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顾云锦意味深长地看着蒋慕渊。
甄议这折子上得太巧了,蒋慕渊才动摇了圣上、需要说服百官,就有这么一个给事中出头。
虽说甄议是言官里赫赫有名的刺头,但顾云锦知道,关侍郎与吕侍郎寻傅太师是前一阵时候的事儿,彼时蒋慕渊还在宣平,圣上传召刚刚出京师,傅太师还让人给听风递了消息的。
甄议当时没有收着消息,怎的这么多天过去了,偏在这节骨眼上得了这么个信儿?
蒋慕渊看得懂她眼底的疑问,笑道:“话术倒是没有准备。”
他确实需要这么一个角色。
这活儿吃力不讨好,蒋慕渊也不想叫人抓着把柄,因而没有通过黄印找都察院的人,而是借着对给事中的了解,挑了这么个刺头。
甄议就住在富丰街附近,出入的酒肆茶馆也固定,蒋慕渊交代了施幺,施幺寻了两个专门盯在富丰街的人手,把这事儿办了。
不得不说,施幺做这些事儿已然很是熟练。
两个半生不熟的面孔,小声把事情一说,只叫甄议听见几个关键词句。
甄议是个急性子,当即就想法子查验,两位侍郎是否好几次同一时段在某处出入,是不是同时去过太师府所在的胡同,这原本就是真事,哪会一点儿消息都差不到?
便是有人记不太清楚了,在甄议看来,也是时间久了,记忆模糊之故。
想到圣上一直在为南陵困扰,而同僚也说,蒋慕渊和孙祈回京后,必然会第一时间确定方针,若是他慢吞吞的,等圣上真定下了继续进攻,那他手里的这个消息就没有用了,不能再以此弹劾关侍郎。
如此,甄议只能在今日大朝会上发难。
顾云锦会意了。
蒋慕渊对甄议的弹劾做了准备,但大朝会上那些叫她啼笑皆非的“夸赞”全是临时起兴。
可哪个臣子会在百官面前、起兴说那些呀?
“小公爷挺得意?”顾云锦抬着头,看着蒋慕渊,几分恼、几分嗔、几分俏,皎洁的圆月落在她的眼中,盈盈润润的,好看极了。
蒋慕渊笑了笑,抬手覆住了顾云锦的双眼,轻声道:“三潭印月都不及你眼眸。”
顾云锦怔在了原地,她没有去拉开蒋慕渊的手,只是唇角不由自主地扬了起来。
突然间,前头传来重重的咳嗽声。
蒋慕渊这才收回了手,牵着顾云锦站好。
圣上一副没眼看的样子,道:“知不知道是长辈跟前?”
他原要寻蒋慕渊说话,转头一找,正巧见到那两人腻腻歪歪的。
皇太后闻声也看了过来,道:“长辈跟前怎么了?长辈就喜欢看晚辈夫妻和睦!圣上不爱看,哀家爱看,阿渊来与哀家说说,你们小两口怎么了?”
中秋好日子,圣上也不至于在这么些小事儿上与皇太后唱反调,自是当作没听见,背着手先往前走了。
蒋慕渊到了皇太后跟前,笑着道:“我夸云锦好看呢,琼宫、桂树、花灯,合一块也不及她。”
说完,蒋慕渊冲顾云锦挤了挤眼睛。
这里头的意思,顾云锦也读懂了。
夸媳妇儿这样的事儿,蒋慕渊是丝毫不用准备话术的,他能一个劲儿夸,夸到天上去。
第852章 如人饮水
皇太后抚掌笑了,与边上人道:“你们都说阿渊会哄哀家开心,瞧瞧,对他媳妇儿才是嘴巴抹了蜜了,照哀家看,恪儿一准也是一个样,平日里说一堆话逗哀家开心,哄起媳妇儿来更是厉害。”
孙恪一听这话,得意极了:“孙儿还未有机会哄过,等她进了门,必然好好学学,不能输给阿渊。皇祖母爱看孙儿夫妻和睦,孙儿就常带她进宫来给您问安。”
永王爷在一旁险些岔了气,这臭小子,说他胖,他还真敢给你喘。
偏皇太后最喜欢他喘,永王爷但凡敢说孙恪一个字的不是,皇太后就先不答应了,如此,永王爷只能自个儿匀气,全当不晓得孙恪在胡言什么。
皇太后心情好,绕着御花园走了大半圈,差不多消了食,也就喊回了。
“哀家不缺人陪着,皇后这几日身子也不好,这儿离你那宫室近,你先回吧,免得再绕路,”皇太后说完,又补了一句,“圣上送送皇后吧。”
谢皇后脚下一顿,下意识去看圣上,圣上似是听见了皇太后的话,就这么一眼不咸不淡睨过来,谢皇后背后一凉,忙道:“母后,圣上这些时日为朝事辛苦,儿臣自个儿回去便好。”
皇太后抿了抿唇,先前话一出口,她就知道失言了。
也是先前叫蒋慕渊和孙恪他们说起兴了,若不然,皇太后断断不会那般提议。
当然,圣上年轻时,皇太后不是没有强扭过瓜,后来她也想开了,不管这些糟心事儿,毕竟,谢皇后自己都一副无欲无求的模样,她一个慈心宫里的老太太整日操心这些,更没意思。
听谢皇后推辞,皇太后自然也随她:“也好。”
谢皇后福身告退,临走前看向乐成公主,示意她一道离开。
乐成公主偏转过头,仿若丝毫没有看见,谢皇后无奈,没有强求。
孙恪眼力好,起了个话头,与皇太后说旁的去了。
寿安跟在后头,突然间,衣角叫乐成公主拽住了。
乐成公主脸色泛白,肩膀小幅度地颤着,看得出,她很努力在控制自己。
寿安与她熟识多年,怎会不知道她的心情,轻轻握住了乐成公主的手,柔声道:“深吸一口气吧……”
除此,还能怎样?
乐成公主其实也知道,就是心里不舒坦,她缓了缓,梗着声,道:“我一丁点也不明白母后在想什么,别人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干脆两眼都闭上了,你说,她怎么能这样?”
寿安没法说,那是中宫皇后。
乐成公主苦笑:“都说她疼我,她若是真疼我,为何这么退让?我只是个公主,她便多为我谋些,我也碍不着静阳宫,她是没人可疼,才疼我了……”
说完,见寿安一副想劝又不知道怎么劝的样子,乐成公主又道:“我这个性子,也亏得我是公主,否则越发没人护着了,不似你,你讨喜得很,皇太后、长公主,蒋家上下都真心喜欢你。不过这事儿吧,我问你也无用,你也没尝过叫母亲仔仔细细护着的滋味。”
寿安的眼睑颤了颤。
她知乐成公主并无恶意,只是情绪所致,一时失言,可想到方氏,她依旧有些难受。
尤其是这样的中秋团圆夜,家家都在贺团聚,而方氏却只有洪嬷嬷陪着。
也不是寿安不愿意陪伴方氏,而是方氏不许,她说如此好日子,她就想倒两盏酒,与天上的蒋仕丰说说话,女儿在旁,她还如何说?
寿安拗不过她,自是顺着方氏。
皇太后就安阳长公主一个女儿,她又是喜热闹、爱护晚辈的性格,逢年过节都会叫长公主进宫,长公主又回回带着寿安,这么多年来,寿安就没有在宁国公府里吃过团圆饭。
习惯成了自然,于寿安如此,于方氏也如此。
真要说好或者不好,寿安很难一言以蔽之,但这是她们母女两个眼下最舒服、也最适应的相处方式。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旁人看的总归没有局内的两人清楚。
只是偶尔,寿安也会为此惆怅、低落,亦如此刻叫乐成公主这么一说。
乐成公主还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并未察觉到,不过,她也渐渐冷静了下来,谢皇后不是第一日如此了,十年如一日,公主也见怪不怪了。
月光伴着花灯,御花园显得敞亮。
穿过游廊,顾云锦远远瞧见一内侍引着人经过,不由多看了两眼。
对侧也留着心,那么显眼的一行人打园子里过,怎么可能瞧不见,便赶紧上来请安。
韩公公瞅了那小内侍两眼,道:“刘婕妤娘娘身边的吧,这个时候请太医,怎的,娘娘身子不适?”
小内侍忙道:“是小殿下有些不舒服,似是多吃了两口月饼,不好克化,娘娘就说请太医来看看。”
“那么小的孩子,给他吃月饼做什么?”皇太后听了,道:“稚子肠胃弱,吃食上要格外小心,不能由着他喜好,珠娘,你也跟去看看,一会儿来回哀家一声,也好叫哀家放心。”
珠娘应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