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不能娶+番外(290)

二来,整一年中,后宫由皇太后领头提倡简洁,这不是口头上说说的,的确是在付诸行动,成国公府大手一挥置办格外丰盛的菜肴,那他国公府的库房岂不是比国库还要丰厚了?

京中还有那么多为填饱肚子辛苦的百姓,国公府的家底却那般厚,他段家又不是开国年间册封、传承数代积攒下的家底,只靠两代人,段家的银子都是从哪儿来的?

蒋慕渊出身矜贵,前世也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公候伯府如何累积家产,他是清楚的。

况且,段家封爵之前就是富庶世家,就蒋慕渊了解到的状况,段家的银子应当还是干净的。

可,架不住会有人借题发挥。

这次有人借了孙恪的手、把郁园的事儿添油加醋,下次就有可能在银子上做文章。

好好的席面,最后成了打压成国公府的棍棒,就有违蒋慕渊的初衷了。

虽然,前世的段保珍作为眼线一直盯着孙恪,也闹得永王府不安生,可君臣君臣,成国公府对圣上忠心耿耿、唯命是从并不是错事。

撇开蛮横的段保珍,和心思过多的段保珊,只看成国公父子两人,底子还是老实的。

与段家父子相比,蒋慕渊前世的岳家卫国公,才是阴险之辈。

今生,宁国公府和他蒋慕渊要避免前世的结局,他心中亦有不少想法,但都与成国公府无关。

蒋慕渊建议流水席,既是在一片风言风语里放成国公府一马,也是为了让顺天府摸清京中局势。

“是该把你的想法转达给成国公,”蒋慕渊笑着道,“该盯紧该防备的,不能疏忽了。”

闻言,顾云锦抬眸看向他,他的语气里是有几分揶揄,但也带了七分认同,这让她不由勾了勾唇角。

哪怕是不够成熟的想法,能得到他人认同,就是极大的鼓励与欢喜。

尤其是那个人,还是她喜欢与佩服的人。

一整个下午,两人都在园子里说话,站得累了,便在石桌旁坐下,添上一壶香茗,几块点心,说过了朝廷事,又天马行空地说市井传闻、话本故事,话题不拘,随性极了。

别看是接连见了三天,但不用顾忌时间的自在对话,却是头一次。

昨儿是那一小阵工夫,与寿安一道缩在马车里,前日只出宫那一段路,中途还生了旁的情绪,躲在山石洞中亲近,哪有心思好好说话。

不似现在,东拉西扯的闲事,垂在身侧的手还紧紧扣着。

直至傍晚,蒋慕渊才依依不舍离开了西林胡同,街上的百姓在谈论流水席上会有什么好菜,而成国公府的书房里,父子两人正在拟着菜单。

小厮进来禀了声:“门房上说,外头来了个小个子,穿得人模人样的,说是奉了贵人的命来见世子。”

成国公两父子对看了一眼,段保戚放下笔,道:“哪一位贵人?”

“没有说。”小厮缩了缩脖子。

若是以往,这种事儿根本不会来禀,没有牌子帖子,直接就轰出去了,可现在成国公府陷入流言之中,门房上也怕一个不小心再得罪什么不该得罪的人。

段保戚也是这么想的,起身往外头去。

小个子正是施幺,他是浑出身,眼睛里还带着些匪气。

段保戚见了人纳闷,哪家贵人会跟个小痞子往来?

施幺吊儿郎当的,也不管他怎么想,拿出宁国公府的对牌给他看了眼,把袁二交代他的那些话,原原本本复述了一遍。

内容就是蒋慕渊想到的那些隐患,菜色不能寒碜,但也不能太丰盛,每一道环节都要注意参与的人手,席面上的秩序和安全,也要他们自己跟几个衙门商量去。

段保戚最初还犯嘀咕,不敢相信施幺是蒋慕渊的人,等听了一两句,就不再质疑那对牌真假了。

甭管小个子像不像世家小厮,交代的事情是很在理的。

听完,段保戚郑重行了礼,道:“在下代父母家人谢小公爷的提点。”

嘴上道谢,手上也不含糊,沉甸甸的赏银就塞给了施幺。

施幺不跟段保戚客气,收了银子,道:“小公爷不想揽功。”

第390章 更没影

段保戚一听就悟了。

难怪呢!

就施幺这个模样,便是有人看到他进了成国公府,也断断想不到蒋慕渊身上去,小公爷是特特挑了这么一个人呐。

段保戚郑重应下,回到书房后,与成国公一块,把写了大半的流水席折子都推翻了重来。

翌日,折子递到了御书房,圣上看完似笑非笑道:“人手、安全的事儿考量得挺细致的,怎么这菜色有点拿不出手啊,太清淡了些吧?”

成国公忙把“贫苦之人忽然间大鱼大肉易伤肠胃”的理由解释了一遍。

圣上听罢,颔首道:“确有道理,既如此,就先照着这么办吧。”

成国公连声应了,长松了一口气。

圣上心情也不错,这两天积攒在心中的怒气散了,因而皇太后与他提及清点各宫各院人手时,他也没有多问,一口就应下了。

拿成国公的银子理清楚京中灾民状况,和后宫清点人头,一个不出钱,一个省银子,颇有些异曲同工之妙,他自是满意的。

皇太后提过了,各处便安排下去。

冷宫与永巷,是小曾公公亲自办的。

一方面是受蒋慕渊之托,另一方面,这两处平素没有主子关注,管事内侍横行惯了,清人头就是从他们手里扒拉银子,谁都不会心甘情愿交出来,没有点资历、底气的小内侍,恐还压不住他们。

饶是小曾公公亲自去的,在永巷还是遇上了些波折。

管事的老太监是不敢和小曾公公顶着来,但拖拖拉拉、阳奉阴违那一套还是有模有样的。

小曾公公心里跟明镜似的,看着老太监蹦跶了几天之后,直接寻了个底下小内侍的错处,噼里啪啦一通板子,杀鸡儆猴。

老太监一下子老实了。

对管事太监位置虎视眈眈的另一个内侍,当即就到了小曾公公跟前,把老太监的底细扒了个底朝天。

后宫的这一次清点,持续了十天,清出来的吃空饷的人头有百余人。

尤其是永巷,有死了不报继续领钱的,还有病得半死不活、银钱全进了老太监口袋的。

等八月十一,蒋慕渊到慈心宫时,小曾公公寻了个机会,仔细说道了一番。

“应当就是邓公公了,”小曾公公压低了声音,道,“照永巷里的几个内侍的说法,他的腿在刚被打发去永巷不久就被打断的。

谁都知道他护着古公公,有几个曾在古公公手里吃过亏的内侍滋事,拿他出气。

眼下不知道人去哪里了,都说从去年上元后就没有见过这人了。”

蒋慕渊颔首。

那蹶子的身份确定了,但他是不是十年后出现在孙睿身边的面容全毁、两腿全断的老内侍,还在再一步询证。

思及此处,蒋慕渊抬起眼帘,看了眼步入慈心宫的孙睿。

今日,二殿下孙淼的长子孙栩满百日,虽不大办,但皇室宗亲还是少不得来皇太后这儿添些礼的。

孙睿与孙禛兄弟一道来,见了蒋慕渊,互相问候一声。

孙禛问:“两位说道什么呢?”

蒋慕渊没有回答。

小曾公公客客气气,笑道:“小公爷关心皇太后身体,想知道她老人家这些日子歇得如何,吃得如何。”

孙禛似乎是随口问的,对回答似是也不上心,胡乱点头就算数了。

孙睿见状,替孙禛打了个圆场,夸了蒋慕渊一句:“阿渊向来关心皇祖母,论对皇祖母的孝心,我们谁也不及你与孙恪,实在惭愧。”

嘴上各自客套几句,蒋慕渊不动声色地打量孙睿,脑海里盘旋着一个问题。

孙睿为何选中了赵知语?

或者说,他为什么选中了明州府赵同知。

最终的人选是皇太后定的,但事情的来龙去脉,蒋慕渊已经了解过了。

孙睿写下的名单里,有几位姑娘不在京中,而在京里的,赵知语鹤立鸡群,从中挑一个,只会挑到她。

若老内侍的确是邓公公,他在替孙睿做事,那便是孙睿主动舍弃贾婷而选赵知语。

赵同知比贾佥事高明在哪里?

再者,老内侍是绍州出身,绍州与明州相距不过几百里,快马加鞭都不要一日就能抵达,这会是巧合吗?

玖拾陆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