾文芳,不过,曾文芳毫无悬念地拒了。
不过,曾文芳表示,沈家可以买部车给家里其他几个人合用,但不可买名车,普通车就可以了。
沈伟明自然过意不去,虽说家业握在大儿媳妇手里,但是,他每年分红的钱以及之前的积蓄还有很多。他觉得对不起这个二儿子,希望什么都能给他们最好的。
不过,曾文芳说得也有理,沈家的钱除了投资山庄,还要建房子。估计这两项大工程之后,沈伟明手里的钱也会所剩无几。
最后,大家达成了共识,沈家出钱买给他们的车子不能超过二十万,算在安家费内,文芳的车子由她自己小两口解决。
可是,文芳小两口虽然说好了这个周末去看车,但在买车一事上,他们也有了分歧:陈文干想买宝马或奔施,曾文芳想买部小丰田。
在钱一事上,陈文干与曾文芳从来没有在意过,只是在买车这件事情上,陈文干执意要买好的,曾文芳却觉得浪费,想买部便宜的。最后两人互相妥协,计划买一部小巧些的奥迪。
通讯社这边,这几天倒算清静。一年之计在于春,肖庸很忙,自从上次与曾文芳谈过之后,并没有再来找她。而曾文芳也乐得清静,每天在新旧资料中寻找能够印证自己观点的材料,不过几天功夫,一本笔记本就记满了东西。
“对外研究办公室”里,也有别人来找资料,林主任让秦日新登记好,基本不怎么说话。秦日新倒是有些聒噪,不时跑到曾文芳身边,看看曾文芳在研究什么课题。
有时还会嘀咕:这么年轻的姑娘怎么会那么安静呢?她真的才二十多岁吗?会不会弄错年龄了?
周六上午快下班的时候,秦日新提议:“文芳,今天中午我们一起去吃饭吧?其他部门有新进员工都要开个庆祝会的。我们这里,唉,我们这个部门去年年前一下子走了三位员工,如今又只来了你一个。不过,好歹补充进了一个,我想来想去,还是应该庆祝一下。”
说完,秦日新又看向林主任,似乎在征求他的意见。林主任瞥了他一眼,又看向曾文芳,问:“就我们三个人,这活动搞得起来吗?”
曾文芳想着已经与陈文干约好今天下午去看车,略带着歉意对秦日新道:“两位主任,这个活动三个人也能搞起来。不过,这个周末我还有事情,能不能推到下个周末?到时候我请大家吃饭。”
“哦,今天你有约啊!”秦日新有些儿失望。
林主任白了他一眼,倒是好不容易开了金口:“人家年纪轻轻的小姑娘一个,不紧着去约会,还紧着我们俩老头啊。”
秦日新委曲巴巴地反驳:“主任,我不是老头!我才三十二岁呢。”
林主任淡淡地道:“哦,忘了,我以为你跟我差不多大呢。”
曾文芳乐了:“林主任,您也不是老头。男人三十而立,四十算是壮年。您呀,最多只能算中年,领导说,五十岁还叫中青年,所以,说您是青年,也绝对没有错。”
林主任推了推眼镜,难得咧嘴笑了:“小姑娘的小嘴还挺会说话的,不错,我不是老头,我是青年。那下周末约好了,我请你们吃饭。”
曾文芳嘿嘿笑道:“也行,这周您请,过几周由我请。我们研究室人少,花不了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