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温香软玉抱满怀(302)

作者:冰莲清妍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沈琅翻了个大白眼:“我见到曾家大哥就是这样子站在院子里,突然觉得很滑稽。如果事情真如我查到的那样,那我们家当宝贝养大的女儿,才应该在乡下种田,而我哥,应该是做什么的呢?

我想了好久,也想不出来,或许是做教授、或许是做生意、或许是与我大哥一样做个科学家,也或许像我一样,做个医生,就是怎么也不可能种田。

其实,曾家大哥虽然要种田,但日子过得还不错。不过,我们沈家书香传家,我还真是难以想象我会有一位哥哥在乡下种田,想起来都觉得心疼。”

邓亦铭感慨:“是啊,沈家百年前,就出了不少能人。就说近几代,你曾爷爷是举人,你爷爷是军长,你父亲是市长,要说家中子弟到乡下种田,还真的难以想象。”

沈琅也感慨:“可不是吗?当我看到曾家大哥这副模样站在我面前时,我就在想,查清这事,可能对不住我姐。如果不查,就对不住我哥,还有曾家姐弟三人,多好的孩子,那应该是我们沈家的血脉。”

“也没有什么对得住对不住的,农民有农民的乐趣。说实话,我还想去做农民呢,不用动脑筋,累了就睡,能填饱肚子就觉得满足。这种生活其实挺好。”

“呵呵,你也就说说而已。”

两人边聊边忙,忙了一夜,天亮了,两人都累倒在沙发上。

邓亦铭有气无力地道:“要中午才能出结果,我们回去休息一会吧?”

沈琅摇头:“回去我也睡不着,我都不知道自己的性子原来这么急。”

“你急也没用啊,我们去吃早餐,然后你再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跟我好好说说。”

“昨天不是说了吗?”

“一点都不具体,我要听最详细的,还有,你不是有你那位侄女的照片吗?给我看看?”

“还没有冲洗出来呢!”

“你那个表侄女呢,让她拿到外面去冲洗,唉,好久没有听过这么离奇的事了,我真有些迫不及待呢。”

沈琅这才想起这家伙以前最喜欢听故事,当然,都是读书那会了,如今都是做爸爸的人了,还没改掉这个八卦的性子。

“我累得连站起来都没力气了。我假期都没了,今天还要去上班呢。”

邓亦铭促狭一笑,道:“急什么?我跟领导打个招呼,说我这实验室里需要你帮忙,要借用你一天,怎么样,够义气吧?”

沈琅想了想,自己也实在没有精神去上班,就依了他。

幸亏有邓亦铭陪伴,不然,沈琅觉得自己会更难熬。以前,如果有人说“等待是最痛苦的煎熬”,他可能会反驳,如今,他却有了最深的体会。

第三百三十五章 家庭会议

中午,结果出来了。沈琅去找外科找林医生,取了上次给沈琴治疗的档案,一起带回了家。

中饭时间已过,但按沈琅的要求,沈家,沈老爷子,沈珲夫妻、沈琅夫妻齐聚二楼书房。

“阿琅,这般急匆匆地把我们叫回来,到底有什事?”

浑身散发着书卷气的沈珲扶了扶架在鼻梁上的眼镜,满脸疑惑。

沈老爷子难得见小儿子一脸严肃,敛了敛眉,轻咳一声,道:“说吧,我受得住。”

沈琅站起来,把手里的资料分给大家,道:“这件事情埋在我心里很多年了,记得上次二姐受伤的事吗?她的主治医生告诉我,二姐的血型与爸妈的都不一样。我怕爸爸接受不了,就一直没有追查,但是……”

沈琅顾不得大家突变的脸色,把自己这段时间查到的事情详细地说了一遍。因为昨天一夜没睡,今天又与邓亦铭说了一上午,他的嗓子有些沙哑。

沈老爷子之前没有反应过来,只是拿着资料,神情有些儿呆滞。

后来,听到小儿子说到去J省找老表叔时,才打断了沈琅的话,话音颤抖,拿着资料的手也在不停地颤抖。

“你说,你是说琴儿不是我与你妈妈的孩子?怎么可能?”

沈琅急忙走到父亲身边,抓住他颤抖的手,安慰道:“爸,之前只是猜测,我担心你受不了,一直没有把这事告诉你。如今,我已经找到了证据,所以这事不得不说。爸,你别激动,听我说可好?”

沈珲没有父亲这般激动,搞科研的人都比较冷静沉稳。在父亲质疑时,他已经翻看了手里的资料。

他抽出曾国生与沈父的DNA鉴定报告,哈哈大笑:“我竟然还有个弟弟!太好了。”

坐在他身边的妻子战兰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她这个丈夫,思维总是与常人不同。没见到公公还在伤心质疑吗?再说这件事还牵扯了二妹沈琴呢,如果真是如此,不就意味着沈琴不是沈家女儿吗?

嫁入沈家二十多年,她作为沈琴的大嫂,与沈琴的关系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差。沈琴性子较急,虚荣心强,有些任性,还喜欢争强好胜。但是,对长辈还算孝顺,对她这个大嫂也算尊重。

她是战家闺女,有娘家做靠山,在沈家几乎说一不二。沈老爷子年岁渐大,已经不太管事,她家丈夫除了呆在实验室,几乎两耳不闻窗外事。

沈琅夫妻的性子算好,与她也还算处得来。可是,如果沈家真的多了一个兄弟,那就不是多一个兄弟的事情,而是多五六七八口人的事情,而且,还都是偏僻农村来的人,这些的人的素质之差可想而知。

战兰想到这里,摸了摸被炸得晕糊糊的脑袋,心里很是郁闷,她难于想象,家里多了这些人之后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沈老爷子退下来之后,沈家虽然没有以前那样荣耀,但是,书香世家的家风摆在那里,家里的产业摆在那里,一般人家都不敢轻视。

自婆婆去世之后,家里的产业大多是她在打理,家里的经济情况,别人不知道,但她却知道得一清二楚,单是婆婆留下的嫁妆,就不可小觑。

沈家孩子不参与政事,是婆婆去世前留下的遗言。婆婆姓王,名雅娴,娘家原是丹琼国数一数二的大家族,财富不计其数,眼红嫉妒的人也不计其数。

正因如此,有人利用手中权利,想要夺得王家财富,污陷王家家主通敌叛国。四十多年前,王家家主,也就是王雅娴的爷爷入狱,那时候,王雅娴已经嫁入沈家,生下沈珲。

在沈珲两岁时,可能设计之人觉得王家吐出来的财富还没有达到他的要求,继续找王家麻烦,王家一案愈演愈烈。

沈家长辈担心王家之事牵涉太大,便把王雅娴送到南方乡下,也就是J省的李表叔家避难。

没想到,那时候王雅娴已经怀孕两个月。也因此,才会有后来孩子被换这种阴差阳错的事情发生。

后来,陷害王家之人因犯了其他事被查,王家一案真相大白。只是,王家人已经寒了心。

王家一向爱国,遵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家训。自丹琼国与海外其他国家通商之来,王家都在做海外贸易。大多数财产都是来自国外,最重要的是王家人赚了钱,还不忘回馈社会。

王家建医院、建福利院、建学校,还建了文物保护基金会,每年拿出不少钱修缮故宫以及一些著名古迹。其中修缮历史最悠久、藏书最多的丹琼书院所费去的钱,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为国为民如此,却落得“叛国”的大帽子,王雅娴的爷奶都在这场祸事中郁郁而终,父母也因此生了一场大病,早早去世。

如今,即使冤案已经平反,但王家的荣耀也已经不复存在,王家嫡系留在丹琼国的,只剩下嫁入沈家的王雅娴,其他的兄弟姐妹,全都移民海外。并且,四十多年来,遥无音信。

战兰听说,王家人对沈家有误解,觉得当时从军的沈家老爷子没有伸出援助之手。

可是,当时沈家老爷子被派往偏僻的南方工作,根本得不到京都这边的消息。

王雅娴抱着五岁的沈琴从南方回来,才知道这些消息,不,应该是还不知道内情。

因为沈家的保密工作做得极好,后来,兄弟姐妹不再与她来往,她才知晓了一些内情,为自己在家族遇到难处之时,一直躲在偏僻农村,没能为亲人出一份力而内疚万分。

“唉!”战兰心里暗叹一声,婆婆早早去世,何尝不是因为有这个心结存在。

沈家不再从军从政,可惜了她家两个聪明懂事的孩子。如今,多了三个农村来的兄弟姐妹,要分家产不说,还少不得要处处帮衬他们。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