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温香软玉抱满怀(370)

作者:冰莲清妍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他本想邀请程成参加公司的周年庆典,但想起昨晚陈学胜说派人去程家传消息,程家没有丝毫动静的事,心里不爽,就没有邀请。之前,他与沈家不熟,沈琅与沈珲兄弟又不是商界人士,也没有开口邀请沈家人。

如果他知道后来会发生那样的事情,肯定会摒弃前嫌,把程成夫妻与沈家所有人都邀去。这些人都是文芳的亲人,不会在背后动歪心思。至少,也让文芳在宴会上不至于那么无聊,甚至应该也能护住文芳一二。

只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再说,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有些别人以为会带给某人致使打击的事件,其实,对于某人还说也不过如此耳耳,而对陈文干来说,还真的因祸得福呢。

第四百零四章 山庄前景

沈家大厅,大家聊得热火朝天。沈泽铭甚至已经在与曾文芳交流度假农庄的设计方案。

曾文芳知道沈泽铭在国外上学多年,有一定的见识,便很认真地听取沈泽铭的意见。当然,她多经历了一世,这一世也没白活。那个年代,电视、网络都会介绍一些著名山庄的经营理念。

再加上,陈志光在南方那几大度假山庄的成功复制,曾文芳说出来的方案更为可行。

两人取长补短,对山庄的大体规划已经有了雏形。沈泽铭去过山庄,他几笔就画出云峰山的地势。而曾文芳也就凭着这地势,画了一幅简笔画,把山庄的大概布局勾勒出来,沈泽铭就在里面作一些补充。

沈伟明这会儿,才真正见识到自家这个大孙女的本事。说是语言文学系的,竟然还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最重要的是,好些创意都让人耳目一新。

比如说,开辟出一个地方给亚健康的老年人做疗养院。疗养院不接危重病人,提倡养生、疗养。给老年人提供钓鱼、下棋、打太极拳等休闲养生活动。

最让老年人喜欢的,应该是里面的药膳。沈伟明与沈琅都对文芳口里所谓的药膳非常感兴趣。

这么多年,沈伟明因妻子去世,一直郁郁寡欢、心绪不佳。情绪对人的身体伤害最大,五年前,连京都第一人民医院的专家说他的身体已经被掏空,断定他能多活一年,就是捡到的了。

后来,沈琅根据曾文芳留下的几张方子,每周定期给老爷子煲药膳喝,老爷子的身体虽说没有完全好,但能坚持到现在,都已经大大地打了京都众专家的脸。

沈琅从沈老爷子与战老爷子的身体变化,早就知道曾文芳给他的方子是无价之宝。因为文芳确实也说了不能外传,所以,有些朋友的长辈情形与老爷子相似的,求到他面前,他才会配好药材,让李嫂煲好再给朋友送去。

如今,文芳说在山庄那里设置一个疗养院,里面还会供应各种药膳。有战老爷子与自家父亲身体变好的例子在前,不要说山庄其他部门,单就这个疗养院,就会成为京都世家趋之若鹜的地方。

沈家众人,除了战兰,都对钱财不太在意。但是,如今,无不因为曾文芳对山庄前景的描述有了更多的期待,就连一直对曾文芳有些排斥的战兰,也对曾文芳高看一眼。

三点多,陈文干的手机响了,是陈学胜打来的。曾文芳本就想去凑热闹,就撺掇着陈文干快点去那边。

程成也沈美琪也应该回家了,于是他们就一起告辞出了沈园。

沈老爷子与沈琅兄弟昨晚没睡好,今天又一直费心费神,都回房休息了。只有沈泽铭,兴奋地打电话去单位请假,说明天家里有事,不能去单位。

他的工作性质原本就是比较自由,他又是个踏实肯干的,单位领导对他的要求一般都不挡手。

却说陈文干与曾文芳到了皇都会所前面的余坪,远远地就看到门口排着两列穿着漂亮旗袍的漂亮姑娘。还有小弟拦住他们,帮陈文干把车开到停车场,另一位服务员则引着他们直接往大门处去。

曾文芳见到那群姑娘穿着旗袍美美的样子,不是艳羡,而是打了个寒颤。她斜睨了陈学胜一眼,道:“胜哥,这些美女多冷啊!你老还是让她们进里面去吧。”

陈学胜本来就是为了迎接他们,见曾文芳开口,急忙大手一挥,道:“都回去吧!”

原本对漂亮姑娘有一种自然抵触的美女,都感激地看了曾文芳一眼,然后鱼贯而入。

殷文立站在陈学胜身边,见曾文芳一来就收服了一批美媚,不由暗暗赞叹:果然是他家老大,出手就是不一样。

陈学胜直接引大家去了皇都会所的后院,穿过皇都会所的大堂,是一条幽深的小巷,在这条小巷穿行了约十多分钟,才到了后院。

曾文芳惊讶地看着这个地方,感觉这个地方与沈园有异曲同工之妙,大门上面有几个大字,赫然写着“青山居”。

这里的“青山”是青山镇的“青山”吗?似乎看出曾文芳的疑惑,陈学胜点头道:“没错,这就是青山镇的青山,这地方以前是我外婆住的院子。皇都会所以前还是一块田,大约有三亩地,是我外婆的嫁妆。

我建皇都会所的时候,很多人让我把这个院子一起拆了重建,但是,我答应过外婆,不会拆这个院子。应该说,这是我外婆对青山镇的所有回忆,我不会拆,以后,我的孩子也不会拆。”

陈文干则绕着这个院子走了一圈,只有他知道,这个院子是模仿陈家村那边的房子布局建成的。不是京都的四合院形式,而是客家的小三进院子。

大门两边有门墩,门墩两侧有两个威风凌凌的石狮子。进了大门就是门楼,门楼前面是天井。天井两旁是侧屋,再上去就是厅堂,厅堂两边是上房。与厅堂相通的还有两条小巷,是通往后面院子的通道。

曾文芳跟陈文干一样,觉得这屋子的布局与结构很熟悉。去第二进院子看过后,才恍然大悟,这套房子好像与青山镇石阶村那几套古屋差不多。

说实话,之前,她对陈文干与陈学胜所说的内容,就感觉是在听故事。如今,来到这个院子里,才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陈学胜的外婆对青山镇的缅怀与留恋。

陈学胜道:“其实,我一直想回青山镇看一看。但是,又鼓不起勇气。我外婆对青山镇的描绘很美好,对我那个外公也充满了感激。我担心,去了青山镇,会打破我对这个地方的期待。或者,去到那里,说起我外婆的名字,会没有一个人知道,而我外公,也早已忘记了昔日的妻子。”

陈文干摇头叹息:“你应该早些去的,或许还能见你外公一面。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形容他,他很受陈家村族人的敬重。虽然没有儿女,但是衣食不愁,陈家村人都把他当成长辈敬着。

大家帮他耕种田地、帮他种菜。过年过节,嫁到外面的闺女回娘家,每个人都不会忘记给他老人家送节礼。我记得,那些节礼都挂在院子外面的墙上。直到你外公去世,有些姑姑们还是习惯把礼物挂在那里。”

想起曾外公陈正纯,陈文干的眼眶有些红。虽然他与老人相处的时间不多,但是,他能从他的身上体会到老人的孤独与寂寞,还有对子侄辈的爱护与恨铁不成钢。

老人与妻子离异,心甘情愿地放飞了妻子,却又一辈子记挂着妻子。就这样抱着或许妻子儿女会回来看他的心愿,等啊等,最终化为一杯黄土。如果像“望夫石”那样,曾外公也化成了望妻石,会不会也能成就一段佳话呢?

陈学胜有些羞愧:“是我不够勇敢,我外婆去世那年,我还不到二十岁。那时候有过冲动,但没有足够的勇气。”

陈文干想起曾外公的遗愿,如今能完成他老人家的遗愿,以后到他的坟前上香,也能问心无愧了。因此,他也就不再纠结陈学胜去没去青山镇的事了,毕竟那时候陈学胜年纪也不算大,从小在京都这个繁华的地方长大,还能记得青山镇有个外公,已经很不错了。

他注意到陈学胜穿着运动服,就道:“你先使套拳法给我看看吧。”

陈学胜也收起了之前的感伤,大家本就停在二进的院子里面,也不用换地方。陈学胜心里有些忐忑,站在院子中央,一板一眼地表演起拳法来。

第四百零五章 收徒

陈文干一见,就知道他练的是哪套,待他表演完毕,提醒到:“你最早学哪套拳法?”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