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南山下(91)

作者:风初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那你说,我们家小雨要是说大山那不比大川好。”黄小雨娘看老头子把烟袋拿了出来,连忙湊过去给他点火。

“说你没见识,你还不服气,别说人家提的是大川,就是真的提的是大山,我们也不能答应。大川这个孩子,在码头做了这几年,是个肚里存住货的,会写会画,见人三分笑,脾气好性子也不糯。这样的人小雨能嫁,我们家小雨太娇惯了点。大山不行,那孩子性子太野了,小雨是驾驭不了他的。”

“也不知道他想找个什么样的,你说都二十二了,换成别人家,孩子都满地跑了。这大川娘能不急嘛,换我早急得火上墙了。”

“我估摸着应该大山心里有数,不然他娘也不一定能这么由着他。”

“有数不提亲,又不是没钱,还是这孩子性子野,又出去跑了几年船,他娘管不住他了。”黄小雨娘觉得,肯定是赵大山娘管不住赵大山,儿大不由娘,只能先紧着大川定下来。

“没爹的孩子,也是怪不容易的。”黄小雨爹想了想说:“当初,死鬼赵勤比我小几岁,庄子隔着庄子,也算一起长大的。那人,这不是我夸,要是没死,大山家那得是另一个样子。”

“这都是命,就是苦了这娘四个了。”黄小雨娘看看老头子也跟着叹息。

“苦日子算是熬过去了,现在孩子都大了,你看着吧,以后就凭这兄弟俩,肯定都是好日子。”黄小雨爹端着烟袋一口接一口地吸着,他还是很看好赵大山兄弟俩的。

黄小雨娘满眼笑意地看着黄小雨爹:“既然你这么说,我这心啊就放下来了,我也不是图他家那一百两银子。不过有这一百两置办点田地产业,小雨过去也打不着饥荒,我这心啊也就宽裕了。”

“嗯,你回头问问小雨,小雨要是没意见就给东庄大妈回个话,咱家不做那不识抬举的事情。这几年,不是东庄他们家拉扯着我们,我们日子过不到这么好。”说着黄小雨爹把吸了两口的烟袋敲了敲。

“那,要是小雨不同意……”

黄小雨娘话没说完就被黄小雨爹给截断了:“那是她能做主的事情?她个孩子懂什么,她不愿意你做娘的要说,把该说的说清楚。别给孩子凶,你越凶她越对着来,你把道理给我掰开揉碎了给她说,我们家小雨不是那不懂事的孩子。”

“好,我先睡了,你少抽点,看你天天夜里咳嗽的。”说着黄小雨娘掀了被子上了床,。

“睡你的,一天天唠叨来唠叨去,我都抽了这么多年。你明天抽空就和小雨说,后天你给她东庄大娘送点红薯干,把我们家意思说清楚。”说着黄小雨爹又深深吸了一口烟。

“行,我睡了。”小雨娘也知道自己家老头子就是嘴上说说,其实,是个面硬心软的,这么多年,要不是他硬气,她可能早黄土埋多深了!

第八十三章 赵大山有病

第三天,黄小雨娘去了一趟东庄黄大娘家,给黄大娘带了红薯干,还带了一包糖果,说是给四个宝的。住在大儿子家的黄老汉黄奶奶也给带了两盒点心,几个人热热闹闹聊天喝茶,说了一下午话。

没两天,就看见赵大山的娘开始请了黄港的王媒婆,去了黄小雨家。

王媒婆不是本地人,一开始也没帮人做过媒。与王重阳家是本家,一起逃荒到了黄港安家落户。因为能说会道,又是个热心肠,很快,黄港好几户人家就开始请她保媒了。

她做的媒,竟然成功率极高,结婚后都是很快抱娃的,大家都觉得这兆头好,更喜欢请王媒婆了,她觉得做个媒人竟然得心应手,也是欢欢喜喜答应了。

赵家请的王媒婆进了黄小雨家,这件事就像一阵风一样在黄港传了出去。

很快,赵大川和黄小雨的亲事就定了下来。

这亲事定的,一下就把二十二岁还没说亲的赵大山推到了风口浪尖,一个庄子上说什么的都有。有的是纯粹无聊,晒太阳嗑瓜子闲的,有的就是眼红,什么样人都有,什么样的谣言也敢说。

有的说,赵大山是出了几年海,有钱了,看不下乡下姑娘,想去东央郡找个大户人家的小姐。

这话一说,就惹得众人哄笑,有钱人家的小姐那是谁都能娶的?那么娇滴滴的小姐,就跟一块豆腐掉进灰堆里,拍不得吹不得,娶回来还得当个菩萨供着。

有那混的,就说,就是当菩萨供着也是愿意的,那些娇养的小姐别说当菩萨供着,就是睡一觉立刻去死也值得了,何况娶回来做了媳妇。

也有的说,是不是赵大山跑船跑码头青楼楚馆逛多了,得了什么说不出口的病。

南山镇每日有商船来往,就一个小小的南山镇就有两家青楼,更别说那些个暗娼半掩门子的。

船工上岸,第一件事就是吃饱了去洗澡,吃饱喝足洗干净就是去青楼找小姐,或者是去那些暗娼家半掩门里找那些便宜的妇人。更有那船商,管事在这边租房养着小老婆的。

见得多了,听得多了也就知道那些跑船的汉子有多饥渴,上了岸有多疯狂。

赵大山不是个青涩少年半大孩子,他跑船回来都二十一了,你要是说这么大的小伙子跑船出海没开过荤,都没人能相信。跟着那群不要脸的老船工,能学到好?

还有说,大山是不是出海遇见海盗,打斗中受了伤,不是说他们四个因为有功劳,得到了赏赐,所以才有钱去东央郡开铺子的嘛。

这跑船的功劳,可不是小功劳,当初黄老汉背回小东家,在黄家湾盖了四栋房子,走山全冲垮了,人家又跑黄港这边又盖了五栋。

黄宝贵已经结婚了,黄德磊也在议亲,黄德落娘也在托媒人相看着。只有赵大山一点动静没有,赵大川还先在哥哥前头说好了亲事,这明摆着是有事啊!

众人的猜测也不过是,赵大山是不是伤了,估计不能传宗接代了,所以不想祸害好人家的姑娘。

谣言传起来,就像一阵风一样。

很快,就连赵庄赵大山的爷爷奶奶都得到了消息。

春天,二月初三,一阵鞭炮声中,赵大山家的房子开始动工。

大船运来的青砖乌瓦,就停在黄港码头。

挖地基,砌砖墙上屋梁盖乌瓦,赵家两栋房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很快立起来。

很快,赵家在镇北买了一片近百亩滩地的事情又传了出来。那些当初对赵大川这个俊俏后生有点想法,却又犹豫不决的人家,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早知道,就应该在赵大山回来,就过来先给赵大川定了。赵大山都废人一个了,以后肯定指望着兄弟赵大川呢。

黄大牛他爹,果然是个不老实的,下手这么快,抓了赵大川这条大鱼。

也有心思蠢蠢欲动的想着,赵大川怎么也比不上赵大山有本事,还不如直接把闺女说给赵大山。说是有问题,也未必真有问题,毕竟是谣传。

再说,就是有问题,那不是人还好好的嘛,浓眉大眼,身材高大。实在不行以后赵大川生了儿子,抱养一个回来,香火没问题。

只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媒人没少上门,赵大娘一律都是,算命的先生说,大山不宜早结婚,得等两年。

说了多了,连赵大山娘自己都有点相信了,我家大山可能真的不能早结婚。姻缘不都是天定的嘛,大山肯定是姻缘没到。赵大娘奇迹般地安心了,竟然不急不躁开始准备房屋动工的事情。

至于买的滩地,赵大娘根本不操心,自然有赵大川找人料理的好好,期间黄豆也帮了不少忙,还把自己家爹拉去做了几天监工。

别说,做这些事情黄老三真的挺愿意,他尽心尽力地给赵大川帮忙,哪里该挖深沟,哪里该垒高埂。

自从黄老汉家买了滩地,改造成良田,就给了这些民众很大的启迪。滩地也可以改造成良田,而且土地肥沃,价格便宜。

就是改造的时候代价太大,买滩地的人并不踊跃。

正常购买,必须按大面积购买,因为只有几十上百亩购买滩地,才能有能力挖沟垒堤。你一家买个三亩地五亩地,挖个排水的沟渠,垒个挡水的高埂就下去一半了,还不如买几亩良田来的实在。

没有便利的沟渠,没有高起的堤坝,如果这一年雨水多,再多的庄稼也不够淹的。

上一篇:女尊之恃宠而娇下一篇:良辰美景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