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黄德光管理,是他有这个能力,不是说把码头送他。也不是我偏袒娘家人,只是他确实可以做。”
“爹,这件事情,您老必须说话,嫁进黄家,你就是黄家的人,竟然还分你的和大山的。”
“爹,这样的孙媳妇,我们黄家可供不起。”
赵大娘一听这话就不乐意了,站起身要说话被赵大山和黄豆眼疾手快给按住了。
赵二叔伸手去推在打盹的老爷子。
老爷子迷迷糊糊醒了过来,摸起拐杖站起身:“要回去了?那就回吧,天不早了。老婆子,老婆子,回了。”
“爹,谁说回去了。是大山,码头不给他兄弟们,给了黄德光。”赵二叔气得头顶冒烟,却拿老爷子没办法。
老爷子刚刚推醒老伴,听见二儿子大声冲着自己耳朵说话,生气地推了儿子一把:“我不聋,听得见。不就是黄老汉周年祭嘛,大山当然要去,那是亲家爷爷。”
“爹,谁和你说周年祭,我说的是大山两口子要把码头给黄德光。”赵三叔也被老爷子气得不清。
“啥,码头?码头不是圣上给大山媳妇了嘛。那就是大山媳妇的,谁也抢不去。”
“爹……”
“行了,吃也吃了,喝也喝了,还想赖你大嫂一顿晚饭啊?走,回家。”说着赵爷爷扶着老伴,老两口往门外就走。
赵大山和赵大川连忙跑过去扶着二老。
“爷爷奶奶,你们在这住几天再回去。”
“不住了。地里草都青了,种地就要有个种地样,天天往外跑,地都荒了。”
无论大山大川兄弟俩怎么留,老爷子带着老太婆执意要走。最后赵大山没办法,叫大川驾车给老两口送回去。
老两口要走,赵康兄弟俩想赖一会也不行,老头子非说家里地长草,叫他们回。
一群人又闹哄哄回了赵庄。
黄豆感觉这一天过的,暗无天日。
晚上躺在床上,她把身子拉直,才感觉到自己终于是缓过来了。
看着在一边看书的大山,黄豆用胳膊肘捣了捣他:“大山,让大川和娘跟我们一起去东央郡吧。”
“怎么了,怎么想起这茬?”赵大边翻了一页书,头都没转。
“第一,东央郡发展可期。第二,敬哥儿以后可以进厚德书院。第三,离你叔叔婶婶远点。”
赵大山听完不由笑出声。
“第三个最关键吧?”
“也算是吧。”黄豆翻了个身,打了个哈欠懒洋洋地说道。
“没办法啊,这种亲戚断又断不掉,是你的叔婶,又是航哥儿的亲爷奶。”
“嗯,我明天和大川说,然后再问问娘。”赵大山伸出手拍了拍黄豆的肩头:“今天晚上是不是好点了?”
“嗯,晚上吃了药没吐,好多了。”
“那是不是说,现在适应了呢?不吐就好,你晚上要喝水叫我。睡吧,我再看会书。”
“嗯。”黄豆又翻了一个身,面向里,一会就睡着了。
赵大山目光灼灼,从书上移到已经睡着的黄豆身上,发觉这一段时间黄豆好像瘦了。
身上白色的中衣好像都宽大了一些。
赵大山把手轻轻放在黄豆的肩头,黄豆轻轻地动了一下,又安静地睡着了。
第181章 要什么样生活
三月的天气,早晨还微有凉意。
吃了早饭,赵大娘去了菜地,赵大山兄弟俩去田里看看。黄豆和黄小雨领着两个孩子去黄德磊家挤羊奶,准备拎一桶回来给孩子们做点心。
小村此刻已经喧闹起来,鸡飞狗跳,大人们扛着锄头下地,孩子们在门口跑来跑去,欢呼雀跃着。
敬哥儿有一群玩得不错的小伙伴,连带着,现在航哥儿也跟他们混得很熟。
看见他们俩出来,一个黑瘦的小男孩喊:“敬哥儿,来玩。”
“不要,我要去三外爹家去挤羊奶,做点心吃。”敬哥儿很傲娇地拉着黄小雨的小手,昂首说道。
听说是去挤羊奶做点心,旁边几个小伙伴们都羡慕地跑过来。
一个拖着鼻涕的小男孩,差不多七八岁,伸出袖子,在鼻子间狠狠一抹,大声问道:“做了点心能给我尝尝吗,我可以给你抓泥鳅。”
敬哥儿还在犹豫,航哥儿急了,摇着黄豆的手:“三妈,给他尝尝吧,他抓泥鳅可厉害了。”
拖鼻涕的小男孩立刻兴奋起来,觉得自己确实很厉害,挺起瘦弱的小胸脯看着黄豆。
黄豆摸了摸航哥儿的小脑袋,微笑着说:“做好了会给你和敬哥儿三块点心,你们有权利决定自己吃还是和小伙伴们分享。”
航哥儿和敬哥儿懵懂地点头,牵着手砰砰跳跳地往平安哥哥家跑。
让他们做主,他们就要好好想想,是给还是不给,或者怎么给。
身后的小伙伴,羡慕地看着小兄弟俩,真好,我要是他们家小孩就好了,每天都有点心吃,有鞋穿。
黄德磊一早就把羊奶挤好了,家里留一桶,给黄豆一桶,还有一桶等会张小虎会来拎。
大家好像都习惯了早上给孩子喝羊奶吃鸡蛋的做饭,孩子们喝不完的就大人喝,或者做点小点心。
不过,做点心很少,一般人家都觉得没那细功夫。
“豆豆,大山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回东央郡?”吴月娘悄声问黄豆。
她准备要是迟几天回,就带着孩子回娘家过几天。
一去东央郡,又是一年半载不回来。
“大山没有说。我哥是怎么说的?”黄豆看向吴月娘。
“我没问你哥,就问问你,好心里有个数。”吴月娘从屋里端了一盘子花生出来,准备给两个孩子兜里各抓了一把,边招呼着:“豆豆,小雨,你们吃,这是家里刚炒的。”
黄豆连忙把花生接了过来:“嫂子,你给我吧,不能给他们自己吃,呛到就麻烦了。”
“你看我,这几天脑子都糊涂了。是三舅妈的错,三舅妈给你们煮鸡蛋去。”
“三嫂,不用了,早上娘给他们煮了鸡蛋吃了。”黄小雨连忙拦着说道。
“三嫂,我们先回去。我把奶煮了,天气不热也不能久放。”说着黄豆提了羊奶去拉航哥儿的手。
看小姑子要回去,吴月娘也不拦着。笑吟吟地给她们往门口送:“敬哥儿航哥儿要不留下和平安他们玩吧。”
两个孩子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娘和三伯娘,他们可喜欢和平安哥哥玩了。有时候二姨父张小虎还会把仔仔哥哥带过来,那样就更热闹了。
“行吧,你们在这里玩一会,要听舅妈话,不要太闹腾,不要乱跑,知道吗。”
黄豆放下羊奶桶,蹲下身子给航哥儿和敬哥儿都理了理衣服,小声地嘱咐两个孩子。看他们都点头,才放心站起身。
黄小雨也摸了摸敬哥儿的头小声叮嘱了几句。也是两个孩子都听话,这也是她们放心留在这里的原因。
路上,黄豆问黄小雨:“小雨,你想过搬去东央郡吗?”
黄小雨诧异地看向黄豆:“怎么了,嫂子,去东央郡干嘛?”
“那边比这里繁华,不管是做生意还是随便弄块地种菜卖都能挣到钱。”
黄小雨认真地想了想,摇头道:“没想过,在这里也挺好的,吃得饱,穿的暖,还靠我爹娘近。”
“那你不觉得赵庄那边很烦吗?”黄豆问道。
“唉……烦啊。”黄小雨叹息道:“可是那又有什么办法,毕竟是大川的爷奶叔婶,我能怎么办。”
“去东央郡敬哥儿也可以进厚德书院,说不定能考个秀才呢。”黄豆继续说到。
提到敬哥儿以后读书,黄小雨认真起来,仔细想了想:“没有想过,南山镇也有私塾,虽然没有东央郡的好,可也要看敬哥儿是不是读书的料不是。”
黄豆原以为黄小雨会满口答应,毕竟东央郡日后做为帝都,繁华是肯定的。一般人都会心生向往,她没想到黄小雨竟然不想去。
一时黄豆竟然无话可说。
进了家门,熬羊奶,做点心,妯娌俩在灶房忙碌了一上午。
等赵大山兄弟俩踏进院子,已经是满院飘香。敬哥儿和航哥儿正在院子里奔跑嬉闹,赵大娘正坐在院子里挑拣着要种的菜种。
“地里的麦子怎么样?”赵大娘看见兄弟俩进门,不由问了一句。
只要赵大川去一次地里,赵大娘就习惯地问一次,好像问一次离丰收就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