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子增产她是撞大运了,因为没有栽插法,一直是撒种播种和小麦一样。这个黄豆是知道的,撒种播种费种子,产量也不高,所以她有信心试试栽插,结果成功了。
今年,黄豆给黄老三提了一个建议,滩地留下来全心种稻子,不要再种小麦了,土地再肥沃,也经受不住这种一年两季的剥削。
要想稻谷产量高,就要保持滩地的肥沃。黄豆建议,稻苗收割尽量保证秸秆还田。
就是收割的时候秸秆留长一点在田地里,等稻子收完,就把田地的各路通水渠道封死,把河水倒灌进去,淹没秸秆,开始原始化沤肥。这样,等到明年春耕,草种也不容易生根发芽,土地也能肥沃点。
这个提议,黄老三今年就开始实验了,所以,今年的滩地没有种麦子。黄家其余四兄弟,二话不说,也没有种麦子,直接把所有滩地积水沤肥了。
这个方法不知道对不对,黄豆和黄老三兄弟说只是实验,未必有效果。不过他们觉得可行,毕竟种麦子本钱要高于水稻的,种子用的多,对肥料要求也高。
黄家土地多,就靠那点人畜的粪肥根本是杯水车薪。家里也尽量用那种沼气法沤肥,可还是不够用,田地里的庄稼要肥,山里的果树要肥,包括屋后那半亩菜园子都要肥!
前几年看见有人为了一点粪肥,一泡屎尿都要憋回家去,生怕落人家粪坑里浪费。黄豆也会生出一种,如果当初我学农业或者我学什么的想法,后来黄豆就不想了,人还是不能自己把自己迷惑了。
就像这个码头一样,如果现在再让黄豆去选,也许她会放弃也不一定,让爹娘好好种地,让兄弟姐妹做点小生意,一家平安喜乐有什么不好。
只是现在的黄家已经停不下来了,人心就是被欲望支配的,没有吃穿的时候,全家的心愿是吃饱穿暖,后来就变成吃好穿好,而现在,这种原始欲望已经满足不了黄家老少了。
甚至,也包括黄老汉……
第八十一章 糖水荷包蛋
过完年初五,赵大山要提前出发,去东央郡那边。等他过去,黄德落就可以回来玩到正月十六再过去,正月十八,方舟货行就要继续开业了。
其实按照黄豆的想法,他们就不应该在过年关门,大年初一歇一天都是奢侈,何况从大年三十一直歇到第二年的正月十八。
人什么时候最有钱,当然是过年了。这个时候不挣钱,手里还有闲钱。等手里钱都花完了,年也过完了,人的消费欲望也消失了,进入理智消费的时期,你再开门做生意,就没有过年那么好忽悠了。
不过他们都是第一年开店,又是出海几年没在家过年了,黄豆想了想还是把这些话咽了下去。
等到这个新年过去,黄宝贵已经结婚,黄德磊黄德落也要结婚,结婚后,他们都会带着媳妇去东央郡,这样就可以安心在那边盘点。轮流值守,到时候尽量再争取过年做生意。
不过,年初二开门好像也不太可能,黄宝贵他们之所以定在大年十八开门,也不是懒或者要回家过年,而是大部分商铺都是过了大年十五后才开门做生意的。
据说,过了正月十五才算年过完,大家才会出来采买。
这也只是据说,黄豆觉得还有待考察,顺应时代,适当应变才是王道。
赵大山很急,他很想过年就去黄豆家提亲,最好把他和黄豆的亲事定下来,这样他才能安心去东央郡做事。
可是,这不是他急就能做的事情。黄三娘已经公开对上门的所有媒人说了,家里这一年要给大儿子说亲事,要准备大女儿出嫁,黄豆还小,这两年内不会考虑黄豆的亲事。
她只有两个闺女,她还想黄豆在身边多待两年。
这个话,黄三娘说的没毛病。南山镇这边除非从小定的娃娃亲,基本上儿子娶媳妇,姑娘说婆家,都是当年说好,当年结婚。
主要是,这个时代人结婚早,十三四岁就开始准备相看,等到看好了十四五岁,或者十五六岁出嫁就行,这二三年可以挑选。
定亲后,每个节日,准女婿都要往丈母娘家送礼,定亲越久,送礼越多。一年,从春节到端午,再八月半,三个大节日送礼都是一笔很大开销。
如果你家定个媳妇三四年不娶,三四年送礼的开销都够再娶个媳妇的了,这个钱一般老百姓都花不起。
包括那种定娃娃亲的,因为娃娃亲定的早,所以基本上就是过年往来,平时根本不送礼。等到孩子都大了,成人了,两家再定个日子走动,选个时间结婚就行。
为什么很多小说里,那些定了娃娃亲的,以前都没见过,突然十年后或者十几年后拿个定亲信物出现,然后就拜堂成亲。
很简单,就是怕送年礼送节礼。
也有那不差钱的,提前定亲,然后节礼年礼照送,这个送也有规矩,前三年必须按例送,该有的一样不少,比如端午送鸡蛋鸭蛋粽子,八月十五送月饼送猪肉送鲤鱼。讲究的还送衣料,给孩子做衣服,再有钱的还要填上金银首饰。
三年送满,以后就可以随意,不需要那么讲究,不然就是家有金山也备不住定个娃娃亲,从摇篮送到结婚的。
赵大山急,赵大娘更急,黄宝贵已经结婚了,黄德磊据说也有了头绪,不过黄家口风紧,还不知道具体是谁。
一个年,赵大娘急得嘴上都起了火泡,赵大山已经二十二了!
没办法,大儿子倔,看中黄豆了,怎么说都不听。这件事情,她也不好声张,一个是怕对黄豆闺誉不好,二个是钱家夹在中间,她怕她漏了口风,钱家使坏,她不能让大儿子不痛快,更不能让黄豆坏了名声。
就是唯一的闺女赵小雨,赵大娘都没露一点口风,她深怕赵小雨没心眼,一不小心说秃噜嘴。至于二儿子,她放心的很,这个从小就是个嘴紧的。
就这样,她还是叮嘱了又叮嘱。
大儿子这边暂时一两年是没戏,她一生气,干脆去给二儿子说亲去。赵大川喜欢黄小雨,做娘的怎么能不知道。
不过这个黄小雨和黄豆一样大,翻过年也是十五。赵大娘就寻思着先托人问问,如果能说先定下来,黄小雨爹娘愿意,今年她家就可以先娶一房儿媳妇,如果想留两年,她也不介意多送两年节礼。
主要是,家里两个儿子都大了,一个儿媳妇没混到,她着急。
过完正月,赵大娘托了黄豆的大伯娘黄大娘,黄大娘是个细致的人,说话做事都不来虚头巴脑的。接了赵大娘的嘱托,她就去了黄小雨的家。
黄小雨的哥哥黄大牛年前刚生了个闺女,黄小雨妈正在家里看孩子。
“他婶子,在家呢?”黄大娘隔着院门就喊开了。
听见黄大娘的声音,黄小雨娘赶紧走了出来:“谁啊?门没拴,进来吧。”
“是我,他婶子,在家干嘛呢,也不去我家溜门子?”黄大娘推开院门走了进来。
“哎呦,快快快,进来坐,小雨,你大妈来了,赶紧给你大妈倒茶去。”黄小雨娘说着就往院子里走,走过来一把拉住黄大娘的手就往堂屋让。
“你看你才是真忙,一年到头都见不到你面,怎么没把你家两个孙子带过来玩。”黄小雨娘拽着黄大娘手就是不放。
“那两皮小子去他三爷爷家了,他三姑说今天什么蛋糕,中饭都没回来吃。”说着接过小雨倒的茶:“小雨啊,你怎么没去找豆豆玩?把春子带去,豆豆今天做蛋糕呢,小孩子都喜欢吃这个。”
黄小雨娘一听,就知道黄大娘是让小雨出去避避呢,肯定是给她家小雨说亲来了,不然,她大妈那么忙的人,能闲得跑她家串门子。
“小雨,去吧,带着小春,看着他一点,别让他乱跑呛了风。”
冬子是黄大牛的大儿子,今年三岁,去年黄大牛又得了个闺女叫小夏。
黄小雨听话地领着小侄子去了黄豆家,黄小雨大嫂从屋里走了出来,低低地叫了一声。“大妈。”就把刚吃完奶的闺女塞给了婆婆,一转头进了灶房。
“我呢,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你家小雨不是大了吗,就寻思着,你们有什么想法没?”黄大娘看看黄小雨妈,委婉地问了起来。
“哎呦,她大妈,小雨就是你眼面前长大的,虽然不是你亲侄女,我们家可是没出五服呢。你要是有合适人家只管说,我和她爹寻思寻思,只要家风好,人品周正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