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奶奶边拆被子边和老板娘张三婶说话,张家兄弟多,整整兄弟七个,没一个姐妹。兄弟七个四个在南山镇开铺子做买卖,还有三个在府城开铺子,可以说张家在南山镇也算大户了。
黄豆不耐烦站这间又脏又挤的屋子里,到处飞得都是棉絮,拉了黄桃站门口说话。不一会,黄米和黄梨也跟了出来。
小姐四个索性跟黄奶奶说一声,逛街去了。
从古到今,就少有不喜欢逛街的女孩子,好像花钱能上瘾。
黄家小姐妹四个,除了黄梨小没有私房钱,其余三个或多或少都有点私房钱。
出了棉花铺子门,姐妹四个准备一路往西边码头方向逛。
刚出门,就听见卖肉的张伯在骂人,然后一个身影从肉铺窜出来,一下撞到黄桃身上。
把黄桃姐妹几个吓一跳,一看,认识,卖肉张伯家的小儿子,虎子。
张伯在张家七兄弟中排行最大,生了五个儿子,前两个都皮实的很,轮到小三小四都是没过周岁就生病夭折了。最后生了这小五子,张伯两口子就疼到心眼里,就怕不小心夭折了。
八个多月的时候,张大娘做饭,小虎子就在床上睡着,谁知道没一会醒了。醒了也不哭,尿了一床,大概嫌弃尿湿的地方不舒服,爬起来在床上翻滚,一下滚掉地上了!
听说,摔背过气去了,差点憋死过去,这个老儿子醒了后那是更宠了。
今年都十三岁了,成半大小子了,张伯也舍不得让他跟两个哥哥下乡去收猪,天天让他跟在身边卖肉,别说还是练出一把子力气。
只不过,肉摊有张伯,基本上没小虎子什么事,大部分都是在外面疯跑惹祸。
这边张伯看儿子跑出去了,也不追了,骂骂咧咧又坐回肉案子后面。
张小虎跑出来撞了人,也不跑了,一看,还是个不认识的小姑娘,连忙站好了连忙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你不是故意的就是有意的呗。”黄豆忍不住怼他。
小虎子一看,噫,认识:“小黄豆呀,是你呀,我不是有意的也不是故意的,就是不小心。”
黄桃拉了拉妹妹,对着小虎子说:“没事没事,下次注意点。”
都是孩子,小虎子也是个自来熟,跟黄豆和黄梨认识,和黄米黄桃却不认识,不过这也不影响他,一路跟着小姐妹四个往码头逛。
“黄豆,明天你们跟我去玩吧,我和大牛他们找了个非常好玩的地方,还可以捞鱼,又能摸到泥螺和泥鳅。”
“不是不能吃鱼吗,我爷说那些鱼在河里吃人肉,不能吃。”
“哎呀,都过去这么多天了,那些鱼早冲到下游去了,没事没事,再说不吃鱼可以抓别的啊,泥螺啊,泥鳅啊,乌龟呀。”
小虎子想了想又说:“对了,河边水退了,河岸上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你不去看看。”
“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黄豆有点兴趣了。
“我也不知道,昨天去的时候,水还在退,我们也没敢下去,岸边湿滑得很,要是掉下去就轮到我们喂鱼了。我们几个商量好了过两天等地面干一点再去,反正那地方没人会去。”
黄豆看看小虎,想了想:“行吧,那你过几天去的时候叫我,我去看看有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
“好嘞。”小虎一见黄豆答应,立马高兴地转身就走:“我不陪你们几个女孩子玩了,我去找大牛他们去。”
说着就走,也不等黄豆回话,黄豆也不管他,看他走了,继续跟着姐姐妹妹逛街。
“豆豆,他们男孩子去玩,你别跟去。”黄桃有点不放心。
“姐,没事,到时候你们要是不放心就跟着一起去玩。”
“到时候,你们去玩吧,我就不去了。”黄米笑嘻嘻地拉着黄梨的手快走两步跟了上来。
黄米已经算是大姑娘了,要不是这次遭灾,黄大娘已经准备给她相看婆家了。
黄豆无奈地看看黄米,15岁,就要准备相看嫁人了,好可怕!
不过黄家已经算是宠孩子的人家了,黄老汉已经在黄豆暗暗洗脑几次后决定,家里孙女十五六岁开始相看,等十七八岁再出嫁。
这样也能看看孙女婿品行,孙女大点嫁出去在生养方面也会安全一点。
要知道在乡下,那些十四五岁出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第十八章 四碗胡辣汤
黄大娘妯娌几个都要跟着回去帮忙,黄老汉不同意,店里生意确实忙,从早到晚灶房火都不熄,忙着熬粥蒸馒头。
许多逃难的到了南山镇,只能靠手里剩余的几个银钱吃饭,也不敢吃好的,每天来黄四婶家买几个粗粮馍馍,就是一家人一天的口粮。
运气好的,能在码头找个活,也够买几个馍了。运气不好的就去河里捞鱼摸虾,再去黄四婶家买两个馍馍,也能勉强混个饿不死。
最忙的时候,小食店外面排着老长的队伍,妯娌几个一天忙下来,胳膊都肿了。
黄四婶还挺着个大肚子,只能做点轻省的事情,就这样一天站下来,腿都是肿的。
家里的女人和孩子都留在了镇上,黄老汉领着儿孙回了乡下。
二婶执意要跟着去给他们爷几个洗衣做饭,最后还是还是黄老汉说,暂时没地方住,拒绝了,所有人都知道,这次回去是真正要吃苦受累的。
而倔犟的二婶每日早早起来,带上菜和粮食走六七里路回去给爷几个做饭,洗衣,帮着收拾田地,等晚饭做好,趁着黄昏再赶回来。
家里,妯娌四个也没闲着。外面越来越多的流民,饭馆因为价廉物美,竟然生意格外好。原本只是早上和中午饭点的时候生意好,现在从早到晚竟然一直客人不断。
妯娌四个忙着包包子、蒸馒头、熬酱菜……黄豆带着黄梨在前面收钱,收拾碗筷。黄米和黄桃跟着黄奶奶在后院熬稀饭,清洗碗筷蔬菜,顺便管着几个小的。
黄豆从吃饭的客人口中陆陆续续知道,这次受灾的范围很广。因为下游堤坝破堤,下游好多村子都被大水冲跑了,人畜死了不少。
下午客人少了一些,黄豆和黄梨手拉手去逛街。
其实,也不算逛街,只能说是闲得无聊看看。
天晴后,黄豆天天和黄梨逛街,黄豆有私房钱,黄梨很喜欢跟着三姐后面混。跟三姐混,有糖吃。
没混几天,一条街开铺子的都认识了这对漂亮的小姐俩。
路边的店开着门,生意却并不怎么好,只有粮店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价格隔两天就涨一次。
黄豆和黄桃还跑到码头去见了王大妮,王大妮真的炒了咸口和甜口的花生,在码头卖的生意竟然挺好,很多管事,路过的客商都喜欢买两包,下酒或者当零食吃。
看见黄豆和黄桃,王大妮眼睛都亮了,拉着两个人的少,非要往她们两兜里塞花生。黄豆拒绝不了,就抓了一把带壳花生放黄梨兜里。
家里,现在最小的是黄豆的弟弟黄德仪,最宠的就是黄梨,她也有两个像当初小叔一样的口袋,天天装着零食。
爷爷花钱娶的八个字“光明磊落,忠孝礼仪”都用完了,如果四婶生的是男孩子,就要重新找人起名字了。
黄梨有得吃,就什么事都不管,只管跟着三姐就行。黄豆吃了一颗黄梨给她剥的花生,和王大妮聊了几句就去找赵小雨了。
赵大娘听了黄豆的建议,定制了两个铁皮炉子,每天早上拎到码头,准备好柴火。一只炉子烤饼,一只炉子熬汤。
饼是发酵好的面,里面包上馅,馅是青菜鸡蛋和粉丝加上猪大油,还有调料一起调和的。别说别人,就是黄豆,刚试做出来的时候也没忍住,吃了一大块。
确实不小,一张饼,包了馅,足足有黄豆两个手掌大,五文钱一个。
要知道,平时家里的包子,黄豆一个就够了,最多能再喝小半碗稀饭。
赵大娘觉得价格太高,肉包子也不过四文钱一个,而且这还是粮食涨价后的价格,以前可是两文钱一个。
就是大儿子每天扛包,一天也不过能扛三十文,多也多不了几文。而自己卖十块饼就是五十文,谁买呀!
黄豆开始细细算账给赵大娘听,这种馅饼个大,馅料足,一个基本就能吃饱。像赵大山这样两个馅饼加一碗汤也差不多混个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